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降血压101个小窍门
24809200000013

第13章 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小窍门(1)

如果高血压患者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那么高血压越严重,病程越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就会越高。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小窍门,我们就能够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毕竟有些并发症完全是患者不重视造成的,比如有些高血压患者自以为自己的症状尚轻,可以少吃药,或嫌吃药麻烦而拒绝服药,也有的因为工作繁忙忘记吃药,这些都会使得血压经常处于危险水平, 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并发症。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科学的降压方法。

5招预防高血压并发症(1)定期自我检测血压,及时发现和确诊高血压病并且随时了解血压状况,防止血压长期处于比较高的状态。有资料显示,大约有半数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未被发现,也没有及时地控制血压,导致了并发症的发生。肥胖人群以及中老年人和长期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群等需要定期体检,以排除患有高血压病。

(2)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就应当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如不采用药物降压,就会导致病情越来越重,血压可能会进一步升高,而血压太高即会诱发并发症,如果血压长期在200/120毫米汞柱,很容易发生脑出血,如此高的血压最好住院治疗。

(3)高血压患者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戒烟、不过量饮用白酒,不要喝咖啡或浓茶。有规律的生活可降低血压,并有助于保持血压的稳定。相反,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长期大量吸烟、酗酒,则容易引起血压升高或使血压发生剧烈波动,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4)少吃多动,合理饮食。一些高血压患者平时喜欢吃高脂肪食品,口味重,却又不爱活动,从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常导致肥胖,不仅会使血压升高,而且还会使血脂升高,诱发心血管疾病,甚至对患者的心、脑、肾血管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5)患者要修身养性,保持情绪平稳。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精神压力比较大的境况,人体的血压就会有波动,特别是情绪恶劣、精神沮丧、严重的失落感、大发雷霆,均可引起血压剧烈波动或进一步升高,这样容易诱发脑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高血压患者要修身养性,胸怀宽广,遇事不怒,心平气和,豁达乐观,这样有助于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的心境,有益于控制血压,避免高血压并发症的出现。

控制高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中的常见类型,为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常见病因,若能采取积极措施,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血压患者膳食总能量不宜过高,以保持正常体重为准,40岁以上更应防止肥胖。超过正常体重者,应减少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保持低脂(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500毫克)的膳食,并限制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

(2)年龄超过40岁的高血压患者即使血脂不高,也不要经常食用富含动物性脂肪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肥肉、猪油、骨髓、奶油及其制品等;避免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肝、脑、肾、肺等动物内脏以及鱿鱼、墨鱼、虾、鱼籽、蟹黄、蛋黄等。如血压持续升高,应摄入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性食物,多摄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瓜果蔬菜、各种瘦肉、鸡、鸭、鱼肉、蛋白、豆制品等。

(3)高血压患者已确诊为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同时限制含盐量高及高钠食品。

(4)提倡清淡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如条件允许,尽量以植物油、豆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为食用油。

(5)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对防止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控制血压,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

(6)严禁吸烟,不饮烈性酒和过度饮酒(少量饮低度酒有升压的作用),少喝咖啡和浓茶。

(7)积极治疗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避免高血压引起中风中风或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血压过高或者波动比较大会引起中风,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引起脑中风,比如长期待在空调房中,一旦外出就有可能引起脑中风;或者整夜吹电风扇也会导致中风;情绪异常波动,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最容易引发脑中风,据实验调查证实,中风患者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60%~70%。

一般来说,中风可分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两类。高血压都有可能引发这两种中风。缺血性中风一般起病缓慢,大多由血液黏度升高、血栓形成所引起;出血性中风或称脑溢血,起病比较突然,头痛、恶心、呕吐为先兆症状。

中风的后遗症最常见的是肢体偏瘫或瘫痪,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时反复脑栓塞,可使脑萎缩,产生智力障碍,即所谓血管性痴呆症。预防中风关键在控制血压,对于中年人来说避免发胖,防止血压上升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不吸烟、不饮酒、不吃脂肪含量高的动物食品,饮食清、淡、熟、软,也可以预防并发脑中风。

