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心养性养生
31904500000047

第47章 将军之官——肝的保健

人体五脏的保养要旨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不仅是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于肝胆之间,而且肝与胆本身也直接相连,互为表里。

(一)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调畅气机。气机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我们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的运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生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肝胆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二是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的一个极重要环节,是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之间是否协调平衡,而肝的疏泄功能,又和脾胃的升降密切相关。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条件。三是调畅情志。情志活动,在中医认为,是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但是和肝胆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而气血的正常运行又有赖于肝的调畅气机的功能。

2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胆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肝内必须储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胆阳气升腾、过亢,以维护肝胆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另外,肝的藏血,亦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肝的藏血功能,还包含着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

3.肝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怒。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怒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来说,一般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上递,阳气升泄。《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由于肝主疏泄,阳气升发,为肝之用,故说肝在志为怒。

(2)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所以《素问·宣明王气篇》说:“肝为泪。”

(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灵枢·九针论》说:“肝主筋。”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属筋的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影响爪甲的荣枯。

(4)在窍为目。目又称“精明”,是视觉器官。肝胆经脉上联系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故说:“肝开窍于目。”

(二)肝脏的保健

1.春宜养肝《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通于春气。”《难经·四十一难》也说:“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说明五脏之中肝与春季的关系较为密切。从事物的五行属性看,肝属木,应于春。春归大地,树木抽丝吐绿,舒展枝芽。肝胆生理特性就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具有生长、生发的特征,因而肝气以生发为顺,主人体一身阳气之升腾。所以古人把肝的特性描述成“喜条达而恶抑郁”,“条达”原为树木枝条旁达舒展,顺畅不屈之意,为木之本性。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肝气之升发,有如树木之伸展,柔和舒畅,既非抑郁,也不亢奋,以冲和条达为顺。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即疏通畅达之意),有保证全身气血运行顺畅的功能。肝又主藏血,有储藏血液和调节人体血量分布的作用。肝还能调节情绪、分泌排泄胆汁和帮助饮食消化吸收。就如城市交通秩序的井然有序需要交警有条不紊的指挥一般,肝性条达,肝气调畅,肝功能正常,才能保证人体气血调和、经脉通利,脏腑器官等活动正常协调。若肝失条达,不能疏泄,则周身气血运行紊乱,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也将受到干扰而产生疾病。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春天的到来,温暖的气候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日趋旺盛,无论是血液循环还是营养供给都相应地增多加快,以适应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肝主疏泄,调节血量,又能促进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在春季,人体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与肝关系极大。春季养肝是多方面的,如精神情绪、饮食起居、运动锻炼、休闲娱乐等,都要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气候特点,以促进肝阳的生长、肝气的生发条达,使气血流通。

此外,中医还认为:“肝开窍于目。”即肝与眼睛的关系较为密切,故春季养肝还应特别注意眼睛的保健和视力的维护。

2饮食保健肝的疏泄功能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一个极重要环节。肝脏本身必需的蛋白质和糖类等,要从饮食中获得。因此,宜食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蛋类、乳类、动物肝脏、豆制品等,还应当吃些糖。肝脏对维生素K、A、C的需要量较大,还应适当多食用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这是保护肝脏疏泄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肝脏需要丰富的营养,但不宜给予太多的脂肪,否则,可引起“脂肪肝”。

过量饮酒可引起食欲减退,造成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缺乏,发生酒精中毒,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急性中毒可引起死亡。因此,日常生活中切忌过量饮酒,以免损伤肝脏。

3.保眼养肝法保眼养肝有以下几种方法。

(1)健美按摩法。此即眼部美容按摩法。眼是心灵的窗户,是容貌美的一个重要感觉器官。健美而炯炯有神的双眼会使人精神倍增、赏心悦目。尤其是在当前眼疾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更有必要采取这种方法对眼睛进行保健。

①运转眼球。端坐凝视,双眼先顺时针旋转30次,然后再向前凝视片刻,逆时针方向旋转10次、向前凝视片刻,最后双目轻闭,两手食、中指轻轻抚摩同侧眼皮约l.2分钟。

②按揉穴位。第一,两手拇指按揉睛明穴约30次;第二,两手食指指端按揉同侧攒竹穴3次;第三,两手食指指腹着力按压在太阳穴上,有酸胀感后再按揉30次;第四,两手食指指端着力按压四白穴,有酸胀感时再按揉30次。

