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活法
24810900000017

第17章 生活中不生病的智慧和方法(2)

⑵当外出坐飞机或者火车,而又必需携带胰岛素的时候,千万不能放在旅行包或者行李中托运,因为托运的温度常常低于冷冻点以下,而胰岛素在这个温度下 就会失去原有的效应。

⑶对于未开封的胰岛素,应该在有效期的时间内,将其将放在冰箱中保存在2~8℃之间,这样有利于胰岛素保持应有的生物效应。但是胰岛素却不能放在0℃以下的冷冻室内或者是冰箱中冷冻,结冰后的胰岛素是不能用的,这时因为胰岛素是一种小分子的蛋白组成的,如果冷冻后,它的讲坛作用将会失效。

⑷如果胰岛素是瓶装的没有放到冰箱中,在常温状态下最好的温度是25℃,这样胰岛素能够存放六个星期左右。如果是笔蕊装的胰岛素在常温状态下只能保存四个星期左右。

⑸对于开封后的胰岛素可以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存放三个月左右,而对于胰岛素笔蕊则不能和笔一起放到冰箱的冷藏室,笔蕊可随身带上四周。如果不放在冰箱中,开封后的胰岛素不放在冰箱中,在常温下只能储存一个月。

生活中的辅助降压法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除了采取服药、运动等方式辅助降压之外,还可以尝试一些简单易行的降压法。这些降压法操作方便,效果较好。

方法一:晒太阳降血压

高血压患者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多在阳光下运动是非常不错的降压法。据《健康时报》报道,在户外晒10分钟的太阳,血压可下降6mmHg。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中含有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D,维生素D能与钙相互作用,从而控制动脉血压。因此常常晒太阳对于降低血压十分有效。

注:晒太阳可促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因此确有轻度降压的作用。但是在晒太阳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千万不要在烈日下暴晒,尤其是老人。

方法二:少说多听

据《中国医药报》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医学专家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聊天,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特别是对血压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科学家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要尽量减少与人进行交流。

在这一研究得到证实后,科学家们又发现,人们在讲话的时候,血压会升高,而人们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血压会下降。另外一项实验还测录了人在下述三种活动中的血压,这三种活动分别是:大声朗读、凝望一片空墙、观看水中的鱼。其测录结果也表明,人在开口朗读时血压最高,而在观看水池中的鱼时血压较低。

在日常生活中,让高血压患者不与人交流显得不近人情,但是高血压患者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平和,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以倾听为主,尽量避免情绪的波动。

方法三:蓝色、绿色能平和情绪

据《健康时报》报道,美国出版的《Care》杂志提出: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家中多摆放蓝绿色的装饰品,这种颜色可以调节血压。

从理论上讲,蓝色可以让人们联想到大海或天空,能使人心境开阔;绿色能让人联想到森林、草原,也能让人感到轻松和自在,这两种颜色的确能给人以轻松和舒适的感觉。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室内放置一盆绿色植物就是一个很好的降压办法。

方法四:吃蒜能降压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每天吃2~3瓣大蒜,也是很好的降压办法。这种降压方法效果虽然不明显,但是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方法五:多食含钾的食物

在常见的食物中,香蕉、甜瓜和酸奶的含钾量最高,钾在体内能起到缓冲钠的作用,因此有助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除了上述3种食物外,黄豆、小豆、番茄、西葫芦、芹菜、鲜蘑菇、绿叶蔬菜等也含有丰富的钾。此外,含钾多的水果有橘子、苹果、香蕉、梨、猕猴桃、柿子、菠萝、西瓜等。

注:富含钾的食物确有降压作用,但是如果高血压患者有肾功能障碍,则应慎重食用,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引起高血钾症。

方法六: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含钙丰富的食物很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虾皮、海带、骨头汤、黑木耳、核桃、沙丁鱼、鸡蛋等。但是在这些食物中,鸡蛋的蛋黄含胆固醇较高,高血压患者应该酌量食用。此外,骨头汤中的钙主要是有机钙,较难吸收,因此也要慎用。

