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二十四节气与食疗
24800700000026

第26章 秋季篇(8)

椒香酒醉鸡

[材料]

光母鸡1只,葱段、姜块18克,绍酒280克,精制盐3克,味精2克,花椒15粒,香菜18克。

[做法]

将鸡清洗干净后,放入汤锅里,加绍酒少许、葱段、姜块,用微火加热,鸡熟后,取出放凉。

花椒放大碗里,放入盐、味精,倒进热鸡汤150克左右,冷却后放入绍酒,制成酒醉卤。

将冷却后的熟鸡切成长条状,皮朝下整齐地摆放大碗里,倒入调好的酒醉卤,碗上扣小盘,放入冰箱里若干小时。食用时取出,扣在小窝盘里,盘边点缀上香菜即可。

[特点]

色泽乳黄光润,肉鲜肥美,酒香味浓。

白灼牛百叶

[材料]

牛百叶(小包装)300克,生菜叶5张,酱油35克,红辣油17克,香麻油18克,味精3克,细姜末16克,米醋28克,精制盐1克。

[做法]

取小碟放各种油调成红油味汁;另取小碟放细姜末和各种调料调成姜汁。

将牛百叶切成丝,放入沸水锅里煮片刻,捞出沥干水,鱼盘里放生菜叶,牛百叶放在生菜叶之上,和红油味碟、姜汁味碟一起上桌。

[特点]

洁白脆嫩,开胃爽口。

过油一品鲳

[材料]

鲳鱼1尾,蒜片11克,绍酒30克,酱油27克,白糖25克,味精25克,咖喱粉2克,胡椒粉15克,米醋24克,干淀粉26克,熟清油550克(实耗75克),香麻油6克,鲜番茄3个,鸡蛋3个。

[做法]

在鲳鱼两面切十字刀纹;鲜番茄切成圆片。

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熟清油烧热,将鲳鱼全身涂抹均匀酱油,蘸匀干淀粉,放进热油锅里炸熟,呈金黄色时,倒出沥去油。

锅里留油60克,下蒜片炸熟,加水50克和稠料、绍酒、米醋烧沸,放入鲳鱼,使汁稠浓,淋入香麻油,放进大鱼盘里。

净锅置火上,先将鲜番茄片蘸上干淀粉,再沾上鸡蛋液,放入油锅里两面煎黄,取出排放在鱼盘边上。

[特点]

色泽酱红带咖喱黄,肉质酥嫩,咸中带甜。

肉丝豆腐汤

[材料]

内酯豆腐1盒,猪肉丝200克,绍酒6克,精制盐25克,味精15克,葱末6克,胡椒粉15克,熟猪油16克。

[做法]

锅里放肉汤550克,放在火上,豆腐切成细丝,放进汤锅里,放入调料烧沸后,再下猪肉丝拌匀,加绍酒烧至豆腐丝飘浮,倒入熟猪油,盛进大汤碗里,撒上葱末、胡椒粉即成。

[特点]

肉丝鲜嫩,豆腐细嫩,味美鲜香。

盐水猪蹄膀

[材料]

拆骨猪前蹄1只,花椒25克,桂皮6克,八角12克,嫩姜27克,葱段、姜片25克,绍酒27克,精制盐55克,味精3克,白糖26克,镇江醋27克。

[做法]

嫩姜切成细丝,加沸水浸泡,捞出浸泡在冷水里备用;将猪蹄皮刮净,用刀尖在瘦肉上戳许多洞,加盐40克,擦透腌若干小时,然后用清洗干净,放在清水里去除咸味,放入汤锅里加清水淹没,再加各种调料,用旺火烧沸。改用小火,焖至皮肉酥烂,拣去香料袋和葱姜,加上糖和味精,取搪瓷盘,把猪蹄皮朝下放盘里,倒上煮猪蹄原汁,并用盘将蹄压平。待冷后放冰箱里凉透。

食用时,取出切成片,整齐地装大圆盘里,同时和嫩姜丝加白糖、镇江醋蘸食。

[特点]

酥嫩鲜香,开胃滋补。

炒什锦素斋

[材料]

油面筋55克,五香豆腐干片3块,水发香菇片200克,水发黑木耳80克,水发金针菜段60克,水面筋片60克,鲜草菇70克,卷心菜片60克,酱油20克,精制盐2克,白糖12克,味精25克,水淀粉26克,香麻油17克,熟清油80克。

[做法]

炒锅置大火上,倒入熟清油60克烧热,先放豆腐干、卷心菜片炒熟,再将其他原料放入炒熟。加入调味品150克,烧入味,倒入水淀粉推匀,淋入熟清油拌匀,随即倒入香麻油,盛出装大鱼盘即可。

[特点]配料多样,味鲜而不腻。

食疗食谱

苡仁酿苦瓜

[材料]

苡仁30克,苦瓜500克,盐45克,味精2克

[做法]

