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47

第47章 3,奖罚应该由高层领导出面

“法家语录”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韩非子》

“译文” 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说古论今” 春秋时期,田单辅佐齐襄王治理国家。一次,两人经过淄水,看到一位老人光着脚趟水过河。上岸以后,老人经受不住严寒,昏倒在路边。田单急忙脱下皮衣,给老人穿上。

看到这种情形,齐襄王不满地对身边人说:“田单对老百姓施恩惠,不就是打算借此逐步夺取我的国家吗?应该时刻提防着他。” 接着,一位大臣贯殊说:“大王不如顺势表扬田单,就说:‘寡人忧虑百姓饥饿无食,田单收容他们,并且供养他们;寡人忧虑百姓寒冷无衣,田单脱下皮衣,给他们穿;寡人忧心百姓劳苦,而田单也忧念百姓,合于寡人的心意。’我们嘉勉田单的善举,就是在表现大王对百姓的善行。” 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齐襄王立即赏赐田单,并且夸奖他的行为。周围的人看到这种情形,纷纷议论:“田单爱护老百姓,原来是大王教的啊!” 韩非子认为,君主好逸恶劳而不亲身治理国家,就会使群臣不以君主为尊而迎合朝中重臣,权柄因而转移,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在上面的故事中,齐襄王看到田单的善举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威,于是顺水推舟表扬他,结果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拥护。或许有人会说,下属作好事,齐襄王却把功劳都归到自己身上,这算什么“明君”?然而,从领导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再正常不过了。 一个团队里,领导人必须成为完全意义上的首领,“奖惩”这种大事都应该由领导人亲自来抓。而且,的确有下属通过收揽人心扩大自己的势力,乃至最后出现夺权之事,这也需要领导人把最终的赏罚大权控制在手里。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企业举行剪彩活动,都会有最高领导人出面;举行表彰大会,也会有最高领导人颁奖;进行年度总结,仍然由最高领导人发表讲话。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领导人的职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否则就会引起别人的猜想,领导人就有失去手中权力的可能,这种危险就太大了。

“用人之道” 考绩任用干部是最高管理者的重要职能,不能由别人代替。韩非子的这一观点与西方著名管理学著作《执行》的作者拉里·博西迪的观点如出一辙。 拉里说:“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们总是把评估和奖励员工的具体工作交付给人力资源部门,然后根据人力资源部门的评估意见来决定具体的奖惩措施。。这根本不是一种领导应有的姿态。” 为此,领导人在日常管理事务中,要把握好下面两个原则:

(1)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投入更多精力。 领导人的重要职责就是找对人、办对事。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过,“业精子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同样的道理,一位领导者如果耽于管理,将大权交给他人,也必将导致事事依赖于他人。一旦大权旁落,人们就不会再听从于有名无实的领导者,而是趋向控制权力的那个人,因为只有在他那里,人们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投入更多精力,领导人才能通过“人才”这个媒介统筹管理,掌握好大局。

(2)把握赏罚的最终决定权。 奖赏与惩罚是领导人治理团队所凭借的两种基本手段。人天生就有追逐利益的本性,因此,人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利益使然,而人们所极力避免去做的事情其中一定蕴藏着灾祸。正是由于奖赏与惩罚的存在,人们在行为之中才会自觉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使整个团队运转起来。既然人们的行为是靠赏罚来引导和约束的,那么领导人就要执掌赏罚之权,从而完成统御下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