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降血压101个小窍门
24809200000012

第12章 日常保健小窍门(3)

(4)最好做一做仰卧起坐,这对于消耗腹部脂肪也是十分有效的。

此外,千万不要忽略早餐和午餐。不吃早餐容易得胆结石,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无疑是不利的;不吃午餐,不但不能减肥,反而会使体重增加,因为你很可能饥肠辘辘地回到家里,在晚餐桌上大吃一顿,没有足够的运动量就上床睡觉,这样就会造成没有消化掉的多余脂肪和能量被身体吸收。另外,有啤酒肚的高血压患者要少吃零食,如果担心肚子会饿或者营养不良,可以携带低脂肪、低能量的小吃或零食,如水果、蔬菜、饼干等。

有的人认为啤酒肚是喝啤酒过多造成的,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过量饮用啤酒只是形成啤酒肚的一个原因,其实过量地饮用白酒也会造成体内能量蓄积,饮白酒过程中过多地食用大鱼大肉也是造成啤酒肚的重要原因。所以,消除啤酒肚就要控制饮用白酒,啤酒在炎热的夏季可以适量喝一些,但是不可过量,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不要在饭馆吃饭。为了吸引顾客,饭馆的饭一般口味会比较重,脂肪的含量也会更多。更不要去吃洋快餐,或者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没有时间,吃午餐就叫洋快餐外卖。众所周知,洋快餐是垃圾食品,因为其中的脂肪含量比较高,许多食品都是油炸制成的,经常食用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不利,最好和同事一起进食,大家边吃边聊天,这样把注意力放在谈话上,不知不觉就会少吃一些。

夏季当心高血压忽悠你李工程师患高血压病20多年了,常给别人讲自己摸索出的一条控制血压的经验:“经过多年的琢磨,我发现人的血压一到夏天就会自动降下来。所以,每年过完了‘五一’我就停药,这么多年从没发生过问题。”可不是嘛,这一年刚进5月份,他就把所有的降压药停了下来。可是到了6月份,他负责单位的一项工程,住在外地的宾馆,白天勘察到处跑,十分劳累,晚上又睡不好觉。有天后半夜,他说头痛得厉害,同行的人起来给他倒水,拿止痛药,却发现他出现了抽风的症状。赶紧将他送往医院急救,一量血压居然达到188/106毫米汞柱,后来又做了CT,证实为高血压脑溢血。经过抢救,李工程师好歹保住了性命,后来又经过半年多的康复治疗,到现在仍遗留下半身不遂的毛病,他不得不提前办了病退,在家休养。

夏季许多人的血压都会表现出下降的假象,也有不少人像李工程师这样麻痹大意。他们不了解夏天温度高,人体的周身血管舒张,又容易出汗,表面上看起来血压会有所降低,大致可降低12/8毫米汞柱。但是,容易忽视的是炎热的夏季,多数人睡眠质量下降,自主神经会紊乱,入睡后高血压患者的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导致血管收缩,夜间血压就有可能突然升高,由于脑部血管比较细而且脆弱,容易出血中风。另外,夏季天热,人容易多汗,血液中的水分过度蒸发,血液变得黏稠,血流缓慢,血压骤降,易致缺血性中风。所以,夏季千万不可被血压下降的假象迷惑,一定要特别注意。

(1)夏季仍要坚持自我监测血压,不要被血压下降的现象迷惑,要以数据为依据。一旦发现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比较明显,那么自测的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些,特别是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就应该立即去医院,由医护人员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按医师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

(2)夏季需多饮水,防止血液因为水分的大量流失而变得黏稠,如果说人体一天大约需要水分2300毫升,要想维持人体的出入水量平衡,只有当排泄水量总计也为2300毫升左右才可能做到。可是,人体在夏天高温环境中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大约3300毫升,如果运动量比较大,那么人体排出水分可高达约6600毫升。可见,为了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补水量。也可以通过饮用一些含盐不超过l%的低浓度盐水,来补充人体缺失的水分和钠盐。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在夏季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不要一次饮用大量的水,这样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要少量多次饮水。

(3)高血压患者在高温时降温避暑可以使用空调、电风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空调的时候一定要定时开窗通风,室温不要调得过低,保持在27℃~28℃即可,不能一天到晚紧闭门窗待在空调房中,这样容易患上空调综合征。使用电风扇的时候,最好不要让风直接吹在身上,尤其不要贪凉,整夜在电风扇底下睡觉,容易引起面瘫甚至中风。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夏季最值得提倡的避暑方式就是游泳,游泳不仅可以带走体内多余的能量,还可消耗体内过剩的营养,减少脂肪储存,降低血压、血脂、血糖,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4)夏季如果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没有过分降低,或者只是偶尔下降,在一段时期内总体上没有下降,就要继续维持原来的服药剂量。最好的做法是,在炎热的夏季,患者经常测量血压,并随时做好记录,然后与医师沟通,看是否能够减少服药的剂量,绝不可以自己随意改变用药。