③分刮眼眶。两手握拳,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的桡侧缘紧压眼眶,做自内向外的刮动,分刮上下眼眶各15次,以出现酸胀感为宜。

④分抹眼睑。微闭双眼,两手五指并拢,用中指和无名指指腹贴附在睛明穴,向外分抹至瞳子醪穴,重复30~50次。

上述方法可每日早晚各做一次,也可在用眼疲劳时做一次。上述健美按摩法,清脑明目,增强视力,消除眼疲劳,预防皱纹,健美双眼。经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按摩眼周可改善眼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调节视觉神经和动眼神经的功能,并能使眼肌疲劳得到缓解,还能延缓眼睑皮肤下垂和眼周皱纹的出现。本功法对近视、远视、散光、斜视、眼底病等均有防治作用,但在眼睛患急性炎症时不宜按摩。由于眼区比较敏感,手法宜轻柔,按揉时以有酸胀感为度,不可用力过猛。此外,每次操作前均应洗手,并清洁眼周。亦可配合使用美容营养霜等化妆品,先涂于眼周再做手法,更增加效果。

(2)目宜常动。身体保健要多做运动,眼睛保健也应如此。眼睛的运动主要是眼球运转,以锻炼其功能,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运目锻炼:

①运睛。站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双手叉腰,头稍仰,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向外突出,然后头部保持不动,使眼球转动,先向左转动七次,再向右转动七次,最后自上而下转动七次。重复做三遍。此动作最好于清晨有树木的地方做,可看到周围的绿色,使眼睛更感到舒适。本功法能起到增加眼珠的光泽和灵敏性的作用,祛除内障外翳,并兼能纠正近视和远视。

②熨目。中医名著《诸病源候论》里说:“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此即熨目功法,意思是说,当黎明来临之时,用双手掌面相对摩擦,待手搓热后,用手掌放于两眼之上。再过一分钟后,又将双手搓热,再放于眼上。这样反复做几次后,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压眼球,稍停片刻,此即“以指抑目”。常练这种功法,可以使两眼明亮、炯炯有神,而不易发生眼部的病痛。

③左右虎视。端坐,两手分别置于大腿上,或站立,两手互握,放于腹部。回头尽量向左后方看,至头项不能再转为止,然后自左向右旋转,尽量向右后方看。如此重复做14次,注意转动要慢,动作轻柔舒松,身体保持不动。此动作能保护视力,消除长时间视物所带来的眼的疲劳。

④手掌遮盖。这是一种直接松弛眼睛的方法,做法是:双眼半闭,用搓热的双手掌心遮住双眼,下半部放在颧骨上,手指位于额上。这时,眼前可能呈现出各种舒适的视觉记忆,比如一幅风景画,童年的一幕……有助于使已经疲劳的眼睛得到休息。

⑤眨眼。平时可利用一开一闭的经常眨眼的方法来振奋防护肌,并且还可通过轻度摩擦来增加眼睛的滋润。闭眼时,要竭力挺起双眉,同时两眼紧闭,这时,太阳穴至耳朵的皮肤肌肉都感到收紧,角膜也受到一种轻微的压力。眼周围的结膜也由此得到滋润。但要注意在做本动作时,不要面对强烈的阳光,以免损害眼睛。一定要使不太强烈的日光晒在眼皮上。眨眼是一种避免或延缓视力迅速减退的良好方法,因为它能使眼睛四周的肌肉得到更多的血液和淋巴液的供应,增加眼睛的营养,逐渐增强视力。

⑥远眺。眺,即眺望。所谓远眺,即指向远处眺望,如眺望远山,远望一下窗外的白云、蓝天。其好处是能使眼睛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避免眼球变形而导致视力减退。对于经常伏案工作者,以紧张的写作或看书半小时后,就应该站起来向远处眺望一下,这样就能避免因看近物较多,使眼睛感到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