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细节定成败:成功教学的细节
27894700000056

第56章 苏雪林当然可以勇敢地鞭尸

这并不奇怪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国人最喜欢的就是在人死后做事情的。人活着,那是没多少人愿意做什么关于这个人的事情的。只要是这个人死了,马上就有事情发生了。这是孔老夫子所不能够想到的了。

即使是说“未知生,焉知死”的孔子,也是想不到他自己后来被很多朝代重视的,甚至是什么大什么什么先师。我所赞成的孔子根本不是近几年搞的那种什么大典的孔子,仅仅是一种精神实质的孔子。

现在,也有将孔子当成一个话题来做事情的。有专门写孔子跑官的书的,罗列了很多事情呢。谈论鲁迅的人,或者将来也有这样的事情。

或者说,在中国,有点名气的人,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人,往往是有这样的待遇的。实际上,远不只是如此,即使是很普通的人,也是死比活着的时候重要。所以,我往往是欣赏一个朋友所写到的诗句的:为了像一个人样的死去,所以像狗一样地活着(大意是如此的)。

还有那个据说才学颇高的苏雪林,当年在《国闻周报》上发表《〈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对鲁迅进行肉麻吹捧;又视鲁迅的创作“很合我理想的标准”。鲁迅一死,她立即变脸,大骂“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料之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载1937年3月1日《奔涛》半月刊(汉口)第一期)。“鲁迅的性格是怎样呢?大家公认是阴贼、刻雹气量褊狭、多疑善妒、复仇心坚韧强烈,领袖欲旺盛”(1966年11月7日完稿载《传记文学》)。从鲁迅死后几个月,一路开骂下去。这是做学问人的品格吗?鲁迅死了,苏雪林当然可以勇敢地鞭尸,因为她的对手已经不会反击了。(《鲁迅到底惹了谁?》晨牧发表于2007.01.16)

无论怎么说,我是反感这样的行为的。即使是活着的人中间,我也是反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这是一个原则问题。这也是给很多人随便地漫骂已经过世的人的一个提醒。或者说,如果站在文章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人身攻击的立场上,这些事情就不会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