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活法
24810900000020

第20章 生活中不生病的智慧和方法(5)

防“秋老虎”妙招多

过了立秋之后,天气就会逐渐变凉,但是仍有那么几天会让人感觉热浪袭人,这是因为虽然已经进入了秋季,但是三伏天还没有走到尽头,暑气也未全消。这种情况被称为“秋老虎”。因此,立秋之后人们还是应该首先防暑降温。中医学认为,秋季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做到谨防“秋老虎”。

1.早睡早起护阳气

秋天是干燥的季节,这个季节里,人的津液极易受到损害,经常会出现诸如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极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入秋后,人的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因此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果注意不当,可能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由于抵抗力较成人低,因此在这个季节常常会发生腹泻。

总之,对于人们来说,秋季最好的保养方法就是坚持早睡早起,这是因为早睡有利于保护人体的阳气。

2.少吃辛辣多吃酸

从中医角度来讲,秋天由肺主宰,应多食酸,少食辛。这是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而对于人体来说,在秋季肺气“宜收不宜散”,因此人们应该在“立秋”后少吃葱、姜等辛辣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酸味的果蔬,如橘子、柠檬和猕猴桃等。

3.防暑降温要继续

秋天有7~15天会闷热异常,因此即使在立秋之后,也要继续防暑降温。

(1)清热解暑类食品还要继续食用,这类食物能够消暑敛汗,还能增进食欲,如可多喝一些绿豆汤或者莲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等。还要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样可以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2)在秋季,寒凉饮食要减少。夏季常吃的消暑食物,如西瓜、黄瓜等要少吃。这是因为夏天过后,人体的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这些食物多吃会伤及脾胃。

(3)饮食营养要加强,可适当吃肉。很多人在夏季为了追求清淡,便放弃吃肉,而立秋后就可以食用一些肉食品,如鸭肉、鱼肉、瘦猪肉、海产品等,这些食物既能清暑热,又能补益身体,可以放心食用。

4.醋泡脚,防“秋老虎”

在炎热难耐的秋季,醋泡脚是一个很好的防“秋老虎”的小方法,但是这个方法不适用于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老人。

中医学认为,“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温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蠕,冬天泡脚丹田温灼”。醋泡脚不但能安眠提神,还能活血散淤、消食化积、消肿软坚、解毒杀虫、治癣疗疮。因为醋本身就具有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的功能,因此它也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保护肝肾、延缓衰老和消脂减肥。

此外用醋泡脚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治疗失眠等症。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要注意,使用醋泡脚必须选用优质醋,禁用化学醋。

具体方法:将60℃左右的热水(2500毫升)倒人盆中,加食醋(150毫升)浸泡双脚10分钟。水温要以脚能承受的热度为准,水应淹没踝关节。

冬季锻炼好处多

中医认为,养生防病都应该顺应自然,而所谓的顺应自然包括昼夜晨昏的养生调摄。《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每日的清晨是阳气生发最好的时机,因此这个时间段最适合人们进行户外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1.晨练需择时机

虽然晨练是很好的养生之道,但是晨练并不等于“晨养”。如果不考虑气象和环境因素,晨练反而对健康有害。而冬季晨练环境的选择主要概括为8个字:避开烟雾、亲近阳光。

因为冬季的清晨很容易出现烟雾,空气污染物被“压”至近地层,并处于稳定状态,不易扩散,因此这个时候反而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不应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晨练。

大雾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很大,这是因为雾气在飘移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与污染物接触,并吸附大量的污染物。据科学家测定,雾滴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而随着人们在锻炼过程中活动量的增加,呼吸势必加深加速,因此必然会多吸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眼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冬季日出之前,天气是非常寒冷的,选择在此时进行锻炼则易受“风邪”侵害,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且植物的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在日出前晨练,接触的都是未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人们不但没有新鲜的氧气可呼吸,反而还会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

晨练前要先吃一些早餐,如喝杯牛奶或豆浆,再吃点面包、饼干等,还要在室内做一些热身运动,待太阳升起后再外出晨练。

2.晒太阳的重要性

冬季锻炼时还要注意将锻炼身体与晒太阳结合起来。

俗话说,“冬阳三晒,一身无灾”,所谓的冬季“三晒”是指勤晒衣服、勤晒被褥、勤晒太阳,这“三晒”对防病保健十分有益。但在进行这三晒的时候,要把握好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起到保健效果。

由于冬季是流感、流脑等流行性疾病的多发时节,所以老年人更应该多晒太阳。紫外线能大幅度减少呼吸道疾病的患病几率,因此它被称为是一种“天然消毒剂”,它功效最强的时间是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是紫外线B光束和C光束含量最高的时间段,在此时晒衣服和被褥能够大量地杀死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预防人体发生疾病。

此外,晒太阳最好选择在上午9时至10时、下午4时至7时,这两个时间段内阳光中的紫外线A光束增多,因此是人体储备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如果老人有缺钙或者骨质疏松的状况,就应该在这两个时间段内晒太阳。

