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老板掌控下属36计
27388400000030

第30章 求同存异,保持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共同体验能累积更多善意情感

管理者高高在上,绝对管不好人,必须深入到员工中间,身体力行去做,而不是控制他身边的人。管理者的工作不仅仅是考察财务数据和在年报中写几句感谢的话,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员工的身上。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一只手抓种子,另一只手拿着水和肥,让公司持续发展,让身边的员工不断进取和创新。公司的成功,需要集思广益,需要全体员工都有激情。

管理者把自己当做皇帝,从长远看是不会成功的,因为他们没有可持续性。企业常会面临许多困难,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

共同体验艰难困苦,彼此的好感就会增加。团结和谐,才能互补并负有共同责任;目标统一,才是最佳状态的团队。只有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做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的精神,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

有了共同的目标,众人一起面对挑战,会比一个人孤身奋战强百倍。团队的作用是可以使下属们更加团结。

在职场,可能成为朋友的同事非常多,但如果没有共同的体验,尤其是共同的痛苦经验的话,彼此之间是很难敞开心房的。陷入绝境时,真实的内心才会显露出来,也因此,唯有在紧急的时候,同事之间才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虽然陷入绝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想要当一个值得信赖的上司,或是寻找可以依靠的部下,你就要跟员工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解决难题。

正确看待公司里的“小团体”

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小团体”的处理是一门艺术。处理好了,不仅可以使“小团体”的副作用减少到零,甚至还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企业的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需要的是团队的集体努力,只有每个人都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才能有足够的能量面对市场竞争。但是不论企业的组织结构多么严密,管理制度如何规范,在企业里还是会产生一些内部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要么有着和企业不同的价值取向,要么就是在企业内部存在某种潜在的利益牵连。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内部“小团体”的存在就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因为企业的存在是以人和利益为基础的,而只要有人和利益,就一定会存在帮派。“小团体”的存在对企业有相当大的影响,它们破坏团队精神,让企业内形成主流与非主流的派系,以至于办公室的人事和权力容易发生冲突,形成改革的强大阻力。这种“小团体”间频繁的信息交换,有时能在公司正式的行政发布渠道之外,传达不实消息,混淆视听,容易造成管理及信息宣传的混乱,影响员工之间的向心力。

对待“小团体”,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小团体”,而是这些“小团体”是否直接干扰了公司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程序,是否阻碍了政令畅通。如果是的话问题就比较严重了,需要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主要可采取岗位轮换制度,即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在一个岗位不能超过一定的年限。有关人员通过对不同企业的长期观察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管理人员在一个工作岗位工作的时间越长,其个人对该部门的控制能力也就越强,受到的监督也就越少,周围形成的“小团体”就越紧密,在一个企业可能造成内部形成的势力也就越大,对一个企业可能造成的危害也越大。

实行岗位轮换,正好打破了“小团体”形成的时间周期,使企业内部不容易形成紧密型“小团体”,这在制度上制约了“小团体”的形成。岗位轮换制度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使管理人员的眼界放宽,不再考虑仅仅自己一个部门的利益,而是从公司的大环境、大目标考虑问题,这对管理人员是有好处的。再一个好处就是锻炼了管理人员在不同岗位处理问题的能力,除了财务部门以外,其他任何部门的负责人都可以进行轮换,这在公司的管理体制建设上要作出规定,不要设很多生产副总、销售副总,改设生产总监、行政总监,这样就好进行岗位轮换了。

另外,企业中的“小团体”并非一无是处,也有一些积极的作用。比如说,“小团体”常常能提供企业所不能够提供的社会关怀,在成员遇到困难时给予精神与实质上的帮助,让成员在职场上有所寄托与归属。利用好这一点有助于降低“小团体”的副作用,甚至还能提高企业的向心力。

因此,企业经营者在对待“小团体”问题上,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合理引导,通过建立和弘扬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体制和激励体制,达到避免“小团体”的负面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目的,而并不是一味地打压。

善于组合,实现人才集聚

善于组合下属,可以发挥集中的优势,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对于人才,不仅有量才使用的问题,还有合理组合发挥其集聚效应的问题。工作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就单个人讲,都是人才,如果把两个能力、经历、性格、年龄相当的人放在一起,则很容易“碰撞”、“闹内耗”,但如果一柔一刚、一老一少、一男一女地加以组合,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因此,一个领导者使用人才,不仅要重视个体的素质,还要高度重视群体结构的合理化,使群体中的个体相互弥补,相得益彰。

事实上,在优秀的老板眼中是没有无用之人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要看如何运用。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必须学会善于取长补短,合理组建和搭配手下员工的工作,从而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

历史上著名的“房谋杜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不久,许多规章法典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定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唐太宗发现房玄龄能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具体的办法来,但房玄龄却不善于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加以整理。而杜如晦虽不善于想事,但却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做周密的分析,精于决断,什么事经他一审视,很快就能变成一项决策、律令,报到唐太宗面前。于是,唐太宗就重用他们二人,把他们俩搭配起来,使之密切合作,形成合力,辅佐自己。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一个人做事,不能样样都会,我用人总是用他的长处,避免用他的短处。”毋庸置疑,唐太宗“房谋杜断”的用人搭配体系是非常高明的。

这种合理搭配可以出现在任何场合,比如在一家运作较好的医院,医师、护士、X光技术人员、药剂师、病理学者,以及其他卫生人员,全都集合起来工作以完成一个共同目标。我们常见到,一个急症病人就动员了整个医院的几乎所有部门。这时候分秒必争,整个系统中稍有差误,衔接不上,就会危及病人生命。而且,这个医疗小组几乎是自动自发地协调合作,按照一般的计划和作业程序,在一位医师的要求下展开行动。

用人效果不仅表现在所用人的质和量的高低、多少,而且还在于人才的合理搭配,并且后者更高于前者。在一个拥有众多人才的群体中,不仅要有个体的优势,更需要有最佳的群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