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江苏纸马
27450200000006

第6章 江苏纸马的典型考察(1)

1.无锡陶氏纸马

曾作为皇家贡品的无锡纸马,历来被人们视作纸马艺术中的精品而备受青睐。无锡纸马采用套版、手绘、戳印、涂刷、点描等手段制作,大多五彩斑斓,有的还描金涂银,除了供人祭祈,还可观可赏,往往令人驻足赞叹。无锡城区在抗战后原有纸马铺42家,到1957年各家印售纸马的店铺先后歇业,曾经辉煌的无锡纸马从此难得一见,甚至渐渐被人忘却。

在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开展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普查的过程中,无锡纸马作为优秀的民俗艺术品类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学者们提出要寻找它的踪迹,尽快把无锡纸马从濒危或湮没的困境中抢救出来。上天不负苦心人,无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普查工作中终于发现了无锡纸马的重要传人陶揆均先生!他们及时向笔者介绍了陶揆均的情况及无锡纸马的恢复过程,还带来了一批重新刻印的纸马作品,其色彩、画工、尺幅均出乎笔者的意料。可以说,无锡纸马之精美独居全国之冠,至今仍不乏昔日贡品的骄人风采。

2009年7月9日笔者在无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吉维明、阴岭山先生的陪同下,冒着酷暑高温前往陶揆均先生的纸马作坊去考察。陶先生的作坊位于无锡南禅寺附近的一处小区的民宅中,这里既是他生活起居之地,又是他印绘纸马的临时作坊。进得门来,只见客厅里书架边供奉着“五路大神”的纸马,这既是陶先生作品的展示,又反映了纸马俗信在无锡地图128供奉五路大神的厅堂区的持久传承。

陶揆均先生出生于1932年,8岁开始随父印绘纸马。父亲陶逸甫生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曾在梁溪河边的“钱裕兴纸马店”学艺三年,后到城里的“张益茂纸马店”做师傅,1917年他到无锡城区的商业中心地带大市桥自己开店,竖起了“陶元茂纸马店”的招牌。该店一间门面,七架梁进深,两层楼,楼下为纸马店,楼上为印马坊。生意兴隆时,还雇一个师傅来店帮忙。抗战胜利后,城中拆建纵贯南北的大马路中山路,不巧“陶元茂纸马店”正触红线,店面被拆掉一半,业务大受影响,仍惨淡经营,苦苦支撑,直到1957年才关门歇业。

陶揆均在家排行老二,兄妹五人就数他有艺术天分,从小就爱涂涂画画,在纸马铺中成长的经历,使他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1940年开始,在放学以后和节假日里跟随父亲做纸马,并连续在父亲的作坊里做了10年。他除了印绘纸马,还擅长绘画,尤其是以太湖风光为题材的彩墨国画最为拿手,由于他笔下的山水清秀大气、气象万千,为人所爱,故获得了“陶太湖”的美称。陶先生曾在工厂工作了35年,但从未丢下画笔,深厚的绘画基础、10年纸马铺的做活经历,加上从小经受过的版印艺术的熏陶,使他成为当代无锡纸马的复兴者和传承人。

在无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鼓励、支持下,陶揆均先生终于在2002年重操旧业,开始恢复被毁弃的无锡纸马。尽管远离纸马行业已有半个世纪,但他对无锡纸马的图像依旧烂熟于心,绘就的画稿同藏家所收存的纸马旧作竟然不差分毫。由于印纸马的老版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已被塞进了灶膛,化成了灰烬,因此需要重新雕刻画版。事有凑巧,出身雕刻世家的刻石名人黄稚圭先生就在无锡。黄稚圭是具有“碑刻圣手”之称的黄怀觉之子,出生于1935年8月。黄稚圭先生从1962年开始从事碑刻工作,他刻字、刻像、刻图,刀法妙绝,郑逸梅先生叹其“为近百年所未有”。在神像题材方面,黄稚圭先生为无锡吴文化公园刻了六十太岁像,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刻了三十二观音像,为上海玉佛寺刻了“释迦如来八相成道图偈”等。于是,陶先生便请黄先生来雕刻纸马木版。黄稚圭先生虽从未雕刻过纸马画版,当他拿到陶揆均先生的手绘神像图时,感觉到纸马和碑刻在雕刻工艺上是相通的,便有了信心。为了无锡纸马的再生,黄稚圭先生精雕细刻,花了一个多月才做好10块版子,陶揆均试印后,效果极好,作品能反映出无锡纸马的神韵和风格。

