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66条职场警示
32095400000057

第57章 忽视对有“棱角”员工的培养!

克说:“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方面)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问的是:‘他能做什么?’因为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工作,而不是来投领导者之所好。”真正的人才,不是喜欢奉承、讨好领导和惟命是从的人,而是有个性、有“棱角”的人,他们观点鲜明,不善于或不屑于小心翼翼地看别人的脸色,谨小慎微地左右周旋和曲意迎合,甚至有时候为了坚持意见会向领导发脾气,使领导“下不来台”。

培养有性格棱角的人

(1)对待愤世嫉俗的人。这些人对一切都心存疑问,他们对人的本性和动机都不信任。怀疑、悲观、自私都是其表现。切不可轻视他们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具有传染性,在单位里悄悄地蔓延,就会逐渐毁掉人们的热情、信任和忠诚,影响其他员工的士气。

如何对待愤世嫉俗的人呢?这里介绍一种夸张消极法。你可以这样做:故意模仿愤世嫉俗者的言辞和举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在说话时尽量显示出大智若愚的样子。这样做就可以消除他们对单位的消极传染性影响。

(2)对待顾虑多疑的人。遇事留神、猜忌多疑的人认为,别人随时都会攻击、伤害他。为了保护自己,他们的思想总是高度警惕,惶惶不可终日,心里不停地重咕着。在他们心目中,别人都是两面派和告密者。当然,为了保护单位或个人的利益不受侵

(3)对付难缠的人。人的性格、能力不尽相同,经理不能因对下属性格不入眼,就草率地下结论,甚至敬而远之。如此则难以人尽其才,企业的整体利益才是考虑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合格的经理应头脑冷静、心胸开阔,搞清与下属的矛盾冲突是为了企业的利益,还是纯属个人意气之争。其实,许多建设性的提案,由于提出的策略不高明,往往是逆耳、犯颜的,但在企业利益与个人意气的天平上,孰重孰轻,却是一目了然的。

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存有一点戒心是必要的。但是,不信任别人,尤其是自己的同事,那就有害了。研究表明,疑心重、不信任和爱挑刺的人,即使不吸烟、不喝酒,他们的寿命也没有同龄正常人长。医生认为疑心重的人,心脏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的人。心理学家说猜忌是不健康的表现。

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掌握喜欢猜忌的人的这些特征:他们永远不会感到满意,毫无理由地警惕别人,分析问题多朝坏的方面去考虑,这些人往往是弱者。对待这样的人不要急于表白自己,而要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有力的证据,这样会无形之中提高威信,消除他的疑心。

(4)对待奉迎拍马的人。“马屁精”如果有朝一日掌权时,又会培植出更多的小人,最后公司就会发展到工作效率低下,业务陷于瘫痪的境地,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杜绝奉承拍马屁现象的发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

(5)对待争强好胜者。这类人有其积极的一面,那就是不甘

(6)对待悲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的一些言行举止,有时会令人觉得很可笑,有时会令人觉得无奈,很可悲。悲观失望的人可能会占用你的宝贵时间,模糊重要的判断,但要记住,悲观主义者尽管千方百计地搜寻事物的阴暗面,他们一般并无恶意,他们只是懦弱,很值得同情。那种认为他们是自作自受的观点是不对的。对待悲观失望的人,不可轻视他们的人生观对你的神经麻痹,松懈你的警惕。一个组织内,要是某一个人有悲观的情绪,就可能阻碍整个组织的前进。必须注意两种结果:一是这个集体的整体成绩是否欠佳;二是个人的热情和干劲是否降低。对待悲观主义者除了思想帮助外,给他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也是应该的。如将他放在流水线的末尾,在这种地方,悲观主义者可以成为良好的监督者,即使不出现问题,他也会鸡蛋里挑骨头,要是确实存在差错,他也会比别人更能把差错找出来。

人后,但也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易于走极端,给公司带来消极影响,妨碍他人正常的工作。对待他们,不可以同样的咄咄逼人的态度,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而应该一方面从正面引导他们,发挥其积极的一面,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找准机会,指出其消极影响,克服自身棱角。

不忽视低效率者

在企业的经营运行过程中,一些低效率者,也不能忽视,在一定的岗位上,他们也能发挥个人所长,干出令人惊奇的业绩来。

一旦发现低效率者,就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他寻找低效率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不适合所从事的工作,还是故意偷懒。如果是前一种原因,则给对方进行工作调动,让他们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工作;如果是后一种原因,则让员工明白天下不存在不劳而获的事,教育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要做到。

日本来岛集团的坪内寿夫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或集团的所有员工按其工作效率高低可分为三、四、三共三种类型,即优等占三成、中等占四成、劣等占三成。坪内寿夫指出,必须对劣等的三成进行教育改造,使他们改变工作态度,工作效率提高到中等,在这种情况下,中等员工因受到刺激会加倍努力,这种层级上进的激励机制会促使每个员工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整个企业工作状况则进入良性循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岛集团从来不忽视低效率工作者。来岛集团是以造船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凡在造船厂工作的人,首先必须具备高效率,最起码是中等效率以上的人才能适合这里的工作。这里的员工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而且必须具备推销才能,每年每人都要接收一定数量的定货单。有人经常提醒低效率者:“如果你在这里做,连一张订单都接不到,肯定会被炒鱿鱼的”。低效率者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奋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