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04

第4章 4,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法家语录” 安利者就之,危害着去之,此人之情也。 ——《韩非子·奸劫斌臣》

“译文” 能够安逸或得利,人们就会接近;有危害和祸患,人们就会远离。这是人之常情。

“说古论今” 人们的行为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最理想的结果,人们常常会选择有利的时机适时而动,这是“趋利”。而一旦遇到危险,人们又会本能地躲避,或者化解危机,使自己转危为安,这是“避害”。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有时候,人们会为了利益作出一些违反原则的事情,

为了躲避祸患做出违心的勾当,其实都很正常。作为领导人,看到下属犯错,仅仅大发雷霆是不够的,你必须懂得人性背后的利益抉择,并能够通过这一点引导大家走上正途。 三国故事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官渡之战结束后,曹军在清点战果时,发现一大堆信件。这些信件是当时曹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翻了翻,发现这些信件大多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 接着,身边的谋士建议曹操把这些写信的人抓起来,严厉惩处,防止以后有人犯上作乱。曹操听了,只是微微一笑:“把这些信统统烧掉。”看着大家错愕的神情,曹操深有感触地说:“当时袁绍的实力那么强大,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整天殚精竭虑,何况是他们呢?” 后来,这件事传出去了,那些曾经暗通袁绍的人心里踏实了,大家都觉得曹操肚量大、能够容人,所以更加愿意在他的麾下效力。于是,曹营上下很快就人心安定了,整个队伍更加团结一心了。 手下有人暗通敌人,换作任何一位领导人都不能容忍。但是,曹操领悟了大家“趋利避害”的本性,明白人们是在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所以没有追究犯错的人。而且,他打败了袁绍,自己一天天强大起来,这些人必然乐意追随。对下属的体察如此细微,对下属的心理如此明断,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 “人性好利”是法家最基本的人性论观点,从商鞅到韩非,无不以此作为阐述自己政治主张的出发点。比如,商鞅认为,“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意思是人活着就会计较利害得失,甚至连死后流传至后世的名声也十分在意。 对此,韩非子非常赞同,并认为“安利者就之”是人之常情,进而提出君主应该顺应人性的需求实施统治,这样才会获取臣民真正的支持。对领导人来说,让下属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必须让大家搞清楚利害关系。 当年,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前,与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刘守忠、刘庆义、刘廷让等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鼎力相助,赵匡胤才得以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 可以想见,当初赵匡胤一定为自己的兄弟描绘了美好前程,从而鼓动大家支持自己,跟自己一起打拼天下。显然,没有这种忽悠的伎俩,赵匡胤是无法成为一代开国帝王的。 后来,赵匡胤意识到权力集中在功臣手里,终究是个祸患。于是,他不得不考虑削减大家的兵权,这才有了著名的“陈桥兵变”。这次病变的意义在于,没有发生血光之灾,赵匡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晓以利害,就让大家放弃兵权、归隐田园。而这些功臣最终得到了善始善终,避免了当年韩信“狡兔死,走狗烹”的惨烈下场,也是他们趋利避害的本性使然。 由此可见,领导人掌握“趋利避害”的要义,只要处置妥当,就能让大家清楚自己的进退之道,获得圆满的结局。 在这里,领导人一方面要善用手中的权力,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大家的利益,才能让大家体面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否则,人们得不到妥善的安置,或者自己的利益被摧毁,必然予以反击,最后只会两败俱伤,成为一场零和游戏。

“用人之道” 在中国人的头脑里,“安”是和“乐”联系在一起的。不安心,就没有快乐可言,就无法开心做事。对管理者来说,增强团队战斗力,首先要直指人心,让大家能够消除顾虑,安心做事。

既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领导人就要善于站在员工的立场考虑问题,发现他们的利益所在,并在保证组织利益的基础上维护好他们的利益。这样一来,大家才能认同你,才能安心做事,才会快乐工作。 有一次,盛田昭夫与大家在一起用餐。他发现一位年轻员工郁郁寡欢,满腹心事,只顾闷头吃饭,不说一句话。于是,盛田昭夫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起来。几杯酒下肚之后,员工终于开口了。 原来,这名员工毕业于东京大学,原来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但是,进入这家著名公司后,他才发现,自己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为课长干活。 他进一步解释说:“科长对我的一些小发明与改进,从来不支持,也没有代表公司表示过感谢。我花了不少心思改进工作,结果一无所获。” 看着这名员工十分泄气、心灰意冷的样子,盛田昭夫感到震惊。他想,类似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员工中恐怕不少,他们本来充满信心地发明创造,想得到公司的肯定,却屡屡碰壁,最后必然窒息了创造力,也让公司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想到这里,盛田昭夫决心改革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比如,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人才,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通过改革,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并得到了物质奖励、职位提升,而索尼公司获得了蓬勃发展。 由此可见,管理者应该关心员工的真实想法,鼓励、感激那些真心实意为公司做事的人。一旦大家的积极性不能得到维护,不能收到表彰,那么在“趋利避害”的规律作用下,员工就会丧失进取心,必然危害组织长远利益。

(1)管人离不开赏罚并举 人活着不但要趋利,更要避害,这是领导者管人的基础。富贵是人们想要的,刑罚是人们厌恶的,所以可以用利益作为诱饵,充分利用大家好利的心理使之为自己所用,同时以纪律、制度对不违反规则的人予以惩处。

(2)用人需要维护好大家的积极性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奖赏,而不喜欢别批评。所以,对积极主动的人,一定要多鼓励,承认他们的价值,千万别挫伤他们的热情。对那些落伍的人,则要提出警告,使他们产生压力,懂得进取。

(3)给犯错的下属改正的机会 《汉书》上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而泯小过,勿求各于一人之义也。”对于下属的过失不可责之过切。领导者在工作中不能处处较真儿,过于明细。在某些场合“装痴作聋”,来个“难得糊涂”,反而能让下属知错,主动自我改正。要知道,没有人愿意故意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