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古典音乐一本通
24578400000043

第43章 “海滨”,有如海滨惬意的散步;“羊毛似的云霞”;“骚动”(4)

《唐璜》。唐璜是欧洲家喻户晓的花花公子。这首交响诗根据德国诗人雷瑙的同名诗而作。诗曰(大意):“美丽迷人、神秘莫测的女人国呀,越过欢乐的风暴,即便在最后一位女人的唇上接吻死了也值得。呵,朋友,涉过千山万水飞奔而去吧,只要美色当前,任何人都愿拜倒在石榴裙下,哪怕是片刻,也要求得胜利……世上的美,个个不同,情人也是一样。不断地去追求新的吧,只要青春还在燃烧飘扬……”读罢这首诗,我们大致能够了解唐璜究竟是怎样一个角色了。据说理查·施特劳斯曾对乐队要求道:“我请你们那些已经结了婚的人演奏时要像刚订婚一样。”需要提出的是,对于乐器而言,这首交响诗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尤其是第一小提琴开头部分的主旋律,任何一个小提琴演奏员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够不出纰漏。因此,这段旋律也成为世界上所有职业交响乐团招聘小提琴演奏员时必考的段落。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借用尼采的同名哲学著作为标题,表达尼采的超人观念。他解释道:“查拉图斯特拉十三岁离开家乡,进了山,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独闭山中以思考和孤独为乐。一天清晨,他对着太阳说:‘啊,伟大的太阳呀,没有你的光辉我怎么能快乐呢?十年来,你每天在这儿升起,照亮我的山洞,无视我和我的鹰、蛇朋友,用你的光充满这个世界。每天早晨我们都等着你,从你那里得到无穷的赐予,并为此而祝福你。看呀,我就像是疲惫的蜜蜂,已倦于智慧。我需要向我伸来的手。我要尽其所能地分赠给他人,就像人间的圣贤,用我的苦行使穷人享受财富。为此我要下降到深渊,如同你每天傍晚沉落山角。你将光芒照射到更低的世界,将灿烂的光芒做成夜幕。我要像你一样降下去,为了世人。为此,你那永不疲倦的眼睛呀,请为我祝福。你的眼睛里不会有嫉妒,可以看见最大的幸福。为那永远欢乐的装满了黄金般美酒的酒杯祝福吧!看呀,酒杯再次空了,查拉图斯特拉就要再次成人了!’”这部交响诗开头部分在低音衬托下小号吹奏的主题十分有名,表现了黎明时分太阳即将升起的场景。

《蒂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蒂尔·艾伦施皮格尔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欧洲的文学作品对其多有记载。这首交响诗描述了他的恶作剧故事。故事开头,蒂尔·艾伦施皮格尔乔装打扮,骑着一匹马突然闯入市场,惊得妇女儿童四处逃散。接着,他穿上修士服登坛大讲道德,却对其中的一个美女抛媚眼,还向她求爱。求爱遭拒后,他决定对全人类进行“报复”。他向学者们提出一个个复杂的问题,看着他们争论不休的样子而心满意足。最后,做尽缺德事的蒂尔·艾伦施皮格尔被抓了起来,但是仍对审判他的人吹口哨。被判绞刑后,他这才感到害怕,哆哆嗦嗦地走上绞刑架。

《堂吉诃德》以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的故事为原型,副标题为“大乐队以骑士性格为主题的幻想变奏曲”,是大提琴与乐队的作品,由序曲、十段变奏以及终曲构成。

《英雄的生涯》由六个部分组成,标题为:1.英雄的主题,描绘英雄的自豪、顽强精神、敏感和想象力;2.英雄的敌人,描绘那些反对并贬低英雄的人,一群恶毒的、心怀嫉妒的乌合之众;3.英雄的爱情;4.战场上的英雄,他取得胜利后,敌人对他冷眼相待;5.英雄的业绩,此处暗示理查·施特劳斯精神的升华;6.英雄的遁世,牧笛吹出田园的景色,英雄回想过去的战斗与恋人,心态平和,归隐宁静的大自然中。

除交响诗外,理查·施特劳斯其他类型的作品也值得推荐,如:歌剧《玫瑰骑士》(有莫扎特风格,是其最著名的歌剧作品)、《莎乐美》(为王尔德戏剧配乐,其中的“七纱舞”很著名)、《埃蕾克特拉》(霍夫曼斯塔尔根据公元前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剧本改编),交响曲《来自意大利》、《阿尔卑斯山交响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F大调大提琴奏鸣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两首圆号协奏曲(均为降E大调)》、《D大调双簧管协奏曲》、《钢琴与乐队的滑稽曲》等。

伊萨依

伊萨依是当年欧洲最红的小提琴家之一,由于没有任何影音资料存留下来(那时录音技术还没发明),人们无从领略他演奏的风采。幸亏他同时也是一个作曲家,留在谱子上的音符留给我们一个充分认识他的机会。

伊萨依作有六首小提琴协奏曲,但均不及他的无伴奏奏鸣曲有名。在小提琴界,“无伴奏奏鸣曲”这个词有着特别的亲和力,它让我们首先想到了巴赫,想到这位欧洲“音乐之父”的《六首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这是独奏小提琴最最经典的曲目,被誉为小提琴的《圣经》,迄今没有任何人的任何作品能够取而代之。

伊萨依的《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六首奏鸣曲》(即“无伴奏奏鸣曲”)问世后,一度让人误以为巴赫复活了。我曾经听过一位威望很高的比利时小提琴家演奏这套作品,听完才松了一口气。因为它不仅不是巴赫“无伴奏”的延伸品,不具备巴赫的精气魂,而且在音乐风格与演奏手法上与巴赫相去甚远,两者毫无可比性。

