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34

第34章 2,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

“法家语录”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韩非子》

“译文” 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说古论今” “旁观者清”,虽然是一句古话,但今天看来仍然富有哲理。旁观者之所以能洞悉事理,是因为一切于己无关,所以不会发生利益冲突,不会为任何事务牵制,不被牵制,思路就不会被扰乱,因此才会对局势了如指掌。 对此,韩非子说得更透彻,他认为:“不加干涉地冷静地看待一切,那么事情的真相也自然就会明了,事情的发展也就在掌握之中了。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军事斗争频繁的年代,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交战,彼此的利益纠葛非常复杂。有一年,韩、赵两国爆发了战争。正在打得火热的时候,双方都想到了向别的国家借兵的策略。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竟然都想到了魏国。魏文侯一口回绝了韩、赵两国的要求,就这样,两国的使者无精打采地返回。

不过,魏文侯虽然拒绝了两国借兵的要求,但是也担心因此得罪他们,给自己招致更大的祸害。于是他分别派使者到两国进行劝服和调停工作,努力说服气双方平息战火,建立和平的关系。事实上,韩、赵两国都没有势力打败对方,正

处于僵持的局面;看到魏文侯化干戈为玉帛的情谊,既感激对方的热心,又给自己找到了罢兵的借口,于是两国停止了军事斗争。 事实上,军事斗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民族的危亡,所以用兵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再三、权衡利弊。魏文侯不向韩、赵两国借兵,不仅保存了自己的力量,也避免了对他国造成伤害,这种置身事外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个人在河水中不要靠近旋涡,因为那股强大的力量会把我们毁灭。在管人用人的过程中,领导人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牵扯方方面面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误会,带来恶劣的影响。为此,领导人务必要善于置身事外处置各方利益关系,在用人上不掺杂个人私利、喜好,而是以大局为重。这样一来,各种决定才会经得起推敲,得到众人的认同。 在一些运行严密的企业,高层领导人遇到重大项目,有时候为了避嫌会刻意躲避,这也是为了公正严明而采取的应对之道,目的是让负责这个项目的领导人置身事外,在关键时刻秉公办事,在用人、管人上刻意放开手脚。 秉公办事是领导人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没有了利益的牵绊,才能看清楚利益各方的诉求,明辨利益的冲突所在。在认清真相的基础上,领导人就容易把各方处置得妥妥当当,不被小人的谗言、祸心左右,这种领导之法才是合理、可靠的。

“用人之道” 在领导人做出某项决定要通过下属贯彻执行时,恰巧这个下属与领导人平常交情甚厚,不分彼此,他如果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为了支持领导人的工作,会放弃自己暂时的利益去执行领导人的决定,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但是,如果他是一个不晓事理、任性为之的人,就会立即找上门来,依靠他与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请求领导人收回决定,这无疑是给领导人出了一个大难题。 这时候,领导人如果要收回决定的话,必然受到他人的非议,引起其他下属的不满,工作也无法开展。可是如果不收回决定,就会使领导人与这位下属的关系出现恶化,他也许会说领导人是一个太不讲情面的人,从而拉开远离,可能会使领导人失去一位朋友。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两难的选择,都会感到痛苦不堪。 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领导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保持与大家的良好距离,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为了处理好公事,领导人必须置身事外,从而把握好大局。 比如,当两个人发生争执时,尽管自己已经明显感到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一个错的,但是我们不能直接说任何一个下属的不是。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意见必然有自己的理由,会因为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使自己的判断出现错误。这时候明智的做法是置身事外,避免挫伤对方的积极性,引起更大的麻烦。 领导人置身事外看问题,要识别那些似是而非的人,甄别发现真假人才。这样一来,才能选好、用好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避免在用人上鱼目混珠。

(1)华而不实的人 华而不实的人,善于说谈,谈古论今头头是道,而且能将许多时髦理论挂在嘴上,迷惑许多辨别力差、知识不丰富的人。考察这种人,要多谈一些具体的问题,给予具体的任务,让他找出对策,如果此人谈话、做事避实就虚,圆滑应对,说明此人是华而不实者。

(2)貌似专家的人

有些专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领导人要考察受聘者名气的来历,凡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名气,则比较可靠,而对突然冒出来的专家,则需要进行进一步辨明,以避免聘来被媒体炒作出来的所谓“专家”。

(3)貌似创新者 对于常常提出新设想的人,领导人一定要考察此人是不是具有过于自负,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缺点。如果有这些特点,就是貌似创新者。如果支持他们的主张,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对此,要千万警惕!

(4)貌似博学多才者 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博学多才的人,并不想急于表现自己,而是洞察对方,相机行事的人。那些看起来博学的人,其实脑子里没什么东西,往往难当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