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神话系”,指此类神明出自古代神话,它们的被创造既有互渗混融的原始思维的深厚基础,又附丽着美丽动人的幻想故事,在长期的信仰与崇拜中,它们多作为无所不能和正义化身的英雄或恩主而受人景仰和膜拜。神话系的神明包括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盘古、仓颉、后羿、嫦娥、黄帝、蚩尤、神农氏、有巢氏、方相氏、牛郎、织女,等等。它们的存在大多没有什么可怖的气氛,反倒是福祉和恩惠的象征。
所谓“宗教系”,主要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支系。其中,道教系最具包容性,其神祇队列最为浩荡,并在发展中兼收并蓄,形成“三界十方万灵”的庞大阵容。道教系包括“天神”、“仙人”、“俗神”三支。“天神”
含“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四御”(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黄祗)、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四方之神等;“仙人”包括天仙、地仙、尸解仙“三等”,以及上仙、次仙、太上真人、飞天真人、灵仙、真人、灵人、飞仙、仙人“九品”,诸如老子、吕尚、彭祖、范蠡、琴高、张仙、安期生、东方朔等;“俗神”包括英雄神、行业神、守护神、家神等,包括关圣帝君、刘猛将军、猪栏之神、牛栏之神、鲁班、华佗、财神、城隍、门神、门栏神、泰山石敢当,等等。佛教系包括佛、菩萨、天王、阿罗汉、伽蓝神、阎摩罗等。其中,有“竖三世佛”、“横三世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大势至菩萨、准提菩萨,“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十八伽蓝神”,以及“十殿阎王”,等等。儒教系,则包括圣人、贤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先师孔圣。
所谓“巫神系”,与巫术信仰相关,应用于巫术活动,它以山精水怪、魂灵煞鬼为主,见之于近神远鬼、趋吉避凶的祈禳活动。巫神包括飞煞、三煞、游魂、替人、收瘟、腾蛇、狗神,等等。
所谓“风俗系”,指民间风俗活动中的各类大小神祇及其相关的俗信活动。例如:正月初一祭祀祖先和“家堂神”;正月十三“赛猛将”,供奉“八蜡之神”;二月二土地诞日,祭祀“土地正神”;二月初三举办“惜字会”,祭供文昌帝君;二月八日祠山神诞,祭祀祠山张大帝;六月十三井泉龙王诞日,祭供井泉童子;八月十五中秋节,供奉“月宫天尊”;腊月二十三、二十四送灶,祭祀“东厨司命”;除夕日祭天地神,烧天香,祭供天地众神;等等。
纸马所表现的各路神祇都出于上述体系之中,为了展示纸马的具体类型和各自特征,我们可对江苏纸马的神祇体系再作划分,以利于对之作进一步的认知和把握。纸马的神祇体系按其来由和职司至少可分作八类,即:
“天神”、“地祇”、“家神”、“物神”、“自然神”、“人杰神”、“道仙神”和“佛氏神”。
“天神”,指宇宙中的日月星辰、融入宗教民俗的道系“天尊”,以及交通天地、人神的神使。天神纸马包括:日宫天尊、月宫天尊、斗母、北斗星君、南斗星君、本命星君、紫微星君、寿星、女寿星、双寿星、魁星神君、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太岁正神、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三清三境天尊、玉皇大帝、太乙星君、星主、监斋使者、三界符使、直符、天狗,等等。