方法七:冷热浴法

这种洗浴方法如下:先用冷水洗浴3分钟,然后再用热水洗浴3分钟。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对动脉硬化引起的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血管的收缩来改善血液循环功能。

注: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冷热要适中,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避免因血管舒张和收缩导致血压忽高忽低。

每日叩齿防耳鸣

研究发现,很多老人长寿的奥秘就在于他们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牙齿。从古至今,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在防护牙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经在《千金方》中指出:“每晨起,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温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齿即牢密。”

清代马齐在《陆地仙经》中指出:“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永无虫牙之患”。他是说只要人们每天有意识地让上下牙齿有规律地互相叩击,就能起到保护牙齿的目的。

关于叩齿的小妙方不仅在古代有记载,现代医学也对此有深层的研究。叩齿能促进牙齿周围组织及牙髓腔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液对牙齿的营养供应,因此它能强壮牙齿。人们经常做叩齿的动作,还能减少牙病的发生。

此外,经常叩齿还能保持面部肌肉的弹性,增强咀嚼肌的力量,还能坚固牙齿,使其不易松动、脱落。叩齿对大脑也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对提高听力、预防耳鸣都有一定效果。

叩齿保健的具体方法如下:

(1)每天在早起后、午饭后、睡觉前各做1次,每次叩齿持续3分钟左右,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采取自然放松的姿势即可。

(2)双眼向前方平视,用舌尖轻触上腭部,上下牙齿互相叩击100次。

(3)在做叩齿动作的过程中,要保持思想集中(想着自己的牙齿会越来越坚固),嘴唇要轻闭。

(4)做完叩齿动作后,用舌沿上下牙齿内外侧转搅一圈,将口水慢慢咽下。

叩齿贵在坚持,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防治耳鸣症有妙法

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常常会有耳鸣的症状发生,虽然不会威胁身体的健康,但是耳中常常发出“吱吱”或“丝丝”的声音,使得人们无法正常工作和休息。

耳鸣的症状时轻时重,或是单耳,或是双耳,有时偶然出现,有时频频发生,这种不分昼夜的骚扰会影响人的睡眠,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听力。

患有耳鸣症的人常常会到处求医,医生也只能为患者注射丹参等药物进行活血化淤,但是丹参注射液的疗效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在发生耳鸣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小窍门来缓解病症,“鸣天鼓”法的效果就很好,很多人在应用了此法之后,有的耳鸣立即消失,有的减缓了症状,只要人们坚持练习,在康复后复发得几率很小。

“鸣天鼓”操作方法如下:

(1)选择一处安静的地方,面部朝南而立,也可坐着,保持身体的放松和心态的平和,双目微闭,进入“鸣天鼓”预备状态。

(2)两个手掌相互摩擦,待微热后将双掌在胸前做水平开合、拉吸动作,拉开时保留约60厘米,合进时约10厘米距离。重复这样的动作40~50次。在做双手摩擦的动作时,应在双手感觉发热、发麻或发胀为宜。

(3)将带有气感的双掌捂于患耳(或双耳)的耳郭(此处有全身的反应区及耳穴,所以按摩此处能够使耳朵以及全身获得真气的调补),摩挲耳郭做按摩动作(20~40次)。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要配合叩齿动作。

(4)按摩结束后,用舌在口内搅动产生“金津玉液”,分数口咽下。

(5)双掌对耳郭做开合、拉吸动作,合时用鼻吸气(用意志力幻想掌中的真气正在吸入耳内)。呼气时双掌拉开,离开耳郭(并想象自己的耳鸣之病气正在经双掌拉出耳朵)。做这样的开合、拉吸动作约20次。

(6)双掌继续捂住双耳郭,指尖斜指枕部(玉枕穴处),用食指轻掸枕部约20~40次,此时若配合轻轻的上下叩齿则效果更佳。

(7)双手离开耳部,再次搓热以采集真气,做开合动作20次左右后,用食指对耳周穴位进行按摩。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耳郭上、耳屏处的听宫、听会、耳门穴,耳根部的翳风穴,头部的太阳穴、风池穴,手部的劳宫穴、合谷穴,腿部的足三里、三阴交穴,足部的泉涌穴,腰部的命门穴及肾俞穴等部位是按摩的重点。

