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无数的众生,需要去度化,并不是我惠能去度化。各位,众生都要从自己的身体上自己发现本性,自己觉悟。什么叫自性自度呢?我们的色身附着了种种错误的看法、烦恼的情绪,还有愚昧的痴迷、妄想,但同时,我们色身中自己具备了觉悟的本性,只要确立了正确的见解,就可以度化自己。悟到了正确的见解,就具有了从愚痴迷妄中解脱出来的智慧,众生就可以自己度化自己。用正去度化邪,用悟去度化迷,用智去度化愚,用善去度化恶,用菩提去度化烦恼,这样的度法,是真正的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意思是自己从心性上去除虚妄。“法门无边誓愿学”,意思是学习无上的正确方法。“无上佛道誓愿成”,意思是经常用心去实行,以恭敬的态度对待一切,远远地离开迷误、执著,我们的觉悟体认,会生发出观照空理的智慧,驱除迷妄,这就是自己觉悟成就佛道,也可以说是愿力成就完满的行为。
今既发四弘誓愿,说与善知识无相忏悔,灭三世罪障。
大师言:善知识,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恶行,一时自性若除,即是忏悔。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愚痴染,除却从前矫诳,杂心永断,名为自性忏。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疽疫染,除却从前嫉妒心,自性若除,即是忏。(已上三唱)
善知识,何名忏悔?忏者,终身不作;悔者,知于前非恶业,恒不离心。诸佛前口说无益,我此法门中永断不作,名为忏悔。
【白话译文】
发过四大宏愿,惠能又为大家传授无相忏悔的法门,这个法门让我们体会罪过本空、无相无生的道理,从而消除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罪障。
大师说:各位,任何时刻的每个心念,都不要被愚痴迷妄所污染,过去的邪恶行为,只要即刻从自性上予以根除,就是忏悔了。任何时刻的每个心念,都不要被愚痴迷妄所污染,祛除从前的矫饰欺诳,永远断除杂乱的心念,就叫做自性忏。任何时刻的每个心念,都不要被疾病所污染,祛除从前的嫉妒心,从自性上真正根除,就叫忏。(以上重复三次。)
各位,什么叫忏悔?所谓忏,就是一辈子不再重复做错误的事;所谓悔,就是知道过去的种种恶业,永远不做违心的事。在佛的面前嘴上说说没有什么用,我所讲的方法,强调永远断绝恶念不再做错事,才叫忏悔。
今既忏悔已,与善知识授无相三皈依戒。大师言:善知识,皈依觉,两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从今已后,称佛为师,更不皈依邪迷外道。愿自三宝慈悲证明。善知识,惠能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离财离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故,即无爱著,以无爱著,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妄念虽在自性,自性不染著,名众中尊。凡夫不解,从日至日,受三皈依戒。若言归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即无所归。既无所归,言却是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意。经中只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性不归,无所依处。
【白话译文】
忏悔完毕,便向大家传授无相三皈依戒。大师说:各位,皈依佛陀,达到两足尊,皈依佛法,达到离欲尊,皈依僧伽,达到众中尊。从现在开始,把佛陀称为老师,不再相信别的什么邪门歪道。用我们自性中本来具有“三宝”慈悲证明。各位,我劝大家皈依自性中的三宝。佛,即觉悟,法,即无上的真理,僧,即清净。自己的心性皈依觉悟,就不会产生邪迷,欲望减少,甘于平淡,超越财色,这叫两足尊。自己的心性皈依无上的真理,什么时候心念都自然无邪,没有什么执著,因为无所执著,所以叫离欲尊。自己的心性皈依清净,虽然仍然处于日常生活之中,但自性依然明澈,这叫众中尊。愚昧的人不了解“三宝”就在自性中的道理,徒劳地日复一日地向外去寻求“三皈依”。如果说皈依佛,佛在哪里呢?如果见不到佛,就无所皈依了。既然无所皈依,说皈依佛即为虚妄。各位,请各自观察,不要把意思领会错了。经书上只说自己皈依佛,没有说有一个自性以外的佛可以皈依,如果无法回到自性,实际上就无所皈依。
今既自皈依三宝,总各各至心与善知识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善知识虽念不解,惠能与说,各各听。
摩诃般若波罗蜜者,西国梵语,唐言大智慧到彼岸。此法须行,不在口念;口念不行,如幻如化。修行者法身与佛等也。何名摩诃?摩诃者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若空心禅,即落无记空。世界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见一切人及非人、恶之于善、恶法善法,尽皆不舍,不可染著,犹如虚空,名之为大。此是摩诃。迷人口念,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不思,名之为大。此亦不是。心量大,不行是小。若口空说,不修此行,非我弟子。
【白话译文】