“地祇”,指涉及掌管冥界的地府之主和地方之神,以及一些用以辟祟禳疫的镇护神。地祇纸马包括:土地正神(福德正神)、地母娘娘、显应城隍、东岳大帝、酆都大帝、阎罗、冥府十王、痘神、痧神、眼光娘娘、钟馗、飞煞、三煞、辟瘟猴、收瘟、游魂、消灾、替人,等等。
“家神”,指与祖先家祭和镇护家室相关的神明。家神纸马包括“家堂香火列位高真”、家堂神、司命灶君、灶土、门神、门栏神、宅神、蛮家、家柱神、禁忌六神、催生送子娘娘,胎神大圣,等等。
“物神”,指一些出自人类的智慧和劳动的造物在精神的层面被神圣化,这种普通用物的神格化过程正是对人类创造力的夸耀与褒美。常见的物神纸马包括:井神、桥梁之神、床神(床公床婆)、船神(顺风大吉)、猪栏之神、牛栏之神、圈神、仓神,等等。在外省纸马中,还有车神、织机神、磨盘神、梯神之类的物神。
“自然神”,指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外部世界的各路神灵,涉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石林木、动物植物、海洋河湖等。自然神纸马包括:雷公、电母、雨师、风伯、泰山石敢当、山神、水母娘娘、龙王、牛王、马王、虫王(八蜡之神),等等。
“人杰神”,指由原本的凡人而产生出的英雄豪杰、行业祖先和其他深受民间爱戴的人物。人杰神纸马包括:平天玉帝关圣帝君、梓潼文昌帝君、刘猛将军、耿七公公、姜太公、鲁班、张巡、司火照明文孝皇帝、孔子圣贤,等等。
“道仙神”,指与道教相关的天尊、仙人与祖师。道仙神纸马包括:天师真人、和合二仙、张仙、利市仙官、赵公元帅、三茅真君、王灵官、太乙救苦天尊、真武大帝、三官大帝,等等。
“佛氏神”,指进入民间信仰的来自佛教体系的佛祖、菩萨、高僧和圣徒等。佛氏神纸马包括: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韦驮菩萨、准提菩萨、大圣国师王、目连尊者、十殿阎王,等等。
上述八类体系的大略划分,还未能涵盖纸马的所有类型,例如“三十六神”图一类的众神图,又称作“百分图”,因其综合性而未能包含其中,同时在八个支系之间部分纸马的身份定位也略有交叉,这反映了纸马文化的丰富复杂,也提出了不断深化研究的方向。
3.图像系统
纸马的图像梳理属于艺术研究的范畴。民俗艺术学的基本任务不仅包括对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精神指向、实际应用和动态传承等民俗文化层面的考察,也包括艺术形式的分析和审美规律的把握,即从艺术层面对研究对象作现象归纳和理论阐发。纸马作为民俗艺术品,正需要我们从民俗与艺术的角度作出分析和判断,以揭示其内外部规律和传承、发展的奥秘。
这一研究少不了“图像志”(Iconography)和“图像学”(Iconology)的方法,即包括描述的和解释的工作,以探讨视觉结构与观念范畴的对应关系和内在联系。
我们从视觉结构入手,可以在神位、构图、版式等方面,对纸马的图像系统作出归纳和分析。
1)从神位分
纸马“为神佛之所凭依”,神位的表现是其构图的中心,甚至是某些纸马图像的全部。根据纸马图像中的神位排列,我们可以作出“独神图”、“主神加协侍图”、“双神图”、“众神图”、“替神图”的系统划分。
所谓“独神图”,即纸马的图像为单一的神灵,没有附带其他的神位,也没有陪侍、随从和相关的场景。这类纸马在图像单一的背景下,强调的是主神地位的凸现,并以简洁而直接的方式传导神秘的宗教气氛,引发从视觉到想象的审美感受。由于不用陪侍、场景和其他人物,一些纸马图形布局灵活,并因简约而虚实互见,有的充满稚气和略带谐乐,反映了艺术对宗教的超越。当然,也有不少仪态端正、着意刻画的神像构图,这种去简就繁,既是刻工们有意的精细化,也是为了渲染虔敬的信仰气氛。
