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活法
24810900000018

第18章 生活中不生病的智慧和方法(3)

情绪舒畅防肝病

中医认为“肝属木,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脏能够调节人的情志,因此当感觉情志失常的时候,也多与肝病发生或病情加重密切相关。

对于一些慢性的肝病患者而言,其常见的情志失调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恐惧感。因为肝病会传染,而且一旦患上,就很难治愈,长期下去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乙肝患者常常会因为对病情的担忧而产生恐惧感。

(2)忧虑感。由于肝病属于慢性疾病,还会反复发作,因此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很多肝病患者担心同事知道自己的病情,也担心传染给家人和朋友,因此常常会产生忧虑感。

(3)孤独感。慢性肝病的传染性使得很多患者都担心自己会传染给他人,所以不敢与他人亲密接触,进而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4)受疾病的影响,患者常常表现为急躁易怒,使得很多人不敢接近他们。

这些不良的情绪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所谓“暴怒伤肝”、“忧思伤脾”,慢性肝病患者应该学会调畅自己的情志,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充分地认识到不良的情绪对病情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科学地认识传染性肝病,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例如对乙肝传染性的认识,大多数乙肝病毒通过血液传播,日常接触不会造成传染。

(3)要学会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如果感觉苦闷无处抒发,可以找心理医生求助。肝病患者应该多交一些天性乐观的朋友,多与人交流。此外,应该尽可能地增加自己的兴趣爱好。

(4)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慢性肝病患者由于体质较差,因此不适合从事重体力劳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饮酒、吸烟。

《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保持平和的心态对于防治疾病的重要性,乙肝患者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生活一样多姿多彩。

吃醋有助于睡眠

从中医角度来说,“酸甘化阴”,即人在食入了酸性或甜性的食物之后可以转化为阴气,而这种转化能有效地促进睡眠。食用醋为酸性的物质,所以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摄入食用醋,就可以起到稳定情绪、改善失眠的作用。醋能改善人们精神状态的原理是:醋酸能有效地抑制乳酸的生成,从而消除或减轻紧张性疲劳感。

现在人们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压力,房贷、升职、考试等诸多生活问题常常会让人陷入紧张不安的情绪当中,很多人常常会因为担心或恐慌而茶饭不思、彻夜难眠。事实上,如果能适量地食用一些醋,就能很好地缓解紧张的情绪。

据医学家研究证实,人们长期处于紧张情绪中,不仅会引发紧张性疲劳,还会形成紧张性睡眠障碍。这是由于当人们因为紧张而产生疲劳感后,人体就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而乳酸一旦大量蓄积,就会刺激大脑神经,进而引发睡眠障碍。

醋酸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乳酸的生成,还能加速乳酸氧化,减少它在体内蓄积,从而消除紧张疲劳感,使人能够轻松地进入睡眠状态。因此,人们在因为情绪紧张而失眠的情况下适量地服用一些食用醋,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当然,所谓的适量就是说不是喝得越多就越好。在失眠的时候,喝一汤勺醋即可,可每日服用。不能过多饮用的原因是,醋酸会直接腐蚀牙齿,使牙齿脱钙,因此即使喝得量少,也应该及时漱口。

另外,在选择食用醋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其加工原料。最好选择以碎米、麸皮、高粱、玉米等粮食为原料的醋(如米醋),这是因为粮食酿制的醋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失眠者患有胃溃疡或体内胃酸过多,则尽量不要采用这种方法来缓解症状,这是因为体内酸性物质过多会加重病情。

防糖尿病足常摸摸足背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利用饮食与药物控制血糖时忽略了对足部的护理及保养。常见症状为溃疡、坏疽,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截肢。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对冷热、疼痛反应“迟钝”,因此,想早期发现病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现在的血管造影、磁共振、超声等技术能够查出是否有病变的可能,但是,做这些检查所需费用对一般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下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些省钱且方便的检查方法,就是摸摸足背的足背动脉,看动脉搏动有无异常。

