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有了“三高”怎么吃
27109500000011

第11章 高脂血症患者如何进行营养调理(2)

误区一:胆固醇是“万病之源”

不少人认为一点都不要摄入胆固醇最好。实际上,胆固醇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物质,人体每个细胞的合成都需要胆固醇,性激素等多种激素和胆汁的合成也需要胆固醇,神经系统也富含胆固醇。为了供应需求,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还可以由人体组织合成。人体每天可合成胆固醇1~1.2克,而肝脏占合成量的80%。只是在人体胆固醇代谢出现障碍时,才会发生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上的情况,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误区二:光靠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控制

饮食和生活方式确实跟胆固醇的高低有一定关系,偶尔出现高胆固醇的人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和经常运动来减轻或控制体重,控制好胆固醇水平。对于家族性遗传和病情较严重的高胆固醇患者来说,单纯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需要通过药物控制。

误区三:只要吃降脂药,就不用忌口

服降脂药的同时,患者必须注意均衡饮食,包括多吃水果、蔬菜、谷物、瘦肉、鱼类、豆类以及低脂和脱脂食物等,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误区四:胆固醇高就不能吃蛋黄

在高胆固醇食品中,蛋黄是个例外。蛋黄中含有的卵磷脂是“好胆固醇”的重要成分,有助于调节血脂。因此,胆固醇高的人不必远离蛋黄,一周吃3个鸡蛋(包括蛋黄)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误区五:瘦人无须检查胆固醇

胆固醇偏高并非肥胖或体重超标人群的“专利”。引起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还包括膳食因素(爱吃肉、动物内脏和油腻、油炸食物)、不良生活习惯和熬夜、久坐等。不管胖瘦,都要定期体检。

误区六:年轻人不会有胆固醇问题

高脂血症已年轻化,这除了遗传因素外,年轻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工作压力过大、长期静坐等)、生活方式(少动、长期熬夜、过量食用高脂肪食物、吸烟等)都会引发胆固醇问题,加重高脂血症的发展。

要做到既营养合理又可以有效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就要对这几个误区特别加以注意。

告诉你食用油摄入不超标的技巧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食用油日平均摄入量竟高达44克,超标约76%,大大超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25克的食用油摄取标准。食用油摄取过量的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怎样才能减少食用油的摄入呢?需要各位注意以下这些食物少吃或者不吃。

不吃猪油炒菜,不吃红烧肉

1克脂肪产生热量9千卡,肥肉和荤油都是高脂肪食物,当然也产生高能量,因此对于想瘦身的人来说就不要吃了。

做饭时少放油

一个人一天20克油就可以,也就是一般大小的瓷勺约2勺。有些人说没有油的菜怎么做?可以用水煮、白灼、炖、蒸方式,等食物熟了滴入几滴橄榄油或者山茶油即可。

选择瘦肉

与肥肉相比,瘦肉有低脂肪、高蛋白的优点,因此想减肥和瘦身的人可以选择瘦肉。

吃禽类肉去皮

吃白斩鸡、炖鸡肉或鸭肉都可以去掉皮,或者除去浮在上面的一层油。

不吃油炸、烧烤类的食物

肉类本身脂肪含量就高,再加上油炸就成了油上加油的高热量食物。而且烧烤类食物很多刷的都是地沟油,非常不卫生。

不吃方便面

一包方便面的能量加上调料包约相当于5碗米饭,因为面饼要经过油炸,你吃到嘴里才感觉香。更重要的是调料包里的盐分很高,相当于一个人一天的盐分摄取量。当然可以选择非油炸方便面以解嘴馋。

少吃坚果

坚果按理说富含维生素E等健脑的营养保健成分,但是不能多吃,一天也就一勺果仁的量就够了,吃多了容易肥胖。

不吃黄油或奶油

过生日往往吃蛋糕,蛋糕上那些白白的、滑滑的东西还是少吃,饱和脂肪酸或者反式脂肪酸比较多。

少吃或者不吃以上几种食物,基本上就可以保证食用油摄入不超标,为了健康,不要把这些不起眼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啊!