现在,陶揆均利用手中的10余块木版和一些戳印,加上手绘,能印绘出一百多位神祇。这些纸马木版往往仅刻出身体图样,面部多为空白,经由画师手绘而衍生出不同的神像品种。目前,无锡陶氏纸马的品种有:五路大神、灶君老爷、金危危财神、利市仙官、五路财神、赵公元帅、增福财神、招财童子、孔子圣贤、神荼、郁垒、玉皇大帝、当方土地、酆都阎罗、甲马、释迦牟尼、三官大帝、电母、判官、南极仙翁、西池王母、北斗星君、关公、雷祖、孟婆、夜叉、张天师、钟馗、鲁班、陶天君、文曲星、陆羽、观音、地藏、送子张仙、太上老君,等等。

陶揆均先生介绍说,纸马业的祖师爷是吴道子,因吴道子画过十八层地狱和诸神之像,故被后世印马坊的从业者们所尊奉。无锡纸马在品种上也并非都是五色精印的彩像,还有一类在草纸上用单色印刷的简式纸马,无锡人称之为“亡人马”。“亡人马”的品种有灶神、释迦牟尼佛、甲马等,它们的图像稍小,单版一次性刷就,被人们视同纸钱用以祭祀亡者,故民间有“亡人马儿印不清”以及“灶公菩萨的面孔---十糊八塌”的俗谚和歇后语在流传。

陶氏纸马作坊就设在陶揆均家宅的厅堂里,一张宽大的画桌也是印马的案板,他画太湖在其上,印纸马也在其上。陶先生见笔者来访,十分热情,先给笔者看印纸马的雕版,确实,无锡纸马的雕版与他处有别。其他地区的木版大多是全像雕刻,甚至衣饰、配物、五官、手样、执物、神名等完整雕成,只需上墨印刷,就能印成纸马,不用补绘、书写和戳印,而无锡纸马的木版雕刻却相对“简约”:无题额、缺五官、少衣饰、没执物,尤其是主神的刻画给店铺的画师留下了艺术再创的空间。无锡的彩纸马是用五块雕版套印而成的,即便如此,也需要印马师傅做最后的加工,就犹如“画龙点睛”一般,使板滞的、雷同的神像轮廓通过眼睛、口鼻、须眉、面色的点画而各显神态,各具性格。

在陶揆均的印马坊里,笔者看到了他近期印绘的一批纸马。其形制大略分为三类:

其一,五色描金大纸马。尺幅规格为51厘米×34厘米,用红、绿、黄、黑、蓝、金等颜色,金粉主要用在帽饰、衣饰、题额、执物、配物等图形上。主神、随侍之上有统一的“进宝”额饰,其中央有匾额图形用以题写吉语或主神的身份,一般为“黄金万两”、“财通四海”、“利达三江”、“日进斗金”、“延年益寿”、“四季平安”等,“孔子圣贤”纸马的金色题额则为“万世师表”。

其二,无顶饰色纸小纸马。尺幅规格为27厘米×21厘米,用红、蓝、黄、橘黄等色纸印绘。此类纸马先用墨线印制,再彩绘面部和衣饰。图像一般为单一的神图,大多不用陪侍,神像后有帷幔等装点场景。

同大纸马多为祈福求财的吉神不同,小纸马则包括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中的各路神祇。在使用上,大纸马可长年贴挂,形同神位和年画,而小纸马主要用于祭祀仪式,祭毕焚化。

其三,单色粗印“亡人马”。尺幅规格为35厘米×24厘米,用毛边纸或草纸印制,不套版、不彩绘、不加戳印。这种纸马形制简单、印刷粗糙、色调单一,在祭祀活动中主要用以焚化。“亡人马”不贴挂厅室,也不搁放神龛,它虽然不属无锡纸马的典型,但潜留着纸马与纸钱交相联系的文化信息。

