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45

第45章 1,牢牢把权柄抓在手里

“法家语录”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刃之谿,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韩非子》

“译文” 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所以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夏桀作为一朝天子,能够掌控天下,他并非贤能,而是因为权势很大;尧在做平民的时候,连三户人家都无法管理,并非是他没有才干,而是因为地位卑微。

“说古论今” 君主之所以能够控御其治下的臣民,所凭借的主要是权势,而并非才干。在一个组织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成员必成为别人追捧的对象,他的势力也会得到保持。管理者要想稳定大局,必须为自己赢得威势,使人有求于己,才能长久控制整体局势。 有一位官吏向皇帝说:“褒奖和赏赐是百姓最喜欢的事,就由皇帝您作主!而处罚、判刑则是百姓最讨厌的事,就交给我来管吧!” 皇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答应了。后来,大臣被处刑也交给这官吏负责。结果呢?皇帝轻松了很多,但是人们都对这位大臣感到畏惧,而且绝对服从。 没多久,那位官吏就杀了皇帝,夺取了政权。由此可见,一个连生杀大权都不能掌握的领导人,是无法统御部下的,这样的人只能成为被领导者。 韩非子始终强调这样一点:“君主应该对国家的核心领导权实行绝对掌控,其目的就在于巩固君主独一无二的地位,防止臣下扰乱国政,威胁君主的统治。” 因此,领导人在对人才的任用方面应该具有绝对的权力,不能受到下属一丝一毫的牵制。如果领导人在大家的赞誉声中任用人才,那么人们就会认为领导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必然对领导不屑一顾,转而相互勾结,企图通过利益交换使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 长此以往,必然造成领导人大权旁落,其自身的威信与地位也会受到损害,从而使组织秩序混乱。此外,团队中的勾结之风也势必会影响到广大员工,使他们专注于结交而不好好工作,不听从法令的约束,这种不良风气一经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轻则减少企业财富的积累,重则会使整个团队陷于瘫痪,那样领导人就有被颠覆的危险。 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可他在失位之前,依然能够长期号令天下,上古时期的尧是著名的贤能之人,在他执掌天下之前,根本没有人听他的指挥,这多都因为权势。对领导人来说,权势是保证高效领导力的基础。 西汉翟公最初做廷尉时,府第之中经常有宾客来往。后因人进谗被罢官。往日出入翟公府第的宾客们得知后,再也不与翟公走动。不久,翟公官复原职,之前的宾客们又想登门。翟公感慨颇深,于是在门上写下“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的话。 由此可见,领导人要想真正被广大员工认同,就必须为自己制造威势,这样才能将大家震慑住,牢牢把握住控制权。

“用人之道” 诸葛亮原来只是隐居在山村里的读书人,但是他被刘备聘请为军师以后,就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里逐渐成为一代名相。 这里固然有诸葛亮的智慧与才干,但是也离不开刘备的授权。如果不是被聘用为军师领导人,诸葛亮显然无法调动关羽、张飞这些人,那么他也就无法指挥刘备手下的士兵,进而排兵布阵了。 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对领导人来说,要想驱动下属做事,一定要掌握用权的智慧,别丧失控制权。 明熹宗是出了名的“木匠皇帝”。他为了做木工而使朝政荒废。宦官魏忠贤见此就故意引诱熹宗玩乐,使其终日沉迷在木工活中。 与此同时,魏忠贤与朝中大臣勾结排挤东林党,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魏忠贤还经常趁熹宗在做木工的时候请示政务,最后熹宗因厌烦而命其自行处理。魏忠贤因此刑赏独断,明朝出现了空前的宦官专权的局面。 事实上,领导的本领高低,其实就是他们运用权力能力的高下。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虽然掌权令人兴奋,但也要懂得合理妙用才好。

(1)培养自己的忠诚者。 领导下达的命令,无论如何也得全力以赴,忠实执行。这是下属必须严守的第一原则。没有忠诚的下属追随,领导人在许多事情上就会掣肘,无法施展应有的才华和本领。

(2)知道怎样提拔下属。 升官是最明确、也最为人所认同的提携,但也要看他的才干才行,扶不正的阿斗反而会害了你自己,成为你的负担。也可以调整下属的职务,这不一定是升官,但可以让他们的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可以鼓励下属,为他们提供助力。

(3)防止自己被架空。 有时候,下属可能会骄傲自满,以为公司缺了他不行,气焰比较嚣张。如果这样,最好安排别人逐步接替他的工作。不过,在时机未成熟时,最好不让他知道,总是有机会可利用。必要时,可以用几个人来分担他的工作,至于会不会影响全部的安排,不妨考虑全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