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31330000000053

第53章 如何治疗老年人的心理障碍

老年人要克服心理障碍,需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他有效措施,现简要介绍几种方法:

(1)提高自我认知

许多人自以为了解自己,研究证明,相当多的人并不十分了解自己。俗话说“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要做到充分认识自我是很难的。要在充分了解自己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生活、工作或其他方面的目标,这种目标应该是恰当的,通过努力能够达到。

不要仅凭良好的个人愿望和热情盲目地确定一些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要盲目地参加不切合实际的竞争,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否则,“期望值越高失望值就越大”,一旦目标落空,就会遭受挫折,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果已经遭遇精神刺激、陷入心理困境,“提高自知”则有助于调整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减轻心理压力。

(2)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良刺激而产生闷闷不乐、焦虑、烦恼等负面情绪,这时,除了找亲人通过谈心疏泄不良情绪外,还要及时提醒和告诫自己控制情绪。同时要力所能及地参加积极愉快的文体活动,防止消极心境的产生,使紧张、压抑和烦恼的心理得到放松。

这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当然,由于情绪的控制与宣泄本身是一对矛盾,因此,情绪的自我调节一定要注意其合理性。一味地控制负面情绪,对自己的躯体和心理健康是不利的,负面情绪要尽快地得到宣泄;但如果忽视了宣泄的方式和场合,则可能给自己未来的处境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挫折,而后者则又可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

(3)转移注意力

暂时离开引起不快的人、事及某种环境。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还可以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去,比如,进行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或下棋、养花、绘画等,这样消极情绪会很快被替代掉、淡忘掉。

(4)修正期望值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工作或事业奋斗目标的实现,实际是一种主观感受,这与期望值的高低密切相关。期望值比较符合主观实际,通过努力达到或超过了期望值,人们就会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了,产生欣慰情绪;否则就会认为受到挫折,产生烦恼。

心理学研究发现:期望值越高,失望值越大。很多烦恼是由于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期望值太高而造成的。为此,一方面要对客观环境和工作对象有科学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精力、体力、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而且要让所预想的期望值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如果觉得过高或过低,就要及时修正,以避免因期望值过高实现不了;或因过低限制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引起的种种忧虑和烦恼。

(5)学会妥协和退步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凡事太计较,一味固执,不作半点让步,烦恼当然就会多。而只要无太大的原则性问题,作一些细节上的妥协是必要的。退后一步天地宽,心境也佳。对于冒犯你、使你不愉快的人,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接触,你可敬而远之,为双方提供一个思考和转变行为与认识的机会。如非接触不可,也应尽量心平气和地相处,以避免相互间进一步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不断加剧矛盾。

(6)用幽默调节生活

人格较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场合,运用巧妙的幽默把一些原本困难或难堪的情景转变一下,渡过难关。

总之,“知足者常乐”,适当降低你的期望值,可以使你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学会幽默,可以调节你的生活情趣;理性的处事方式,可以使你减少烦恼;积极的进取心,可以使你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那么,任何心理困境都将被你摆脱,欢笑和快乐必将永远伴随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