在无锡陶氏纸马中,有一些颇耐探究的神位和图像。例如,“金危危财神”纸马,其神形为古代北方胡人之像,高鼻竖目,头插雉尾、盔坠毛球,表现出辽金时代少数民族的武将风采。金危危何许人也?陶揆均先生也不甚了了,只是从小见过这种纸马,根据回忆加以恢复。金危危若是金人,又何以成为汉族地区崇拜的“财神”呢?当然,凶邪作恶的人物进入民间宗教,甚至成为被顶礼膜拜的对象和让人意外发财的媒介,在宗教民俗史上也曾有过。譬如,在中国东南一带烧杀抢掠、奸淫妇女的“五通神”、“五猖神”之类,就会把抢来的财宝随处乱丢,随意赠与,能让人发意外之财,故而亦成为民间祈财的对象。

然而,我们对金危危的事迹却未见载述,甚至未有所闻。因此,金危危纸马无疑为民间信仰的研究提供了有趣的图像资料和追踪寻探的线索。再如,陶氏纸马中手执“生死簿”

的判官,其脸半白半黑,胡须半黑半红,双手一红一黑,反映出阴阳相对、生死相连的信仰观。色彩的强烈对比所引起的视觉冲击,在于突出“生”、“死”的阳阴之别。陶氏作坊的这一作品,以颜色的象征为基本手段,艺术地表现了此岸和彼岸的联系与离异,其图像平面虽没有一尺见方,却给人留下了想象、思考与探究的广袤空间。

在陶揆均先生的作坊里,笔者不但看到陶先生的印马演示,还一起探讨有关无锡纸马的问题。也许因“一笔写不出两个陶”

吧,陶揆均先生还与笔者交谈了各自的族源与祖籍的问题。在他的作坊里,笔者还见到了无锡纸马的年轻传人---陶揆均先生的孙女陶晓梦小姐。聪颖、美貌的陶小姐毕业于某著名大学的艺术设计学专业,她放弃各种求职的机会,决心跟随祖父学习印绘纸马,成为陶揆均先生的得力帮手。陶晓梦不仅学会了制作无锡纸马的传统技法,而且能利用自己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编纂无锡纸马的大型资料集,同时还对无锡纸马的艺术符号和文化元素进行整理、研究和二度开发。她已把纸马的图像元素注入了时尚物品,设计出折扇、匙链、挂坠等文化生活用品,使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并探索民俗艺术的文化产业之路。

无锡陶氏纸马不仅在全面恢复,而且正向当代的文化应用拓展,它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基础,有杰出的传承世家在运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它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无锡纸马也一定会再度走向辉煌。

2.江阴赵氏纸马

江阴是隶属于无锡的县级市,位于长江南岸,与苏中的靖江市隔江相望。江阴作为徐霞客的故里,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繁荣发达,现位列全国百强县的前十之中。在江苏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普查中,我们惊喜地发现,纸马艺术在江阴继续传承,并未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湮没,甚至可以说,纸马在江阴从来就未敛迹。江阴纸马的生存状态好于无锡市区,它不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驱动下的重新恢复,而是在信仰与生活的需要中的自然传承。苏南作为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体现宗教民俗的纸马艺术在这里能呈现多点传承、彼此呼应的态势,是值得加以研究的。

江阴纸马的传承地在东乡华士镇,这里至今还有三家纸马作坊,其中以赵仁献为传承人的赵氏纸马可视作江阴纸马艺术的代表。

赵仁献,生于1954年,江阴华士镇人,小学肄业生,曾在乡里务农,后又先后在眼镜厂和乒乓球厂做工,从1984年开始继承父业印售纸马。20多年来,他半天在村里的红双喜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做电工,半天在家庭作坊里刻印纸马。赵仁献是江阴赵氏纸马的第三代传人。第一代,祖父赵雪根,人称“老胡子”,专门从事雕刻和印售纸马,在解放初期已逝世。第二代,父亲赵明生,生于1915年,卒于1996年,从小跟随父亲赵雪根印纸马,长大后农忙务农,农闲就做纸马,一直干到年老。他有三个儿子:其龙、其虎和仁献,他们都曾做过纸马,但其龙去世较早,而其虎后来停手不做纸马改干他活,只有仁献坚持下来,一直做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