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10

第10章 5,制度一旦确定就别轻易修改

“法家语录” 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 ——《韩非子》

“译文” 喜欢凭借自己的才智擅自更改法令,时常因私事而扰乱公务,法令朝三暮四屡次更改,国家有可能灭亡。

“说古论今” 国君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务必要坚持以法治国的原则。并且,法令一定要照顾大局,要有前瞻性,国君不应当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更改法令。

这是因为,法令应当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一经制定就应作为一国臣民的行为准则,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时候,法令如果经常变动,人们就会无所适从,并且对法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日后,有新的法令颁布,人们就会轻待它,

法令的效用就没有任何价值。 一个国家没有法令,就会陷入混乱。而一个国家的法令如果经常发生变动,也会破坏原来有序的秩序,出现混乱的局面,甚至有亡国的危险。 在我国历史上,宋代经济繁荣,但是军事上并不占优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政者没有保持政治的稳定,法令的严肃性得不到彰显。 最初,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社会逐步趋于稳定。宋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开始推行新法。但因为保守派的反对,以及新法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病,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到了宋哲宗时,高太后垂帘听政,宣布废除新法恢复旧法。结果,新旧法的反复更替使得百姓疲弊,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由此,北宋开始走向衰败。 纵观北宋整个发展时期,法令始终处于变动中。客观地说,根据时代发展,进行必要的改革或改动,是可取的。但是,如果不顾及社会发展需要,不照顾到老百姓的切身感受,而随意推行新法或恢复旧法,必然让民众苦不堪言。 治国也好,管理一个团队也罢,法令必须要有,但是要保持法令的稳定和威严,拒绝随意变动。对此,韩非子说过这样一段话:“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意思是,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由此不难看出,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利益作为维系大家关系的纽带,十分脆弱。如果最高领导人频繁更改法令,就会使大家无所适从,于是对领导人的威严产生质疑。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迷失方向,同时也动摇了上下级之间原本脆弱的联系,这必然会危及团队的安定团结。

“用人之道” 有这样一个故事:晋国的大臣赵简子,让驾车能手王良,给最宠信的家童驾车去打猎。王良完全按照过去的规矩去赶车,结果整整一天这位家童连一只禽兽也没打到。于是,这位家童回来就向赵简子报告说:“谁说王良是最优秀的驭手呢?照今天的情况看,他实在是一个顶蹩脚的车夫。” 有人把这话偷偷地告诉了王良,王良便去找这位家童,说是希望再为他驾一次车。这位家童开始不肯,经王良再三请求才勉强答应。这一次与上次大不相同,仅仅一个早晨就打到了好多猎物。家童很高兴,赶紧跑去又向赵简子汇报:“这回我明白了,王良确实是天下最好的车把式。” 后来,赵简子又让王良替这个家童赶车,王良拒绝了,说:“我替他按规矩驾驶车辆,这个人却射不到猎物,我不按规矩办,他却能打到禽兽。这说明他是个破坏规矩的小人,我不习惯给这样人赶车,让我辞去这个差事吧。” 其实,王良是一个好的驭手。他既能按规矩赶车,也能不按规矩赶车,但按照规矩驾车符合制度管理的大局。王良守规矩而不计小利,值得所有人学习。 在任何社会条件下,法令和制度都应当具有稳定性。如果制度时常变更,那么人们就会无所适从,社会的稳定也就无从谈起了。领导人管理一个团队,也要明白:管人规矩不可随意更改。 规矩自古有之,存在于各行各业。管人也一样,像一场游戏,如果没有规则,就不好玩也不能玩了。领导人管理好部下,必须按照既有的规矩办事,也就是说要用制度说话。一旦领导人破坏了规矩,不但你的权威受损,也会丧失取舍的标准,在管人用人上乱了手脚。

那些卓越的领导人,都有按照制度办事的习惯。任何时候,他们都会遵照法

令行事,不破坏大的原则,只在火候、时机上坚持弹性。 所以,在任何一个企业当中,领导如果经常变动规章制度,就会使下属对自己当前所做的事产生质疑,因为他们不知道将来是否还可以这样去做,更谈不上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这样的企业,必然难以培养出一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团队。 由此看来,朝令夕改是管理者所应避免的,创建一个合理的、稳定的管理体系,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