(8)待按摩完这些穴位后,可将双掌搓热按摩面部后收功。

耳鸣症常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大多是肾虚所致,而人的双耳与肾紧密相联,而“鸣天鼓”法是依照中医原理,并应用中医的气功之法,使人体的气脉得到疏通,因此能够起到防治耳鸣的作用。

提高免疫力的六种方法

被疾病缠身的人们都应该明白,患病是免疫力不强的原因,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能从根本上改善人们常常为疾病所累的状况,而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多注意调节自己的生活习惯就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让人们活得健康、快乐。

1.多吃抗氧化食物

人体中所需的抗氧化剂是一种存在于食品中的能够增强免疫功能的化学物质。因为在人的体内会产生一种叫做自由基的物质,它不但会损害人体内的细胞,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人体内能产生抗氧化物以清除有害的自由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抗氧化物质会越来越少,当自由基肆无忌惮地在人体内横行的时候,健康就会发出预警。

人们可以采取摄取抗氧化剂的方法,来弥补自然生成的抗氧化剂的减少。在人们日常的食物中,就有许多是含有抗氧化物的。如马铃薯、绿茶、柑橘、花椰菜、鱼、小麦、牛奶、草莓、樱桃、西瓜、西红柿等,都属于天然的抗氧化食物。此外,硒、锌也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所以人们也应在日常膳食中多食用海产品和肉类。

2.营养饮食

食物能提供给人们正常生活所需要的能量,而合理的膳食则能让人身体健康。

合理的饮食首先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吃鱼是很好的补充方法;鸡蛋也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每日食用;牛奶中蛋白质的利用率高,每人每日应该至少饮用250毫升牛奶。而对于高胆固醇患者来说,可饮用脱脂牛奶,平常应该多食用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和素鸡等,这些食物既能补充蛋白质,又不会增加血脂。

其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这些物质能提供给人们丰富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这两种物质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此外,膳食纤维有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防止便秘的发生。

另外,要保证各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对于人们而言,钙、铁、硒、铬等物质都是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奶及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而肉类、豆类和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铬元素。

3.偶尔接受少量病菌

对于人体来说,偶尔接受少量病菌也是预防疾病的好方法。很多人常常在自己稍有不适的时候就及时服药,事实上,这样便使人的免疫系统得不到“实习”的机会,长此以往还会使机体产生对抗生素的耐受。

因此,当自己只是“小有不适”的时候,尽量不要服用抗生素,试着依靠自己的抵抗力来战胜病菌,使免疫系统得到锻炼。这样就会使免疫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下次也就不再容易生“小病”。

4.心理健康,积极乐观

很多人都知道保持心态乐观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原理何在。其实在人体内,免疫系统各组织成分(如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上都分布有神经纤维,而这些神经又受大脑的指挥,因此大脑的活动直接影响到免疫系统的功能。

当一个人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时,免疫细胞数目的增长会加快,这就能大大地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进而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当一个人处于消极悲观的精神状态时,免疫系统则会反应迟钝、功能较低。

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5.多做运动

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一般都住在高楼大厦之中,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很少有人直接接触真正的大自然。而氧气、紫外线与人的生理代谢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体内的细胞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时,免疫功能也会逐渐下降。

适当地做运动能改善人体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能为心脏提供更多的营养,加速脂质代谢,促进全身血液和体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做运动不但能延缓机体组织的老化,还能延缓免疫系统功能的衰减进程。

6.保证充足的睡眠

生活习惯与健康关系密切,不良习惯会促使疾病的发生,消极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也会给免疫系统带来破坏性的刺激。不仅如此,不良习惯还会扰乱人们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体产生病症。因此,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按照起居有常、劳逸结合的方式生活,才能确保免疫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