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66条职场警示
32095400000065

第65章 轻视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在60年代至70年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转向企业如何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战略管理也为国际商界所广泛使用。尽管国内不少企业纷纷效仿国外的战略管理方法,但这些战略管理方法在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所带来的挑战时,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利益。并非这些战略管理思想不成功,或是国外引入的理论水土不服,而是企业的管理者误解了战略的含义,忽视了战略管理存在的根基,即作为战略决策制定者的管理者,其心智模式对战略管理所发挥的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重视心智模式

所谓心智模式,按照彼得·圣吉的定义,是指“根深蒂固的假设、概括,甚至图像,它们影响着我们如何理解世界以及我们如何采取行动”。它的功能在于:筛选信息,告诉你什么是重要的,应该关注什么;辅助你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和环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解释,并采取有效的行动;预测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它是决策的基础,管理者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战略决策,而“一系列决策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逐渐成为企业的战略,并最终形成企业之间不同的业绩和竞争优势。

管理者要发展以下四种对制定成功决策至关重要的心智模式:

行业环境,它影响企业的定义和定位。

企业的适度规模和业务范围,它影响对企业战略和多元化的决策。

企业如何组织,它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决策。

不过,心智模式也存在一大缺陷,那就是它有时不能对迅速变化的环境做出及时的反应。因而对管理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如何竞争,它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

何面对被管理学界形容为“超竞争”的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

对企业而言,不存在万灵的战略管理方法,“通用的”方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指导,企业的管理者目前所能做的应该是加紧练内功,培育自己的心智模式,因为只有它才是战略管理的根基,是企业的成功所在。

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

战略的起点事关抉择:不存在人人都满意的企业战略。战略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必须抛弃一些东西。有得必有失,集中优势兵力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所在。在很多情况下,“不做什么”与“要做什么”同样重要。

战略的本质在于必须为准备达到的目标设定界限,一个没有战略的企业什么都想尝试。美国的西点军校自 1802 年建校以来,只有一门课一直是课程计划中的主课:阅读地图。战略就是为企业制图。战略勾画出一块领地,企业力求在这一领地做到最好。

战略必须代表一个与众不同的价值主张。如果想做的一切本质上与竞争对手没什么两样,那么,几乎不可能成功。要问自己:我们最擅长和最不擅长什么?哪些是对企业引擎驱动力最大的经济指标?我们的核心人员最热衷什么?企业一定要选择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道路。

战略必须有连续性,战略不能老是更新。战略涉及想要传递给顾客的基本价值,涉及想要服务哪类顾客。在此层面的定位战略中正确的战略从树立正确的目标开始。惟一能支撑一个明智战略的目标是出色的盈利能力。如果不从该目标开始,并相当直接地追求此目标,将很快被引向一些有损战略的行动。如果目标不惟独是盈利能力kk 而是做大,或迅速成长,或成为技术领先者kk 那就将碰到麻烦。

需要有最坚韧的连续性。不然的话,企业就难以把握战略的本意,也难以让顾客知道自身的主张。

开展战略竞争

运营效率竞争的对立面,毫无疑问就是战略竞争。根据波士顿顾问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的归纳,战略竞争的基本要素是:

能够将竞争活动理解为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认识到这个系统是由竞争对手、客户、资金、人力和资源的互动过程所构成的。

能够运用上述理解,预测某一特定的干扰将给竞争系统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造就一种稳定的动态均衡新模式。

随时都能调遣后备资源,使这些资源能尽其所能,充分利用。尽管这些资源会被永久性占用,成果却要待日后才能体现。

能够预测风险与收益,并以充分的精确度和自信心验证上述资源调遣决策的正确性。

精心策划、实施上述资源调遣活动的意愿。

战略是一种全方位的行为,实施战略是有风险的,它需要极大的关注和投入。而且,战略竞争需要精心策划、深思熟虑,实施过程也要经过缜密的推演,而其结果往往是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巨变,这对于习惯了渐进变革的国内企业来讲也是陌生的。

战略是复杂的,即便是成功的企业也几乎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做到最好。大多数成功企业起初只做好两三件事,后来才终于阐明自己的战略。关键在于,它们预先看到了事情的核心。有战略的企业知道自己每一步都在干什么,懂得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如何促进大目标的达成,这就是对付复杂性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