苡仁泡入水中一夜,去杂质;苦瓜洗净,留中间部分,掏去苦瓜心。

苡仁用盐、味精使其入味,装入苦瓜内,用净布将两头密封,放入蒸笼内,用大火蒸大约半个小时,取出苦瓜,切成段,装盘供食。

每日1次,佐餐食用。持续食用1个月。

[功效]

养血滋肝,护肤美容。适合于湿热之更年期妇女食用。

[注意]

脾虚便难者及孕妇禁食。

苡仁白菜汤

[材料]

苡仁30克,大白菜500克,虾仁20克,料酒14克,姜12克,葱17克,盐35克,味精25克,素油35克

[做法]

苡仁用清水泡一夜,清洗干净;白菜洗净,切成细丝;虾仁洗净;姜切片,葱切段。

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姜、葱爆香,放入虾仁、料酒,加入清水2500毫升,再下入苡仁,用中火煮半个小时,下入白菜、盐、味精,煮熟即成。

每日1次,佐餐食用。连续食用1个月。

[功效]

清热,利尿,美容。适于有湿热之更年期妇女食用。

[注意]

脾虚便难者及孕妇禁食。

黄精煮黑豆

[材料]

黄精30克,黑豆400克,姜6克,葱12克,盐55克,味精35克,鸡油37克

[做法]

黄精用水浸透,切薄片,洗净;黑豆淘洗干净,去杂质;姜切片,葱切段。

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加入姜、葱炒出香味,然后放入黑豆、黄精,加入适量清水,再改用文火煮炖45分钟,加入盐、味精即成。

每日1次,连续食用1个月。

[功效]

补中益气,滋阴美容。可适于中气不足的更年期妇女食用。

[注意]

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禁食。

首乌煮黑豆

[材料]

首乌20克,黑豆300克,八角2粒,花椒6粒,山奈4粒,盐45克,味精35克,酱油9克,姜45克,葱11克

[做法]

首乌洗净,去杂质;黑豆泡入水中一夜,淘洗干净;姜拍碎,葱切段。

将首乌、黑豆、八角、花椒、山奈加入各种调料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800毫升,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炖半个小时左右即成。

每日1次,持续食用1个月。

[功效]

补肝肾,乌须发,美容颜。可用于肝肾虚损之更年期妇女食用。

[注意]

大便溏泄者及有湿痰者禁食。

黄芪烩什锦

[材料]

猪肉100克,黄芪10克,胡萝卜60克,笋20克。

[做法]

黄芪冼净,水煮后取汁;猪肉、胡萝卜、笋洗净切片。炒锅中放花生油,下肉片爆炒盛起。锅内再放油炒胡萝卜片片刻,放笋片、肉片、黄芪汤,调味料,加盖煮开即成。

[功效]

益气补血和胃。有助于肿瘤病人康复。

防感冒苏子粥

[材料]

苏子12克,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苏子先捣烂如泥状,加入水煎取浓汁,去渣后与米共煮。

[功效]

止咳平喘,养胃润肺。主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通便润肠。

蒸鸭汤

[材料]

白胡椒35克,生姜片100克,鸭1只。

[做法]

取鸭宰杀,将其清洗干净,将白胡椒、生姜片纳入鸭腹内,放进汤盆,上蒸笼蒸2小时,取鸭汁,每日1次,适量饮食。

[功效]

可主治食道癌。

万寿药酒

[材料]

红枣1千克,石菖蒲、川郁金、五加皮、陈皮、茯神、牛膝、麦冬各35克,全当归60克,红花15克,烧酒12千克。

[做法]

将所有药品共制为粗末,放入砂袋,置容器中,加入烧酒,密封,将容器放入水中加热半小时,取出放凉,埋入土中数日以出火毒。取出开封即可取用。口服。每次服20~40毫升或适量服,日服2次。

[功效]

养血宁心、健脾化湿、益肾柔肝。可改善心血不足、湿浊内阻、精神不振、神志不宁;或肝肾不足、筋骨乏力等病症。

核桃鸭子

[材料]核桃仁200克,荸荠150克,老鸭1只,鸡肉泥100克,油菜末、葱、姜、食盐、鸡蛋清、料酒、湿玉米粉、味精、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将老鸭宰杀,去毛,开膛去内脏,洗净,用开水焯一下,装入盆内,加葱、姜、盐、料酒少许,上笼蒸熟透取出,晾凉后去骨,切成2块。将鸡肉泥、鸡蛋清、湿玉米粉、味精、料酒、盐调成糊,核桃仁、荸荠剁碎,加入糊内,淋在鸭子内膛肉上。锅内放油,油热时入鸭肉炸酥,捞出沥去余油,切成长块,摆在盘内,四周撒些油菜末即可。

[用法]可作佐餐食用。

[功效]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宜忌]适用于肾虚咳嗽、腰痛、阳痿、遗精、大便燥结、石淋等症。

