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细节定成败:成功教学的细节
27894700000008

第8章 鼓励同学们学习过程中有所创造

学习主体是学生,现在还需要证明吗?不需要了。因为,很简单的一个推理就可以说明问题,这也是一些老师最喜欢说的:考试的时候不是老师在做题,而是学生在答卷。

可以说,以前的考试,总是针对老师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考试的题目一般比较死板,就看老师是不是教到那个问题。同学们也就完全等待老师的什么教诲。

现在的考试不一样,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考试。考试里面包含了很多需要同学们自主处理的问题。自主处理的问题,就看同学们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了,是很灵活的。这是很区别于以往的死板题目的。

当然,也有老师针对灵活的属于同学们自主做答的题目做一些样板,然而,最终解答问题的还是学生。同学们仍然是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做具体的分析,仅仅依靠老师们所做的样板,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所谓以不变应万变的样板,是不怎么有用的。

比如,有个学校的老师,在同学们临近升学考试的时候,就做了三十段话,让同学们一一地记忆,说是作文的时候或者做自主回答的题目的时候,就能够用上。几十个学生,甚至过百个学生,都用那些句子来回答问题。不,那样的样板实在是很损害学生的创造性。

我反对样板,提倡同学们确实地自主思考起来,包括整个学习过程都突出自己的学习主体性质,主要是尊重同学们所可能具有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教给同学们的仅仅是一些死板的样板,而不能够让同学们有点自主思维,那是失败的。

也就是说,突出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很需要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突出同学们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这样的思维,是很需要老师们给予肯定的。

我希望,通过语文课程学习,同学们更多地学会自主创造,而不是继续“等、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