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31330000000052

第52章 老年心理障碍的表现及预防

老年心理障碍的早期症状如同其他疾病一样,大多症状轻、不典型,往往不易被亲人、同事发现,以致耽误患者的治疗,给病人带来不利的后果。目前,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一些现代化的颅脑诊断技术也不能为其发现和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有病早治”是治疗疾病的一条基本原则。

(1)老年心理障碍的表现

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一般有现:

①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大多数心理障碍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心理障碍者的睡眠障碍,早期常表现为对睡眠的需求量减少。这时,尽管病人的睡眠时间大为减少,但病人仍然可能感到自己的脑子特别“清醒”。有些病人也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或早醒。有些病人因睡眠障碍而常常夜间起床吸烟,或在室内徘徊不停。因此,对于平时睡眠比较好的人,无特殊原因而出现睡眠障碍时,应引起重视。

②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也是部分心理障碍的早期症状之一,年龄较大的抑郁症病人,由于其思维活动明显减慢,可出现假性痴呆症状,尤其以近事遗忘最为显著,表现为做事丢三落四,甚至记不清刚说过的话和刚做过的事,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眼神呆滞。因此,对于平时记忆力好的老年人,在没有明显的心理、躯体和环境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而出现严重的记忆力减退,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

③性格改变

性格改变也是许多心理障碍的早期症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在18岁时已经基本成熟,在25~26岁时,性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老年心理障碍患者则可出现明显的性格改变。比如:

原来是活泼好动、热情、乐观、合群、善于交往的外向性格的人,可能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对原来合得来的人也疏远不言,对亲友态度冷淡、避而不见,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

平时性格温顺、涵养很好的人,变得常常无故发脾气,或出言不逊、无理取闹,或纠缠不清;

原来秉公守法、工作负责、勤奋上进的人,变得无组织无纪律,工作拖沓、不负责,生活懒散,整天卧床,衣食住行常需他人督促等等。

④情绪反常

正常人的情绪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是这种情绪波动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无论喜怒哀乐,均与外界环境和思维内容具有协调性和一致性。如听到佳音时就会心情喜悦,噩耗传来时即会感到悲伤。这种正常的情绪变化,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性。老年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改变往往是毫无原因的,情绪的波动也超过了一定的范围,或者是小的“刺激”引起大的“反应”。

⑤敏感多疑

多疑也常常是老年心理障碍的早期表现。如平时一贯乐观大方的人,无故变得敏感多疑,对人怀有戒心,要注意其患有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这类病人往往表现为情绪紧张恐惧、惶恐不安、坐卧不宁、好似大祸临头、整天疑神疑鬼、对某些事物变得特别敏感、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倍加关注。

如看到有人在旁边讲话,就会想他们是否在议论自己,甚至别人咳嗽也认为是影射自己;或把邻里的一般性谈话也认为是针对自己的。甚至有时认为广播、报刊、影片内容也与自己有关等等。与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这种怀疑虽经事实证实而被否定,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这种没有事实根据、病人又坚信不移和无法说服的病态思维,我们把它称为妄想,是重精神病症状之一。

⑥行为异常

行为异常是异常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来说,老人明显的行为异常比较容易识别。比如:

具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可对妄想的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行为;

情绪高涨的躁狂症病人可有过分装饰或“慷慨解囊”、爱管闲事等表现;

情绪低落的抑郁症病人则常呆坐呆立、欲泣或默不作声;

具有幻听的病人常侧耳倾听,或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对空、对墙叫骂等等。这些异常行为比较容易被人们与心理障碍联系起来。

有些老年人的行为异常表现则不那么好识别,往往表现为逐渐生活懒散、活动减少、动作迟钝、孤僻不合群,或到处闲逛、终日无所事事、动作刻板重复;或经常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而奉为至宝,或动作姿势怪异等;有的人做事丢三落四,经常失落日用品,忘记许下的诺言;生活中经常发生差错,做事效率明显减退。这些情况常常被与闹情绪、思想问题、懒惰等等相联系,一时很难引起人们的警觉,以致长期未能发现其有心理障碍,尤应引起家人的注意。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障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取决于心理障碍症状的早期发现,但有时判断一个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正常与否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向同他接触密切的人作广泛深入的了解,或通过其信件、笔记材料等来发现其病态思维。对疑有心理障碍迹象的人,应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或心理门诊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病人的治疗,并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

(2)老年心理障碍的预防

老年心理障碍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④经常训练自己的个性

包括对坚强的、不可抑制的人格,以培养自己忍耐和克制能力,提高自己的涵养,这样可以消除过多的兴奋性,以便达到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和抑制的均衡。至于弱型人格的人,经过培养和锻炼,也能消除过多的被动性防御反应,逐渐变得坚强。通过个性锻炼,还可以增进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防止因为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而造成高级神经活动失调,最后导致的心因性障碍。

②注重家庭环境营造

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生活的气氛、家庭成员的关系,对每个人个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设法将老人养成性格开朗、热情大方、胸怀坦荡、助人为乐、信赖他人的良好个性品质。

①早期发现

应早期发现和及时纠正老人的一些心理障碍。通常老年期心理障碍,早期是从个别症状开始的,如焦虑、忧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在行为障碍方面,如孤僻、易激动等。这些情况如能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及给予恰当的治疗,一般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③注意用脑卫生

老年期,由于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逐步减退,常常出现人格改变的表现,如情感脆弱、思维幼稚贫乏、易怒、多疑、固执等,人们通常称之为“老小孩”。由于这种状况是衰老的表现,有大脑器质性基础,治疗效果较差,应该注重预防,注重用脑卫生,以减少人格障碍的发生。

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加强机体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以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心理障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