美颜鸡蛋汤

[材料]腐竹皮1块,红枣5颗,鸡蛋1个,冰糖适量。

[制法]腐竹皮洗净泡水至软;鸡蛋去壳搅匀待用;红枣去核,用4碗水煮滚后,放入腐竹皮、红枣与冰糖,用小火煮30分钟,再加入鸡蛋搅匀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滋阴、补血、健脾,养颜美容。

[宜忌]适用于脾肾血虚,面色枯黄。

核桃鸡丁

[材料]鸡脯肉350克,核桃仁15克,枸杞子8克,鸡汤100毫升,猪油150克,鸡蛋2个,精盐5克,料酒25毫升,胡椒粉2克,湿豆粉35克,生姜、葱各10克,香油5毫升,白糖7克。

[制法]将核桃仁用开水泡涨,剥去皮;枸杞子用温水洗净;生姜洗净切小片;葱切葱花;鸡蛋去黄留清;鸡肉洗净,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鸡丁装碗中,用一半精盐、蛋清、湿豆粉拌匀浆好,另碗中放入味精、白糖、胡椒粉、鸡汤、湿豆粉对成汁。净锅置火上,放入猪油,待七成热时,下核桃仁炸至微黄,及时捞起待用。把浆好的鸡丁倒入锅中,快速滑透,翻炒几下,下姜、葱,倒入味汁快速翻炒,随即入核桃仁、枸杞子炒匀,淋入香油,装盘。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补肺益肾,明目。健康者常食可抗衰益寿。

[宜忌]适用于肺肾两虚之神疲无力、面色无华等。

节令美食

在硕果累累的秋天,我国有两个传统节日,一个是中秋节,另一个是重阳节。重阳节也称重九节,因为正值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日月并应。古时,人们把“九”作为阳数,“六”代表阴数,所以也叫重阳节。三国·魏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这里说的享宴高会,即“登高会”又叫做“高山会”。重九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节目活动内容。而最初的登高活动,可能与上古时“射礼”有密切的关系。百姓们为了安排好寒冬的生活,秋收之后还要到山上狩猎或采些野生食物和中草药材。后来逐渐形成了九月初九上山聚会的民俗。《燕山杂记》中说道:“辽俗九月九日打围,赌射虎,少者为负,输重九一筵席,射罢于高地处卓帐,饮菊花酒,出兔肝鹿舌,生切以酱拌食之”。《燕京岁时杂咏》中也有诗说道:“微雪天山要打围,抓鹰射兔马如飞。兔肝鹿舌争相食,输却重阳一宴归”。

在古代人们登高,还要佩茱萸,喝菊花酒。古往今来,诗人们为重阳佳节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杜甫有“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绝中吟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对佳节思亲的心境写尽于笔墨之中,堪称千古佳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重阳登高为什么须要佩茱萸、携菊花酒呢?南朝梁时志怪小说家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说道,东汉汝南地区有一个道士叫费长房,这个人能够未卜先知。一天,他对弟子桓景说道:“九月初九汝家有灾厄,宜令急去,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如其言,举家登高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代之矣”。据说重阳登高佩茱萸、携菊花酒的习俗就这样流传到现在。

这个故事虽有些离奇古怪,但却反映了古时劳苦百姓对健康除病的渴望和古老的保健措施。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道:“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可说明当时重阳节登高的种种活动,与防疫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的祖先与疾病斗争中的一种保健措施的方法。

茱萸本身是一味中草药材,全名叫吴茱萸,是芸香科常绿灌木或者小乔木,果实扁圆形,大约有一分大,绿色或者绿褐色。农历九月成熟后呈紫红色,且带有浓郁的香气。吴茱萸的果实、叶、根均可入药。有温中止痛,理气止呕功效。是中医治疗胃痛、腹痛、疝气痛、霍乱转筋,以及湿气、头风和口疮的常用中药。我国使用茱萸防病除病的历史极为悠久,《淮南万华术》“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之说,《五行志》上也有“舍东种白杨、茱萸,增年除害”之句。据有关实验证实,吴茱萸煎剂对霍乱弧菌的确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吴茱萸和抗生素配合使用,对许多种细菌性感染、腹泻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试管实验还证明,吴茱萸对10多种皮肤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吴茱萸软膏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黄水疮等都收到了很好疗效。吴茱萸内的生物碱不仅有镇痛作用,而且还能加强肾腺素的作用,可使小肠平滑肌松弛达到温中止痛效果。吴茱萸次碱的分解物芸香碱还有较强的刺激子宫收缩作用。据报道,将吴茱萸用醋调后敷在足心,还有显著的降低血压功效。吴茱萸的根还能驱治蛔虫、蛲虫。由于我国医学把能够致病的诸因素总称为“病邪”,所以,古时人们称茱萸为“辟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