面壁下蹲:上班族健身法

城市上班族每天坐在电脑桌前,很少有时间做一些健身运动。而每日几乎“原地不动”的工作习惯使很多白领既失去了苗条的身材,又失去了健康。

上班族要想做身体保健,除了要合理地控制饮食外,适量地参加运动是最好的方法。白领们的时间紧张,因此需要一种耗时少,方便易做的健身方法。而“面壁下蹲法”就是一项全身都能被运动到的,简单易行的健身方法,它能锻炼股四头肌、臀大肌和减缩臀腹部脂肪,使人的下肢富于曲线感,此外它还能增强人的肺活量。

这种下蹲法是《面壁蹲墙功》的简化版,它做起来很简单,因为它没有任何招式,也不用任何器械。这种方法还很灵活,因为它在什么地点都可以练,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上班族在感觉劳累的时候即可做这套健身操,基本动作如下:

双脚并拢,周身中正,将身体的重心放在前脚掌上,含胸收腹,全身放松,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始终保持两腿的并拢状态,要在彻底蹲下之后再缓缓起立,如此反复30次即可。

如果想要达到减肥效果,则需锻炼30分钟以上。当然,锻炼要讲究循序渐进,如果第一次只蹲了20次,那么第二天可以尝试蹲30次,以后逐步增加数量。只要做到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冬季养生适当食冷

进入冬季后,由于气候的变化,很多人会选择去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认为这样有益于身体健康。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们在进食的时候要讲究进补均衡,冬季除了进食性热的食物或热食外,还应当吃些性冷食物和凉菜,这样做不但对身体无害,反而有益。

这是因为虽然冬天室外的气温较低,但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量也少,因此体内的积热不能适当地得到散发,加上冬天人们所吃食物大多含热量高,所以很容易产生胃肺火盛的情况,引起上呼吸道或胃肠疾患。

其实,民间向来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因此人们要想消除冬天“上火”的现象,就应该适当地吃一些性冷的食物和凉菜。

冬季吃凉菜,除了上述好处外,还能帮助爱美的女性减肥。因为天气寒冷,所以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多吃一些油脂多、热量高的食品,又由于户外活动减少,因此极易发胖。此时多吃一些凉菜,就能“强迫”身体自我取暖,能够多消耗一些脂肪。

此外,如果冬天能够时常地饮用一些凉开水,则能有效地预防感冒。所以人们应该养成在晨起时喝杯凉开水的习惯,不但能帮助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洗,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强人体的免疫力,另外还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死。

科学家称,低温能够加速人体的维生素代谢,因此冬天想通过食物“保暖”,不一定非要多吃性热的食物,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也有助于“抗寒”。

秋冬要养生,养心摆首位

中医在养生学上强调顺应自然,而秋冬的养生则要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人们在秋冬时节应该适度进补,适当保温、保持清洁和适当运动都是十分必要的。

秋冬养生主要应遵从以下规律:

1.进补适度

很多人都认为养生就是进补,其实不然,饮食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古训。人们在任何时节进补时都应该适度,尽量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这样能够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同时,由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进补的方法也不同。

2.注意保暖

秋冬时节的气温变化较大,人在着凉之后很容易患上感冒。反之,穿着过多、室温过高,则会使人易出汗,这样阳气就得不到潜藏,寒邪易于侵入。因此,在秋冬季节应该注重保暖,尤其是要保持手足温暖,这样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3.保持清洁

秋冬换季之时是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体的抵抗力也会相对减弱,因此在这个季节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被褥也要勤晒洗。

4.适当运动

中医养生强调起居有序,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同时,经常做一些慢跑、练气功、打太极拳等运动,在做这些运动时也要注意适度,不要做高难度和高强度的动作,因为这样会在无意之中“发泄阳气”。

这些虽然都是秋冬养生所应遵从的规律,但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养生第一是要养心。进入秋冬之后,人要力求心静,要尽量保持情绪的安宁,避免受到外界的烦扰,这样才能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

科学家研究证实,勤劳者比懒惰者长寿,爱动脑者比不爱动脑者健康,乐观者比悲观者漂亮。也就是说心静才能审察事态、感悟人生,心宽则体胖,心静则身健,心平则气顺,心正则行端。由此可见,养心的学问并不比养身少。

现代养生理论有心理养生、行为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以及饮食养生。而这些养生方法汇总在一起可以总结出四条原则:心境平和、膳食合理、运动适量、起居有序。

夏秋养生宜“喜润恶燥”

在24个节气中,第14个节气为“处暑”。“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暑”过后,(我国)很多地区的气温就会逐渐下降,处暑就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

中国有句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而在“处暑”期间,由于天气由热转凉,人们既有懒洋洋的疲劳感,又有困倦的感觉,这就是“秋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