所谓“主神加协侍图”,即纸马的图像以某一主神为中心,旁有侍从跟随,或执物以待,或牵马欲行,从图像上能明显地看出他们的主从关系和尊卑地位。此类图像除了模仿人间社会表现神界的等级差别,也在于展示主神的威仪和他主事的场面。由于人物的增多,一些纸马中的故事性也随之增强。例如,梓潼文昌帝君的协侍分别叫做“天聋”和“地哑”。文昌帝君主司读书做官,他掌管学子们的“禄籍”,当与天帝商量学子们的入仕安排时,“天聋”天生听不见,“地哑”即便知道了也说不出来,从而能做到严守秘密。
所谓“双神图”,指纸马上的两位主神或为夫妻,或为朋友,或为同道,他们相随相伴,共同执事。这类纸马的品种包括床公床婆、灶公灶婆、双寿星、招财利市、和合二仙、门神、门栏神等,他们大多与家庭生活相联系,其画面往往具有亲近、和谐的感染力。从功用看,床公床婆护佑产妇和婴儿的生命,灶公灶婆为监护一家的司命主,双寿星用于老年夫妇共同庆寿,招财利市表财源滚滚、商卖兴旺,和合二仙为亲和、欢愉的象征,门神、门栏神专镇护家宅的平安。他们均为延生降福的吉神。
所谓“众神图”,指纸马上的神祇在三位以上,他们或有共同的职司,或因祭祀的需要而罗列一图,甚至多达36位,包罗进道、释、儒及民间信仰中的各路神祇。这类纸马有“三官大帝”、“五路财神”、“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十六神图”等。其中,“三十六神图”纸马上的神祇包括:
城隍、准提、孔圣、玉皇、公侯、东岳、天后、火星、观音、佛、华王、太子、太公、北斗、文昌、大圣、南斗、灶君、和合、财神、天官、关帝、本命、张仙、利市、龙王、雷祖、三官、玄坛、招财、土地、月宫、紫微、吕祖、日宫、泉神。此外,有的“三十六神图”还把“判官”、“家堂”、“定胜王”、“众神”、“三元”、“禁忌六神”、“三品”、“牛栏”、“寿星”、“二郎”、“圈神”、“眼光”、“催生”等也列入其间。在“三十六神图”
上,各神的图像较小,刻凿也颇简单,但图像整体因群神的叠加有似密布的石窟神龛,仍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所谓“替神图”,指纸马上没有文字明确标注何位神灵,仅刻印男神像或女神像,甚至没有神像,只印莲花一朵或花团一枝,由致祭人欲请何位神灵而自行填写其名。由于此类纸马有应急的通用功能,故能随时用以替代所有的神祇。“替神图”中有“男替神”、“女替神”、“元花”、“黄元纸”等数种,其中“元花”不分性别,可邀男神、女神或众神,而“黄元纸”亦可填写神名或祖先名号,产生“敬神如在”的效果。此类象征符号的应用,使纸马更具神秘气氛和艺术象征的魅力。
2)从构图分
纸马的构图服务于民俗审美的需要,它是信仰之外的艺术表达方式。
纸马尽管不是刻意表现艺术创造的版画作品,但亦有多种构图形式,反映出纸马图像在程式化背景下的细微变化,以及艺术审美的无形推动。若以基本构图形式划分纸马的图像系统,则可分作:有像无景类、配景配物类、附加文字类、带顶饰边饰类等。
所谓“有像无景类”,指纸马的构图只有人格化的神祇,没有生活场景,甚至没有其他动植物、人造物的附缀,以突出神像的题材意义和信仰主题。这类纸马不在于画面内容的丰富多彩和背景的细致铺陈,不论是黑白图,还是彩色图,都以其主神为表现中心,在立姿或坐姿的程式化构图上,往往以面部变化表现不同神祇的性格和身份。“有像无景类”纸马以就简去繁的方式,直接展示宗教民俗的意义和效果。
所谓“配景配物类”,指纸马的构图不仅以主神的图像为表现中心,同时图幅上还有其他人物、用器、动物、家具、旗帜、建筑、交通工具等,构成了一定的背景氛围,传导出生活与信仰相互关联的信息。例如,“五方金桥”纸马,图中除了随从,还有桥梁、桥亭和云气,仿佛写实的场景;“冥府十王”纸马,刻印了牛头、马面、钢叉,意在表达地狱情景;“定福神君”红纸马,有的灶神纸马上神座前有五个农民和孩童,他们牵牛、扛犁、举旗、挥手,表现出互助生产、以耕为乐的图景。构图上的配景配物使纸马淡化了神性的特征,而多少带上了一些风俗化和艺术化的倾向。