适合高脂血症患者的蔬菜有哪些

众所周知,蔬菜富含无机盐,如钙、磷、钾、镁,和微量元素,如铁、铜、碘、铝、锌、氟等,营养物质,是治疗百病的良药,因此,治疗高脂血症也一定要多吃蔬菜,但是吃哪些蔬菜对降低高脂血症较好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黄豆芽

黄豆本身就是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患者的有益食物。黄豆生成豆芽后,糖类中的产气因子被破坏,食用后不会产生腹胀等不适感觉,这对冠心病患者更为有利;在发芽后,有碍于消化吸收的植物凝血素消失,不利于维生素A吸收的抑制氧化酶被去除,妨碍人体对微量元素吸收的植酸被降解,这一切对高脂血患者有效利用黄豆营养和改善症状更为有利。

洋葱

近年来发现洋葱可预防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此外,它还含有能刺激血溶纤维蛋白活性的成分。洋葱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唯一含前列腺素的植物。洋葱的成分特点使它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围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的作用,可以对抗体内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以促进钠盐排泄。据实验,一般冠心病患者,每日食用50~75克洋葱,其作用比目前临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氯贝丁酯还要强。

茄子

茄子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紫色茄子还含维生素P。常食茄子可防止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增高,还具有预防黄疸、肝大、痛风、动脉硬化等病症的作用。茄子纤维中含有皂草甙,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功效,它与维生素P同用,对于提高微血管弹性、防止小血管出血更有明显效果,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大蒜

有关实验表明,吃奶油同时加些大蒜汁,血清胆固醇便不会上升。美国的实验报告指出,高胆固醇血脂患者,每天食用3克大蒜,可使血液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英国医学专家发现大蒜有溶解体内瘀血的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血栓等症。

芦笋

芦笋在国外有“长寿草”之誉。据研究,芦笋对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癌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测定表明,每百克鲜芦笋含胡萝卜素200毫克、维生素C21毫克,此外尚有多种维生素B族。

胡萝卜

众所周知,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每百克中含胡萝卜素362毫克(换算成维生素A相当于2015国际单位),是一种防癌蔬菜。它还含5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十几种酶以及钙、磷、铁、氟、锰、钴等矿物元素和纤维素,这些成分显然对防止冠心病大有好处。胡萝卜中还含有槲皮素、山柰酚等,临床医学已证明它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因此胡萝卜又具有降血压、强心等功效。

韭菜

韭菜含有挥发性精油及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以及丰富的纤维素。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这些物质对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患者十分有益。

总之,高脂血症患者应多选用绿色或黄色蔬菜,因为这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有利于降低血胆固醇和保护动脉壁,此外,高脂血症患者应多吃洋葱、大蒜、苜蓿等具有降脂和对血管有特别保护作用的蔬菜。

吃蔬菜的误区,你遇见了吗

尽管人们比过去更加认识到蔬菜的重要性,但要让其真正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在吃蔬菜这个问题上,人们还存在不少误区,我大致归纳了以下几点,看你中招没有。

肉有营养,蔬菜没营养

经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多吃点肉,有营养,能长身体。”这在无形中将肉蛋奶和“营养”画上等号,将蔬菜归为“没营养”的食物。实际上,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等,对人体健康益处很多。如果每餐饮食中总是肉类多过蔬菜,不仅会使体内维生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引起其他疾病。比如,蔬菜中的纤维素摄取量不足,容易引发便秘,甚至诱发直肠癌和结肠癌;与每天不吃蔬菜的人相比,吃5份或更多蔬菜的人患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可降低12%;美国一项有关蔬菜与衰老的研究显示,多吃蔬菜还能保持大脑年轻。

家里总吃那几样蔬菜

蔬菜的种类比人们想象得要多得多。在中国,人们常吃的蔬菜就有100多种,但很多人见到新奇的蔬菜都不敢买,久而久之,商贩们卖的蔬菜也就那么几十种了。不仅每人每天要保证300~500克的蔬菜量,更要保证绿叶菜、茄果类、薯芋类、白菜类、瓜类、根茎类等各类蔬菜都要摄取到。因为每类蔬菜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成分不一,比如菠菜、卷心菜、空心菜等绿叶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多种无机盐,营养价值较高;而胡萝卜、辣椒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只有吃得种类多,才能营养均衡。