(5)如果高血压患者平时就有其他的疗法辅助治疗,也不可因为暂时的血压下降就停止,也不能因为夏季炎热,感觉麻烦就忽视。其他辅助疗法也不可放松,应该坚持科学地安排每天的生活,消除使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血压患者冬季如何防护冬季,高血压患者的皮肤受到寒冷刺激,由于肌肤老化,脂肪含量较少,血管不能及时有效地自我调节,便会发生收缩,使内脏的血容量增多,造成血压升高较为明显,容易发生脑溢血。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可根据自身的条件从多方面提高工作环境和居室中的温度,减少不必要地外出,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戴好冬帽,穿宽大保暖的鞋子,防止因四肢受冻而引起血压升高。

许多中老年人冬季喜欢喝点酒,活血驱寒,但注意不可饮酒过多,每天的饮用量不超过2两,就既能恰到好处地起到活血驱寒的作用,又不会导致血压过快升高。但是这个方法只是适合轻度高血压患者,中度和重度患者不宜使用此法驱寒,因为喝酒容易使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新陈代谢增强,心跳加快,引起血压升高,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而中风。轻度高血压患者尤其不宜饮烈性酒,38度左右为宜。

冬天寒冷,高血压患者大都是中老年人,活动量大都减少,可是食欲却增强了,这就使得冬季控制体重的增长成为控制血压的首要任务。因为体重增加,会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因此,患者可以在家中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在户外散步,并限制高能量饮食,多食清淡食物,做到合理调配。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冬季下雪,路面比较滑,高血压患者一定要穿底部有防滑纹的鞋外出购物或者散步,以免滑倒,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由于冬季各方面的条件以及身体的一些变化容易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有规律地服用降压药。血压过高者,应逐步降压,以免引起“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出现头昏、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意识障碍、嗜睡,甚至诱发脑血栓、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服用降压药更不可服服停停,那样会使血压上下波动幅度增大,使脑血管的压力时高时低,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导致脑溢血中风。

春季控制血压的小窍门由于春季气候多变无常,忽冷忽热,忽晴忽雨,也是高血压及其合并症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因此,对患有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患者来说,应加强春季预防工作,以便能够很好地控制血压,平安度过这一高危季节。

春季调节情绪在春季,高血压患者的情绪比较容易受到忽冷忽热、忽晴忽雨的天气变化的影响,这对控制血压极为不利。因为当高血压患者的情绪随着多变的天气起伏时,就容易产生烦躁、愤怒、抑郁或特别激动的情绪,血压便随之升高,产生头部胀痛、头晕目眩和口苦咽干等症状,甚至易发生脑卒中。可见春季调节情绪显得尤为重要。调节情绪可通过闭目打坐、静心养气、自解自释、自娱自乐和宣泄郁闷等方式,起到平心静气,稳定情绪的作用。

调节饮食春季通常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高血压患者应忌食蟹、鱼卵等具有发性的食物,以防旧病复发。另外,动物内脏、肥肉等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要少吃。忌饮咖啡、酒等饮料。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坚持低盐饮食,每日摄入的食盐量应少于5克。多吃一些瓜果蔬菜。适宜吃的食物有:香蕉、苹果、蔬菜、豆类以及豆制品、黑木耳、鱼、芝麻、海带和紫菜等。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宜过饱。

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是轻度高血压患者仍然在上班,一定要注意不能太劳累,应酬要少一点,尤其不能熬夜,充足的睡眠是控制血压的基本保证。另外,春季高血压患者应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运动,如参加义务种树活动、干家务活、打太极拳和散步等。这些活动也可起到疏泄肝气,降低血压的作用。

控制体重春困秋乏,春季人们容易犯困,一些不上班的高血压患者睡眠可能比别的季节多一些,这样体内过多的脂肪和能量就会因为缺少运动和消耗而蓄积起来,导致体重增加。众所周知,体重增加就意味着血压升高,尤其是对中、重度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减轻体重可增加身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从而减少降压药用量。可以从适当增加活动量,调节饮食着手。要把握一条饮食原则,即在晚上睡觉前3~4个小时、午睡前1个小时不要进食,能有效防止体重增加。

自我按摩,坚持辅助治疗春季是高血压患者血压容易波动的时期,要想控制血压,最好将以前的辅助治疗坚持下去,每晚睡前用中草药热水泡泡脚,上洗至膝,双脚在热水中浸泡30~45分钟左右,然后用手反复揉擦脚心涌泉穴,同时可配合按压曲池、风池、内关等穴位,不但有降压之功,还有轻身减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