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有了“三高”怎么吃
27109500000002

第2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原罪种种(1)

肾病与高血压扯不清的关系

很多人觉得高血压和肾病是扯不上关系的,其实呢,高血压与肾脏病关系密切,还常常“形影不离”“狼狈为奸”。先给大家讲一个真事儿。

我家楼下的王先生60多岁了,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很棒,在一次体检中竟然发现患上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这让他一下子变得焦躁不安、忧心忡忡。其实,医学专家早就指出,像王先生这样患上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不在少数,因为这种病平时不疼不痒,也没什么特别不适的症状,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但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最容易伤害到肾脏,而定期验尿与合理用药是可以有效预防它发生的。

肾病是怎么和高血压扯在一起的呢?我们大家都知道,肾脏通过生成尿液来排泄身体内的废物,而尿液是由肾脏内的血液通过压力压出来的。因此,肾脏是身体内血压最高的部位,也是血压高的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的脏器。

研究证明,高血压可引起高血压肾病和肾动脉狭窄,已成为尿毒症的重要病因。高血压肾病患者大多没有明显不适,只有通过一些特殊检查才能诊断,因而早期多被忽视而错失治疗的最佳时间。另外,血压高时,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不仅代表肾脏的病变,同时还提示了全身血管的病变,对心脏病和中风等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早期尽管微量白蛋白尿看似毫不起眼,但这如同千里之堤上小小的蚁穴,任其发展则后果不堪设想,可导致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才能维持生命。治疗早期阶段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只要服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安博维,就有可能减少甚至消除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掐断”从早期肾病到晚期肾病的自然病程,从而极大地减少发展到晚期肾病的风险。

当肾脏或肾脏血管有病变时,肾素的分泌量就会骤增,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小动脉阻力增加,高血压也就接踵而至。这种高血压的发生率、持续的时间及血压升高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病理变化相关。患急性肾炎时,血压升高持续的时间较短(一般为2~3周),血压可恢复正常;患慢性肾炎,血压升高持续时间较久,且较恒定不易恢复。当肾发生病变时,前列腺素合成分泌减少,而肾素分泌却极度增加,二者平衡失调导致血压升高。肾脏病,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是高血压最常见的继发性原因。

不管是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引起了肾脏病,对血压的控制都有特殊要求。患者必须选择那些既能有效降压又能保护肾脏的药物。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肾动脉狭窄、肾功能下降,一些降压药不适合运用或要减小用量;蛋白尿较多的患者,降压的要求更高,血压必须控制在17.3/10.7千帕(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很多高血压患者一去医院,只盯着看心脑血管和内科,其实,高血压病会引起肾损害,肾脏病变同样可引起高血压。因为心血管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而肾脏是由微小血管组成的脏器,是全身血管状况的一个典型“缩影”。长期处于高血压的大环境,肾脏这个小环境就会缓慢改变,一旦出现肾缺血性改变,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就会受损。

可见,肾脏和血压之间有扯不清的关系,无论哪一方面出现异常都必须加以重视。

眼睛不好可能是高血压惹的祸

如果一段时间,你的眼睛不舒服,本身又有高血压,当有眼底出血,剧烈的头痛、眼痛、恶心、呕吐、视力骤降,看灯光出现“彩虹”,视觉衰退等症状的时候,就有必要考虑是否患有高血压眼病。

当眼睛本身有病变时,高血压使眼睛病情加剧,会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出,病情不断恶化,导致眼睛增殖的纤维条索牵拉视网膜,就会引起视网膜脱离,最后导致失明。

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眼病患者中约70%有眼底病变。眼底阳性率与性别无关,但与患者年龄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临床常见的呈慢性经过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眼底阳性率与病程长短呈正比;病程时间较长者,眼底阳性率也较高。

在高血压患者发病早期,眼睛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所以患者常常会忽视高血压对眼睛的损害。随着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长期持续性升高,眼睛表现出的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在高血压引起的一些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是其中之一,早期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小动脉变细、反光增强等。如果持续痉挛,就会发展为动脉硬化,动静脉交叉处有压迹现象,严重者可出现铜丝状或银丝状动脉。这时候,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往往这时患者才会注意到高血压已经对眼睛产生了可怕的危害。

高血压的病程比较长,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随着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高血压对眼睛的损害就会更加严重。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高血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严重地危害患者眼睛的健康。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平时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积极控制血压,减轻病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看到这里,你是否又多了一份警惕呢?有时候,眼睛的问题很可能和高血压有关。

脾气大的人大多血压高

众所周知,血压高与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其实,还有许多因素都与高血压的形成有关,如性格。那么,脾气大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吗?先看看传统医学上是怎么讲的。

传统医学里不存在高血压这个病症的名字。我们的古代文献记载有“头风”“头痛”“眩晕”“肝火旺”“肝阳上亢”等症,这些病症与现代医学所说的高血压病有相通之处。在传统医学看来,高血压的主要致病机制在肝。

当肝的气机失于疏泄时,会导致气郁积于肝化生火热而致肝火旺盛。这种情况下,人多会有情志方面的非正常表现。比如,肝火旺盛的人一般有脾气暴躁、容易发怒的特点,发怒后血就会往上涌,人会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过去。这与现代医学所描述的高血压的种种不适都极为相似。再有,传统医学认为患有“头风”“眩晕”等症的人应制怒,否则会加重病情;现代医学同样认为有高血压病的人,如果不注意控制情绪,乱发脾气就会使病情加重。