已经从自性上皈依三宝,因而可以再深入到心灵层面,讲授如何到彼岸的大智慧。我愿意仔细地为大家解说。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西方的梵语,汉语的意思是到彼岸的大智慧。这个修行方法必须亲身实行,而不只是口上说说。只说不做,没有任何益处。按照这个方法真正修行的人,他的法身其实和佛是一样的。什么叫摩诃?是大的意思,心像虚空一样广大。就像进入了空的禅定,纯然的超越了善恶的境界。世界因为虚空,所以能包含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存有的一切,都在其中。我们的自性是空的,也可以如此地广大。自性含藏了一切的存在,就是大;存在中的一切,都显现着真理。见到所有的人及非人、恶与善、恶法善法,都不舍弃,但同时又不执著,犹如虚空容纳万物一样,这就叫大,也叫摩诃。迷误的人只是口上说说,而智者用心去行动。还有些迷误的人以为不思不想就是空了,就是大了,其实并不对。心量广大,但如果没有融入日常的行为里,那么还是小。如果只是嘴上工夫,不实实在在地修行这个法门,就不是我的弟子。
何名般若?般若是智慧。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心中常愚,自言我修般若。般若无形相,智慧性即是。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梵音,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是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承长流,故即名到彼岸,故名波罗蜜。迷人口念,智者心行。当念时有妄,有妄即非真有。念念若行,是名真有。悟此法者,悟般若法,修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法身等佛。善知识,即烦恼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第一,无住无去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将大智慧到彼岸。打破五阴烦恼尘劳,最尊最上第一。赞最上乘法,修行定成佛。无去无住无来往,是定慧等,不染一切法,三世诸佛从中出,变三毒为戒定慧。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般若常在,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莫起杂妄,即自是真如性。用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
【白话译文】
什么叫般若?般若即智慧。任何时刻,每个心念都摆脱了愚痴,充满洞见,就叫般若行。一个念头陷于愚痴,般若就消失;一个念头透着智慧,般若就产生。
人们心中常常愚昧,说什么我要修炼般若。般若并无形相,智慧生发了就是般若。什么叫波罗蜜?这是西方国家的梵语,译成中国话就是到彼岸,意思是超越生死的轮回。黏著于现象,就会有发生、失去的循环,如同水有波浪,即为此岸;超越了现象,就无所谓发生、失去的循环,如同水永久地在流动,所以叫做彼岸,即波罗蜜。
迷误的人只是口头上明白,而智慧的人用心去做。当心念有迷妄时,就不是真正的存有。每个心念都不迷妄,才是真正的存有。觉悟到了这个法门,就会领悟到般若的真理,并践行般若的行为。没有般若的修为,就是凡俗。刹那间修行,悟到的自性和佛陀一样。各位,证得佛位的智慧,其实就从烦恼中而来,所以说,烦恼即菩提。前一刻迷妄的就是凡俗,后一刻觉悟了就是佛。各位,到彼岸的大智慧,最重要的是,没有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从过去、现在、未来中觉悟而升华到超越境界,抵达彼岸。打破生理与心理引发的种种烦恼尘劳,这是最重要的。让我们赞美最上乘的真理,并按照真理修行,就一定能够达到佛的境界。超越过去未来、不执着于现在,就是定慧等一;一切现象都不能影响摇动自己,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佛就会显现,贪嗔痴三毒就成了戒定慧。各位,我的法门从一般若可以生出万千智慧。为什么?因为世人有万千的尘劳。如果没有尘劳,般若常在,我们就不会离开自己的本性。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无念,不起任何妄念,始终处于真如本性。用智慧去观照一切,既不执着也不舍弃,就是见性成佛了。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入般若三昧者,直须修般若波罗蜜行,但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即得见性入般若三昧。当知此人功德无量。经中分明赞叹,不能具说。此是最上乘法,为大智上根人说。小根智人若闻法,心不生信。何以故?譬如大龙,若下大雨,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下大雨,雨于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者,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譬如其雨水,不从天有,原是龙王于江海中将身引此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一切有情无情,悉皆蒙润。诸水众流,却入大海,海纳众水,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小根之人,闻说此顿教,犹如大地草木根性自小者,若被大雨一沃,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之人,亦无差别,因何闻法即不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无能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有迷心,外修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人。闻其顿教,不假外修,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一切邪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犹如大海纳于众流,小水大水合为一体,即是见性。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心修此行,即是见性。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心修此行,即与《般若波罗蜜经》本无差别。