蔬菜炒着才好吃

几乎一半以上的人将“炒”作为烹饪蔬菜的首选方式。由于很多人不爱吃蔬菜,会通过多放油、翻炒时间长等错误的烹饪方式来改变蔬菜的口感,但实际上,这会让蔬菜里的维生素等营养素过快流失。对于大部分蔬菜来说,用水焯过之后凉拌、急火快炒都是不错的方法;胡萝卜、番茄等含有脂溶性维生素的蔬菜可以多放一点油,但不能太多。

用水果代替蔬菜

“今天没吃蔬菜,多吃点水果也一样。”很多人将蔬菜和水果混为一谈,觉得它们属于一类。蔬菜和水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食物,不能完全替代。多数蔬菜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含量高于水果;而水果中果胶、果糖成分也对人体有益。

担心食物相克和农药残留

不少人常拿着蔬菜问我,黄瓜和西红柿到底能不能一起吃?还有很多老年人受小道消息或不科学宣传的影响,害怕“食物相克”,不敢买太多蔬菜混在一起吃。实际上,并没有食物完全相克的说法,只是有些蔬菜在烹饪时要稍微注意些,比如含有草酸的菠菜最好先在沸水中焯1分钟,然后再和豆腐一起吃就没有问题了。另外,也有人担心蔬菜上农药残留多。现在蔬菜使用的基本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通过光照、清洗等步骤能够去除大部分农药,不用过于担心。

看来吃蔬菜也是有学问的,怎么吃,你会了吗?

高脂血症患者适合吃哪些水果

高脂血症是由于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过高,因此治疗高脂血症必须降低胆固醇的含量。而很多水果能够降低胆固醇,所以水果成了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食物之一。那么高脂血症患者吃什么水果好呢?对高脂血症患者有帮助、最常见、最廉价的水果有以下这些。

苹果

荷兰国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研究所的米切尔?赫托格博士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每天吃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苹果(至少110克),冠心病发作的危险性降低一半。究其原因,是由于苹果里含有的丰富类黄酮在发挥作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容易沉积在动脉管壁,引起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等动脉的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类黄酮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此外,类黄酮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倾向,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苹果含有极为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果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还具有防止脂肪聚集的作用,苹果中的果胶还能与其他降胆固醇的物质,如维生素C、果糖、镁等,结合成新的化合物,从而增强降血脂效能。

还有报告指出,每天吃1~2个苹果的人,其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可降低10%。鉴于此,我们可以让自己养成天天吃苹果的好习惯。

山楂

山楂含有三萜类、生物类黄酮和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扩张血管壁、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降低血压等作用。另外,山楂还含有山楂酸、柠檬酸,均有显着的降血脂功效,只是有的老年人食用山楂会引起反酸等胃部不适症状,须酌情慎用。在秋季水果中,山楂含钙量最高,对中老年人补钙有益。

香蕉

香蕉味甘性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香蕉含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二羟基******,主要功用是清肠胃、治便秘,并有清热润肺、止烦渴、填精髓、解酒毒等功效,香蕉的果柄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荔枝

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荔枝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降低血压等。

猕猴桃

猕猴桃富含精氨酸,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动,阻止血栓的形成,对降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特别有效。猕猴桃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等,属营养和膳食纤维丰富的低脂肪食品。

相信这些水果你很容易买到,为了自己的健康,还不快行动起来?

粗粮降脂效果好

俗话说“吃得好了,运动少了,高脂血症就来了”,对于膳食不平衡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高脂血症,靠饮食结构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利于症状减轻、提高治疗效果。多吃粗粮就是个不错的办法。

众所周知,粗粮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非常低,里面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以及其他一些活性物质,这些都是精加工后的细粮所不具备或含量极低的,这些成分恰恰对于高脂血症的预防与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