高血压患者的脾气会因病情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有下面3个阶段:

当第一期高血压时,患者的血压波动很大,忽高忽低,而患者的情绪往往随着血压的波动而变化,容易激动,爱发脾气。

当第二期高血压时,随着高血压病情的进展,不适的症状越来越多,如心悸、头痛加重等,这些都可能使患者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情绪更加不稳定,更加急躁、易怒、易冲动。

当第三期高血压时,患者不仅血压继续保持更高水平,其心、脑、肾等内脏器官的损害也更加严重,以致失去了代偿能力。在高血压晚期,患者的情绪往往变得低沉、忧郁,有时焦躁不安,甚至出现被害等妄想、行为。

由此可见,脾气大对血压是非常不利的。想要预防这种肝火旺盛型的高血压病,关键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动不动就发怒暴躁,而要尽可能地将病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高血压的控制是非常有利的。

警惕脂肪肝、高脂血症这对孪生兄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被查出了脂肪肝。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但脂肪肝和高脂血症脱不了干系,我国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高脂血症,医学界称之为“生命第一隐形杀手”。

这些年,不断有社会精英人士英年早逝,猝死的年龄大都在30~60岁。调查研究表明,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是造成众多悲剧的罪魁祸首。血脂高导致血管硬化、堵塞,甚至破裂;脂肪肝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及时调节血脂保肝护肝,就是避免严重疾病、延长生命的首要选择。

由于高脂血症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因此大多数患者都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后,才发现自己血脂高。更为可怕的是,有些患者知道自己血脂高,因为没有明显症状而不重视、不治疗或没有规范治疗,结果往往是发展成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后才感到后悔。也有一些人认为,患了高脂血症就要吃降血脂的药,其实这种看法存在误区。降血脂药只能降低血脂的指标,单纯降血脂有时会加重肝脏损伤,导致肝脏脂肪代谢异常和糖代谢异常,使血脂调节变得更为困难。

肝脏是脂肪的代谢中心,肝脏功能影响血脂水平。脂肪肝和高脂血症互为因果、关系密切。绝大多数高脂血症都是因脂肪肝引起的。脂肪肝患者脂肪代谢失调,使肝脏变成一个储油罐,血液经肝脏净化解毒时,将肝脏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带入血液中,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引发高血压,血液中大量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因此,患上高脂血症应同时治疗脂肪肝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至今,国内外尚无降血脂药物能够有效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的正规临床试验结果,因此,应该酌情决定是否要用降血脂药物。降血脂药只能降低血脂的指标,但是不能清除血管壁上沉积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有害物质。有的降血脂药还会加重血脂在肝脏的沉积,加重脂肪肝,因此解决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根本之道是清肝降脂。通过清除脂肪肝、降低血脂的综合治疗,从根本上彻底治疗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清除脂肪肝,拥有一个干干净净的肝脏,让我们远离脂肪肝和高脂血症。

脂肪肝是隐形肝硬化的元凶

近年来,丙型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性肝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人得了肝病自己却不知道,也有不少肝病患者不知怎么治疗,甚至病急乱投医,延误了病情。要避免这些情况,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脂肪肝可能是隐形肝硬化的元凶。

肝脏是人类腹腔中最大的器官,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肝脏也起到重要作用。肝脏能分泌胆汁、乳化脂类、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肝脏还是氧化分解脂肪酸的主要场所,也是人体内生成酮体的主要场所。

肝病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疲倦乏力和没胃口,还有的人肋下胀痛或不适、恶心、厌油腻、胀肚,或有黄疸、口干、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或有低烧、头昏耳鸣、面色萎黄无华等。如果是肝硬化,就还会有腹水、周身水肿、尿少、肝掌、蜘蛛痣等表现,严重者还可能大出血。

与酒精肝不一样,脂肪肝不痛不痒,却是隐形肝硬化的元凶之一。许多人得知自己患有脂肪肝以后就开始吃所谓的“保肝药”。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发现治疗脂肪肝的“灵丹妙药”,千万不要单纯以为花钱买药就可求得健康。脂肪肝的治疗是一种广泛的综合性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恰恰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修正不良行为等非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仅仅是一个辅助措施,是一种短期的强化行为。

生活中,有的人求治心切,患了脂肪肝以后就拼命减肥,快速减重虽可使肝内脂肪消退,但也会使肝内炎症和纤维化加重,引起机体代谢紊乱,甚至诱发脂肪性肝炎和肝功能衰竭。只有“渐进性减重”才可以使肝脏的脂肪沉积、炎症等病理得以改善。

获取合理的营养对病情的控制尤为重要。均衡的营养就要供给含氨基酸的高价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要注意低脂肪,特别要注意防止脂肪性肝硬化患者的饮食中出现粗糙多纤维食物损伤食道静脉,引起大出血。

隐形肝硬化的元凶原来也可能是脂肪肝,看来,对脂肪肝真得要好好想办法控制其发生。

小心脂肪肝让你容颜尽失

每个女人都渴望拥有白皙、细腻的肌肤和姣好的容颜,有了姣好的容颜会让自己自信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