足背动脉的位置很好找,在内、外踝背侧连线上,两个肌腱之间,患者可以用双手食指施加相同的压力,劲儿不要太大,找到后自己感觉一下脉搏跳动的强弱,如果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则发生足部病变的可能性较大,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从临床看,糖尿病发病5~10年后,就有可能发生足部病变,因此,“五龄”的患者最好经常使用这个方法来检测,以及早发现足背动脉的异常。

下肢动脉病变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表现,患者的足背动脉异常很可能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患者一旦发现足背动脉异常,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或者丹参等血管扩张剂。

防聋保聪益长寿

对于一些中老年人而言,耳聪常存可增添生活的乐趣,有益健康长寿。因此,为了减缓听力障碍,中老年人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如要常吃点核桃粥、猪肾粥、黑芝麻糊、花生仁粥等。此外,也可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虽然听力随年龄增长而衰退是自然规律,但是只要中老年人及时防范,就能够延缓甚至免除失聪。要想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在饮食上下工夫外,更应该注重日常保健。

有的人在感觉耳内瘙痒的时候,常常会用耳勺之类的东西掏挖,其实这样做非常容易碰伤耳道,进而引起感染,严重的还会碰伤耳膜,使听力急剧衰退。因此,中老年人感觉耳内发痒的时候,应该明白这是由于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分泌物减少,耳道干燥所致。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可以取酒精、甘油少许,按1∶1的比例混合,然后用棉签蘸上少许轻拭耳道,每日3~4次。除此之外,也可以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或鱼肝油。

当人们罹患某些感染性疾病,必须用抗生素治疗时,在药物的选择上也要多加注意。要尽量避免选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即使这些药物是非用不可的,也要酌量服用,不要一次性地大剂量服用或长期服用,可以采取与其他非耳毒性药物交替使用的办法,并在急性期缓解后,改用中药治疗。

人在逐渐步入老年之时,性情会变得孤僻,人也急躁易怒,这种情绪变化对听力有很大的害处。负面的情绪会致使体内的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会直接使耳内组织缺血、水肿,随之听力也会逐渐减弱,甚至耳聋。所以,老年人要学会“糊涂”,这不仅能让自己有一个快乐的晚年,还能让自己健康长寿。

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会因为噪声的污染而使听觉器官疲劳,这时内耳微细血管的供血量会减少,听力就会迅速下降。因此对于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中的人而言,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应该时常做一些耳部的按摩。在按摩的时候,应主要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耳垂后凹陷处的“翳风穴”、耳垂前凹陷处与翳风穴隔耳对称部位的“听会穴”等处,最好每日早晚各按摩5~10分钟。

仰头观天可防病

对于每天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们来说,颈椎病、肩周炎等职业病会经常来敲门。因为上班族每天都需要面对电脑,保持一个姿势长时间不动,脊骨肌肉就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颈部及背部的椎间盘会发生水分流失的情况,这时椎间盘就会因此而失去弹性,很容易破裂。

上班族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有意识地“摇头晃脑”,以此来减轻肩部以及颈部的酸痛。事实上,这样的小动作并不能减轻病痛,更不可能根治“职业病”,要想让工作快乐、轻松起来,可以遵照“上班族养生功四式”中的方法。

仰头观天:身体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将头部缓缓地抬起,仰望天空,要让仰角尽量达到最大限度。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眼睛要盯住一个目标,并使这个姿势保持20秒钟左右。

按摩颈部:可直立或坐式,用双手的拇指按揉颈部后侧。按摩时,要先按中间部位,然后再按摩两侧的肌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按揉20次。

两目虎视:双手着地,撑起身体(类似于做俯卧撑的预备姿势),使身体呈弓形。然后转颈回头,左右转换,各转动20次。

摇头晃脑:可直立也可坐着,将头部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摇晃。使头部摇晃1周,然后再反方向摇晃。共摇晃20周为佳。

互相争力:十指交叉,将手掌置于颈项后,颈部用力向后倾,手掌则把颈项用力向前推,使两个作用力相反。与此同时,左右转头10次。

练“趴”功可治腰腿痛

很多老人在步行半小时后,腿就像灌满铅似的,时常感到举步维艰。但是这样的酸痛并不会持续很久,只要坐下休息几分钟,腰腿酸痛感便会随之消失,如此走走停停,周而复始。事实上这种症状是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症。

