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使用文字的需要的人,和几乎可以算是没有使用文字的需要的人,是很不相同的。如果要这些人都使用文字,那首先需要制造让这些人使用文字的需要。这个需要,是可以自然促进人们对文字的需要的。
如果说,现在的乡村教育了解确认到文字的需要,并且将这些因素讲清楚,那么乡村教育将有更大的发展,而且有更稳定的发展。那么,现在乡村中,有使用文字的需要的人是不是存在了呢?应该是存在的了。
起初,乡村改革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很多村里人出门去打工,是为了缓解家里的用费紧张的问题。现在,乡村改革了,村民的负担轻了很多,虽然有很多村民回来了,不过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在外地做民工。
在外的民工给家里寄送票子回来的时候,往往是发往邮局,或者信用社。所以,如果你去乡下街道的邮局或者信用社,你就知道,一般是有一块黑板,上面有很多名字。或者,是一块木板,上面一张纸,纸上写着很多名字。
在外的人要知道自己家人的名字怎么写,自己家的地址怎么写,才可能把票子发回来的。家里人是需要认得自己的名字,才可以取出票子来的。这是一种使用文字的需要。当然,有的人在外挣了票子,是要亲自带回来的。这就少了这一环节。
有的使用的是银行的卡,外边的人存,家里人取,这也需要写几个字,或者认得几个数字,知道密码是怎么一回事的。就这些方面来说,家里有人出门做民工的,认字要多几个,使用文字的需要也是有的,这是很肯定的了。
对家里没有出门做工的,那就根本不需要这些的。就自己一家人,不需要认识什么字的。并不用担心什么的。这样的情况,还必须考虑的。理想的新农村,村里人是对文字有需要还是没有需要呢?
新农村,按照一些时髦的提法,是需要以科技致富的。对科技的了解,那是需要了解文字的,是有使用文字的需要的。新农村的村人以及整个农村的风貌,是需要进行精神生活方面的提升的,不过这不是一时的事情,需要逐步进行的。
这些,跟知识分子一类设想的,大约是很不相同的。现在的文学文艺,有的说底层和高层什么的。实际上,文字,按照费先生的说法,那确实并不是一直以来就是属于村下的。当然,我们需要承认文字是产生于原始的劳动中。
如果现在的农村都已经树立对文字的需要,对书籍等方面的需要,那可是很好的事情,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很现实的设想。这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工作。现在的农村改革,一般的地方是在按照城市的模式进行改革,农村的自主性质不够突出,这是需要注意的。
可以肯定地说,农村要变化,不过,我不以为一定会像城市那样变化的。农村的进步,必然有农村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按照城市的模式来复制的。
农村的改变需要文字,这是肯定的。这跟儿童成长需要文字一样,只是现在的文字领域,对儿童以及对农村,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掌握文字的人,尤其是书读了几本的人,是需要将文字运用起来的。
在农村,文字的普及远远不是几份虚假的报表可以取代的。文字将是对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工具。文学文艺的发展,在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就说明,中国的文学文艺不用那么一味地附庸在城市的躯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