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31330000000033

第33章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及防治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骨疾病中发病率很高,这是衰老的结果。老年女性在绝经后期更容易发生。本病发生缓慢,它的发病原因有:

(1)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①内分泌性腺功能衰退

男性在55岁以后,女性在绝经期后,因性激素减少,常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女性多于男性。因为性激素分泌减少后,容易引起缺钙,维生素和的吸收与利用减少,使骨质合成减少而逐渐发生骨质疏松症。

②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中因长期缺钙和消化道缺少乳糖酶。乳糖酶能帮助钙的吸收,该酶缺乏,更影响老年人对钙的吸收利用。多数食物中钙的含量偏低,而且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钙不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老年人应增加含钙丰富的乳类食物。

③缺乏体力活动

因肢体运动和肌肉收缩,可以促进骨的生长和钙质在骨内沉着,而老年人喜静,缺乏体力活动,可导致骨质疏松。临床资料证明,老年人如发生骨折打上石膏固定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可高达70%左右。严重的关节炎或久卧床榻的病人,由于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对骨骼的机械应力减弱,也容易形成骨质疏松症。

④阳光照射不足

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有利于钙在骨内存留,老年人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易致骨质疏松。

⑤疾病因素导致

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症等,均可造成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为腰背痛、周身骨节痛、容易疲乏,疼痛以脊椎和骨盆部位最明显,上楼梯或改变体位时,往往疼痛难受。由于脊椎因骨质疏松而变形,使人的身高变矮,胸、腰椎由于骨质疏松导致压缩后,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相应区域的疼痛。有的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实则是骨质疏松引起的。

(2)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防治

①科学确定诊断

有时查得血钙量正常,以为自己不会有骨质疏松,其实不然。近代研究发现,老年人体内钙的分布始终以维持血钙浓度稳定为原则,当钙量摄入不足时,体内立即通过增加分泌甲状旁腺素,溶解骨质中的钙,进入血液中,使血钙维持稳定,天长日久,势必引起骨钙进行性减少而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对骨质疏松症,可通过线拍片确定诊断。

②从饮食中补钙质

据报道,硬水地区的居民骨折发生率较软水地区为低,可见从饮食中补充钙的重要性。一般老年人从饮食中每人每天需补充钙800毫克,老年妇女则应补充1000~1200毫克钙。食品中含钙最多的是小鱼、海带、牛奶、虾皮、黄豆及豆制品等。牛奶不仅含丰富的钙,也含相当的磷,对骨骼很有益处。100毫升牛奶,含钙多达120毫克,如果每天喝500毫升牛奶,并吃些豆制品,摄入的钙质就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③加强体育锻炼

如参加骑自行车、快走、慢跑、打太极拳、散步等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可阻止骨质脱钙,促进新骨形成。锻炼应在早年开始,如35岁左右锻炼,可明显降低此病的发生率。有人发现,肥胖人很少得骨质疏松症,认为可能是身体较重,活动时加重了骨骼肌肉的运动所起的作用。

④补充维生素,促进钙吸收

每日服用适量维生素可以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维生素最好的来源是牛奶,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也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维生素的治疗量,一般也不宜超量,过大剂量不一定起到增加钙质吸收作用,反会引起中毒。

⑤增加药用补钙量

当前常用钙片含钙较低,如每片0.5克的葡萄糖酸钙,其含钙仅为45毫克,每片乳酸钙含钙量65毫克左右,为了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加大给钙量,每天达到1.5~2克的钙,因此在治疗时,每天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同时口服足量的钙片和维生素,往往能收到迅速解除症状的奇效。此外,近年来报道,口服尼尔雌醇长效激素,能治疗和预防妇女的骨质疏松症,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⑥中医防治

中医理论有肾主骨之说,本病防治可选择补虚壮骨的方剂如肾气丸等,中药可选用桑寄生、杜仲、肉苁蓉、鹿角胶、山萸肉、山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