所谓“附加文字类”,指纸马上由于文字的使用,除标明神位名号外,又营造吉祥、儒雅的气氛,使纸马具有类似年画、疏文的表象与功能。例如,南通通州地区的“门栏之神”纸马,除刻有和合二仙、荷花、宝盒、蝙蝠之外,中间为一硕大的“福”字斗方,红底黑字,有如为全图点题,并使这一纸马带上了年画的性质。通州的“和合如意”纸马,图上印着摇钱树和聚宝盆,两旁配有这样的对联:“家有摇钱树”,“堂中聚宝盆”。春联在纸马上的刻印,使此类纸马自然带上了节日生活的气息。在如皋的“主案曹官”纸马上,印有如下的文字:“信士×××宠填还受生信士等,府主案官前借银货、金银、云马为拜。因填还冥府圣主。”这种纸马既有祷神疏文的性质,又沿袭了中国古代“左图右书”的版画传统。南宋郑樵《通志·图谱略·索象篇》曰:
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主案曹官”纸马的构图与布局,正是“左图右书”古法的再现。
所谓“带顶饰边饰类”,指纸马在主图像之外,左右配有装饰性和烘托性的图样作为边框,神像图形的上方也有外加的装饰纹样,俗称“帽子头”,以让人联想到佛龛的形制。纸马的顶饰和边饰均用小块拼版刷印,顶饰主要有“龙楼”、莲花、“福禄寿”等样式,而边饰的纹样主要为“和合二仙”、众侍卫、草叶纹等。顶饰、边饰往往与神像混为一体,或用以烘托纸上的主神,或为扩充纸马的文化内涵,或增强纸马画面的艺术表现,在满足信仰功能的同时,拓展艺术审美的空间。一般来说,带顶饰边饰的纸马因图样的丰富,强化了它作为民俗艺术品的视觉效果。
3)从版式分
对纸马的图像,我们从版式上亦可看出风格与系统的差异。它们大略可分为“黑白单版”、“彩色套版”、“版绘结合”三类,并由此三类衍生出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纸马天地。
所谓“黑白单版”,即独版墨印的黑白图纸马,可用白纸或色纸刷印,以白纸作底的品类为多。这类版式还包括用蓝色、紫色、绿色等单色印制的纸马作品。“黑白单版”纸马一般尺幅相对较小,但能让使用者和观赏者产生“自然”、“质朴”、“古奥”的审美感受。南京高淳、溧水的纸马,无锡宜兴的纸马,南通地区和泰州地区的部分纸马,都有单色版印的黑白作品。此类版式虽有时空差异和自身演进,但仍可归属纸马艺术发展的第一阶段。
所谓“彩色套版”,即多版套色印刷,这类纸马具有五彩斑斓、赏心悦目的效果。至于套色的流程,各印马坊不尽一致。例如,泰州靖江纸马的套色方式是:先黑,次红,再绿,后黄;南通如皋纸马的套色工序是:先黑,次青,再黄,最后用红。如果是拼版印刷的纸马,其套色的流程更多,无锡纸马需要染色7次,而带“龙楼”的南通“源昌”铺号的纸马,连“龙楼”共需要套10版才能印成,其中墨印1版,神位套4版,“龙楼”也需套5版。彩色套版强化了纸马的艺术表现力,使纸马带上了年画的品质,并标志着纸马艺术进入其发展的第二阶段。
所谓“版绘结合”,即纸马在套色印刷的基础上增加民间艺人的手绘、戳印,有时在使用前还由乡野道士做“开光”的点睛和在纸马上用色笔圈画,以强化视觉与信仰的双重效果。这种多手段的运用突破了纸马单纯靠版印的传统做法,刻工和画工的技艺得以交相呼应,纸马因此而更具艺术品的性质。这类纸马的典型就是无锡纸马,其艺术为他处纸马所不及。可以说,“版绘结合”是纸马艺术发展的第三阶段。
上述纸马版式的划分,并非相互取代的关系,它们在传承中并存共生,共同从制作和技艺的层面展示了中国纸马的图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