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31330000000018

第18章 怎样科学安排一日三餐

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好一日三餐,对增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混合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约4~5小时,为使消化器官有适当的休息,两餐之间相隔5~6小时就较合理。因此,现在1日3餐的餐次安排是科学的。但是,人们伴随生活节奏而形成的早餐吃得随便,午餐吃得简单,晚餐吃得丰盛的习惯,与营养学的要求却不大相符。正确的餐质与餐量安排应该是: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早餐宜占总热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早餐是一天的开始,前一天的营养物质到此已消化殆尽,这就必须及时补充足够的热能,为全天的热量供给打好基础;而且人们清早起来,大多食欲不大。所以,早饭的营养应当是高质量的,是蛋白质丰富和生理价值较高的食物。早饭仍可以粮食类为主,增加一些肉、蛋、奶类的食物。有的人由于某种原因养成不吃早饭的习惯,那是不利于健康的。因为人体活动所需热量得不到补充,就只能消耗体内的储存;过度的饥饿又会出现头晕、冒冷汗,甚至引起低血糖等现象。

午饭不仅要补充早饭后营养上的消耗,还要保证下午持续活动的营养需要,所以一定要吃饱。当然所谓吃饱,也不是大吃大喝,特别是老年人的消化功能较弱,吃得过饱会造成消化不良。午饭宜以淀粉食物、脂肪、蛋白质混合食用,配瓜果、蔬菜佐餐。

晚饭后以休息和文化娱乐为主,体力活动较少,故晚饭不宜多吃。否则会使人出现腹胀和肠胃不适,影响睡眠和肠胃道的休息。晚饭以粮食、蔬菜搭配适量动物性食物,吃进不宜过饱。如晚上仍有消耗体能的活动,也可适当增加进食量,或增配一点小吃。

老年人因体内糖原储备少,耐不得饥饿,两餐间隔时间过长,有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是,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饥饿感不太强烈,常常在自己感觉并不太饿的时候,有关症状就已出现。所以,吃饭要定时定量,每顿不可过饱,必要时可以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或在间隔较长的两餐之间加一点点心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