已发生中风的高血压患者常会偏瘫,偏瘫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甚为重要。病情稳定后要尽快进行康复治疗。可先由旁人帮助推拿按摩,以后逐步自主活动,争取生活自理。理疗、针灸也可同时进行。积极治疗高血压,可以防止中风的再度发作,患者要增强自信心,相信经过努力,中风的后遗症会减到最低程度。

控制高血压狙击并发症城市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可是这种普遍的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使诸如心脑血管、肾脏、心脏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进而危及生命。

早晚血压高潮易发生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往往在凌晨和晚饭后容易突发急性大面积心梗以及急性脑溢血,因为这个时间段人体血压开始升高,而气温又是一天当中最低的时候,如果遇到寒冷刺激,人体血液循环就会加快,为了应急肾上腺分泌也不得不增多,使人体血管全面收缩,血压明显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早晨气温最低的时候,不要着急起床,先吃1片降压药,喝一些温开水,然后躺半个小时再慢慢起床。晚饭后不妨出去散散步,轻微的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体温,抵御寒冷。

空调易引发并发症高血压患者最忌忽冷忽热,忽冷忽热会导致血压上下波动,易引发脑溢血并发症。夏季,高血压患者长时间待在凉爽的空调房中,一旦走出户外,热浪突然袭来,体温急剧上升,血流突然加快,脑部一些比较细小的有些硬化的血管不能应付这一变化,局部破裂,就会发生脑溢血;同理,冬天从热空调房或暖气比较充足的房间出来,忽视了增加衣服,那么骤然受寒,体温下降,必然导致身体的应急反应,血压快速升高,也容易导致脑溢血发生。

因此,夏季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不可在空调房中待得太久,温度也不宜调得过低,以27℃左右为宜,而且一定要定时开窗通风,让机体适当适应当时的高温环境;冬季进入暖气比较充足的房间,或者热空调房中,要适当减一部分衣服,最好只穿着毛衣,外出时再增加棉外套,随时注意保暖。

脑血管病防治的4个误区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病是当今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是我国人口致死的第二位原因。可是现在仍然有许多高血压患者不注意防治脑血管病,甚至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1:出现脑血管病,只要不严重就等等看高血压患者因为血压控制不当,导致病程延长,很容易导致血管硬化及其他脑血管疾病。可是许多高血压患者即便是出现了脑血管病症,也不当回事,认为只要不严重,不妨等等看,这样就丧失了治疗脑血管病的最佳时机。且脑血管病多为急性发病,如果等到自己感觉到严重的时候再治疗,那么患者至少已经表现为突然意识不清、肢体麻木、甚至昏迷。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研究表明,脑缺血发病后最初的6小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脑内神经细胞缺血超过6小时,要想完全恢复是不可能的,甚至还会出现再灌流损伤。所以,一旦检查出脑缺血就要抓紧时间治疗,不要等到症状非常明显的时候再去治疗。

误区2:用药不合理,导致医源性疾病有些高血压患者怀疑有血栓、脑缺血等并发症后,没有做任何的检查,自己就用上了强效溶栓药,用药期间也不做监测。也有的患者听说高血压可能会有血栓和脑缺血等并发症后,自作聪明,自己使用溶栓药进行这方面并发症的预防,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还会导致一些医源性的疾病。正确的方法是: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血管超声等医学检查结果,找出脑缺血和血栓的病因,然后再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这一切都是由医师来操作诊断的。

误区3:重药物轻康复治疗出现脑血管疾病并且曾经发生过脑溢血的高血压患者,大多数主要依靠药物治疗,输液、肌肉注射加口服,同时应用多种药物,一个疗程接着一个疗程的治疗。即便这样,不少患者还是留下了后遗症,诸如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上肢屈曲挛缩,下肢僵硬、走路画圈等。于是很多人认为,脑溢血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恢复成这样就已经不错了,而且脑溢血就没有完全能够治愈的可能。其实,这一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在脑溢血治疗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这些后遗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身体肌肉按摩、康复性行走训练、康复性语言训练、针灸激活等,可从一定程度上恢复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