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后,机体开始逐步老化,腰腿疼痛等病症会时常发生,这多为腰椎滑脱引起的腰椎管狭窄所致。其原理是椎管、椎间孔等神经管道狭窄,因此会压迫到腰椎段脊髓和脊神经根,从而导致行走时腰腿痛,且症状日渐加重。这一病症还表现为在原地站立时间过久后,大腿外侧会产生麻木感,局部触觉丧失。

这显然是人到老年的一种退化,人的年龄在逐渐增长,机体也在逐渐老化,肌肉的收缩功能也逐步减弱,椎间韧带也不像青壮年时绷得紧紧的。因此,椎体被捆得牢牢的,容易发生椎体滑脱。患这种病症的老人,采用针灸、理疗等方法都难以奏效,手术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此时,有的人可能会感觉万念俱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症加重。其实不然,有一种“趴”功就能很好地缓解这种病痛。

其实这个动作很简单,只要趴在床上,上胸垫以棉被或枕头,使躯干与床面保持30°角,坚持半小时即可。

这个动作在具体做的过程中,需要人们持之以恒。每天起床及入睡前各做1次,每次半小时,能很好地缓解腰痛的病症。若能坚持1年,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病症的好转。

花椒泡脚保健养生

花椒是家庭烹调中常用的芳香佐料,无论荤菜素菜都离不了它。但是,人们在利用花椒作为食材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它的药用价值。

在我国古代各种本草典籍中,均有关于花椒的收录。花椒在中药里被归入了祛寒类的药物中,它能“祛除里寒、扶助阳气”。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足疗成为人们缓解身体和心理疲劳的好方法。中药泡脚的保健方法贵在持之以恒,要想达到一定的疗效,就必须天天泡洗,然而没有人能做到每天去足疗按摩的地方泡脚,因此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家庭版”泡脚保健方法。

将花椒煎汤,然后泡洗足部。最好在每晚睡前将双脚洗净,然后用此汤烫泡。如果能每日坚持,则能祛病、延年。这种泡脚的方法还能预防感冒,提高人体的抗病毒能力。

此外,这种保健方法还能“散阴寒之气,助元阳之不足”,能够利气行水。花椒还有杀菌、消毒、止痛、止痒、消肿等作用,所以用花椒煎汤泡脚还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好方法。

人的足部布满了人体脏腑各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用药汤浸泡这些反射区,就可以使全身经络疏通、血脉流畅,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足部穴位的按摩,则能够调节人体各脏器的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功效。

在按摩足底穴位的过程中,可以着重按摩以下几处:太冲、太白、涌泉、昆仑、窍阴、内庭等。

五招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1)定期自我检测血压,及时发现和确诊高血压病并且随时了解血压状况,防止血压长期处于比较高的状态。有资料显示,大约有半数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未被发现,也没有及时控制血压,从而导致了并发症的发生。肥胖人群,中老年人和长期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群等需要定期体检,看是否患有高血压。

(2)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就要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有些高血压患者自以为自己的症状尚轻,可以少吃药或嫌吃药麻烦而拒绝服药,也有的患者因为工作繁忙而忘记吃药。这些都会使血压经常处于危险水平,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并发症。如果血压长期在200/120mmHg时,极容易发生脑出血,因此最好住院治疗。

(3)高血压患者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戒烟、不过量饮用白酒,不要喝咖啡或浓茶。有规律的生活可降低血压,并有助于保持血压的稳定。相反,精神压力过大、劳累过度、长期睡眠不足、长期大量吸烟、酗酒,则容易引起血压增高或使血压发生剧烈波动,导致并发症。

(4)少吃多动,合理饮食。一些高血压患者平时喜欢吃高脂肪食品,口味重,又不爱活动,从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常导致肥胖,不仅会使血压增高,而且还会使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心、脑、肾血管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