【白话译文】
各位,如果我们想进入最终极的真理和智慧,就要修行到彼岸的大智慧,只要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就能够觉悟获得深邃的智慧。诵读《金刚经》并觉悟的人一定会功德无量。这在经中已经说得很明白,无须再说。这是最上乘的真理,为根性颖慧的人所说。根性劣钝的人即使听到了这个真理,也不会相信。
为什么呢?就像巨大的龙,下大雨的时候,把雨下在人们居住的世界,城市、村落都漂浮在水面,好像草叶一样。如果下到大海里,那么水就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具有利他心的大智慧者,听到《金刚经》,心灵敞开,觉悟明白。
所以说本性中本身具有觉知万物皆空的智慧,自己去观察、发现、领悟,无须文字。就像雨水,不是从天上来的,而是龙王在江海里以自己的身体把水引来,使得一切的众生,一切的草木,一切的有情与无情,都得到滋润。所有的水都流入大海,变成一个整体。众生本性中的大智慧,也是这样的。根器愚笨的人,听到这种以顿悟为核心的真理,就好像地上的草木,被大雨浇淋,全都自己倒下,不再增长;根器愚笨的人也是如此。根器愚笨的人和那些根器颖慧的人一样,本身都具有观照空理的智慧,为什么听闻真理而没有立即觉悟?因为有重重不正确的见解,还有深深的烦恼,如同乌云覆盖了太阳,风不吹散乌云,太阳就不能显现。
观照空理的智慧并无大小之分。一切的众生如果心是迷失的,向外去寻求成佛,觉悟不到自己的本性,就是小根之人。听闻顿悟的道理,不依赖外在的修炼,而是从自己的心性上升起正确的见解,那么,即使是充满着烦恼尘劳的众生,也能当下觉悟,就像大海容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水流,无论细小的溪流还是雄浑的江水,都合为一个整体,这就叫见性。对内对外都不执著,来去自由,通达无碍。能够用心修行这个方法,就与《般若波罗蜜经》没有什么差别了。
一切经书及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故,固然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亦不有。故知万法,本从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在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迷人问于智者,智人与愚人说法,令彼愚者悟解心开。迷人若悟解心开,与大智人无别。故知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戒本源自性清净。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白话译文】
一切的经书和文字,大乘、小乘十二种类型的经书,都是根据不同的人而设置的,凭着智慧的本性,才能领悟。如果没有人的存在,一切的现象和真理都变得没有意义了。所以说,凡事本来都是因应着人而兴起,所有的经书,根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法。因为人有愚笨的,也有聪明的。愚笨的就是小人,智慧的就是大人。迷失的人要向觉悟的人请教,智慧的人要向愚笨的人宣讲佛法,使得愚笨的人能够觉悟而开启心灵。迷失的人一旦明白了开启了心灵,和大智慧的人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所以说,不觉悟的话,佛是众生;刹那间觉悟了,众生就成了佛。因此,一切的真理都在自己的心性里。为什么不从自己的心性上,即刻显现最终极的本性呢?《菩萨戒经》说:戒的目的,是回到我们本来清净的本性。自己回到心灵的深处,回到本来的样子,成就佛的境界。《净名经》说:刹那间突然明白,回到了本性。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是故将此教法流行后代,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令自本性顿悟。若不能自悟者,须觅大善知识示道见性。
【白话译文】
各位,我从忍和尚那里听闻到佛法,一下子就开悟了,刹那间领悟到了最终极的本性。因此把这个真理传播开来流传后世,使学佛的人马上领悟到万法本空的智慧,各自观照自己的心性,从自己的本性上觉悟。如果无法自己觉悟,就要找觉悟的智者来启发引导自己。
何名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直示正路,是大善知识,是大因缘。所谓化道,令得见性。一切善法,皆因大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得善知识示道见性。若自悟者,不假外求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识自心内善知识,即得解脱。若自心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即有教授,救不可得。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真正善知识,一悟即至佛地。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悟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白话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