西贝柳斯

西贝柳斯不仅是芬兰屈指可数的一流作曲家,也是作曲家中长寿的榜样,活了九十一岁。他长寿的“秘诀”就是六十岁之后不再从事创作,幸好之前他已经为听众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芬兰颂》无可争议是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作品。这部交响诗最早的名字十分直白,叫做《芬兰人觉醒吧》。在政治上,芬兰人一直争取自由独立。他们已经被瑞典人“管辖”了八百多年,此时又处于沙皇俄国统治之中,这种具有民族情绪的作品当然会遭到禁止。数年后,这首曲子解禁,但被更名为《芬兰颂》。

西贝柳斯的交响诗独具特色,具有北欧芬兰神秘的氛围。他擅用悠远空旷的意境以及轻灵的诗意与浓重的色彩。他钟情于木管乐器,因为它荡气回肠的音色能够更直接地抒发北欧人的感情。这些特质在他的交响诗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图内拉的天鹅》、《林中仙女》等。正如他自己所说:“斯堪的纳维亚黑黝黝的森林铺展开来,挺立在那里。那里有古老、神秘、沉思的野蛮的梦。在森林中住着强大的森林之神,树精们在黑暗中编织着奇幻的秘密。”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西贝柳斯的重要作品,特点在于语汇新奇。第一乐章具有飘渺虚幻的色彩,尽管有技巧的展现,但音乐性居首要位置;第二乐章是一曲低沉的、哀怨的浪漫曲,但在结尾处爆发出大的高潮;第三乐章是一首狂野不羁的舞曲,粗野、拙朴、笨重,有人十分贴切地将之形容为“北极熊的波兰舞曲”

。可以肯定地说,这是近现代音乐史上最好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是小提琴家的最爱。

西贝柳斯的七部交响曲也颇具特色。

《E小调第一交响曲》创作于1899年,乃西贝柳斯的习作,其中的国民色彩颇惹人喜爱。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于1902年,由于令人联想到芬兰的风物,故又称为“田园交响曲”。

《C大调第三交响曲》献给英国作曲家曼特克,主题与插句均有英国风味,故又称为“英国交响曲”。

《A小调第四交响曲》的长度很短,但是分量却很重。和声的使用新颖大胆,音效奇特,被认为是西贝柳斯最重要的交响曲。

与忧郁、恐惧与沮丧的《A小调第四交响曲》不同,《降E大调第五交响曲》旋律大气,配器明朗,富有激情。

《第六交响曲》的特色在于没有调性记号,西贝柳斯形容它“性格狂野而情感炽热,忧郁,但有田园式的对比”。

《第七交响曲》也没有调性记号,而且只有一个乐章,因此西贝柳斯迟迟不能决定是否将其称为交响曲。它最初被称作“幻想交响曲”。

勋伯格

勋伯格这位音乐家中的画家,有着超凡的艺术鉴察力,其音乐作品明显具有色彩、线条以及形态的美感。

他二十五岁时写的《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是从德国诗人迪梅尔一首忧郁的诗作中得到启迪,用室内乐的形式表达更为深刻的“交响”的意图,描写一对情侣在月光下互相看到对方所犯下的错误的情形,很明显受到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影响。

1900年,他根据诗人亚柯布森的诗创作了《格雷的歌曲》。这部作品由三队五人独唱、四部男生合唱、八部混声合唱以及大型管弦乐来演奏,规模十分庞大,以致写到中途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中断,十年之后才编配完成。

根据梅德林克剧本创作的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采用了当时在德国尚未出现的全音音阶,旋律为多声曲,极其复杂,弱音长号的滑奏也是新奇的器乐演奏方式,令德国人大为惊叹。

随后勋伯格的作品摆脱了瓦格纳的影响而回复到“新古典乐风”。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管弦乐伴奏的《六首歌曲》、《D小调弦乐四重奏》、《室内交响乐》等。

后来勋伯格的曲风又发生了改变,成为一种多元素的、包含现代社会的人文理念,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的艺术样式。他最早的作品动辄一个乐章五十多分钟,而后期作品却短小得令人“心痛”。根据巴本海姆的剧本而作的《期待》,从头至尾只有一个演员在表演和演唱。音乐剧《幸运之手》被勋伯格称作“语言旋律”,要求有“既不像唱歌又不像说话的乐音”。

勋伯格的“十二音理论”即以降E、G、A、B、升C、C、降B、D、E、升F、降A、F等十二音所形成的基本音系为基础,并将其音列予以转位与逆行。“无调性”是从“十二音”中而来。运用这种理论创作的作品有《管乐五重奏》(作品二十六)以及著名的《第三号弦乐四重奏》。

巴托克

匈牙利音乐家巴托克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现代派”急先锋,他的音乐(民歌除外)超越了时空。同时,他还是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致力于挖掘匈牙利民间音乐,常常背负沉重的录音设备跋山涉水深入原始部落。

《为弦乐器、打击乐和钢片琴而作的音乐》是巴托克的代表作,其四个乐章是根据同一个乐章的变化而变化。此曲的妙处在于乐器的组合,一些平素根本无法露面的乐器在这里成为主角,除了钢琴和两个常规的弦乐组,还包括竖琴、响弦、小鼓、钹、锣、大鼓、定音鼓、木琴等。

《乐队协奏曲》创作于逝世前两年,乃受库塞维茨基之约,为纪念已故的库塞维茨基夫人而作。有人认为,正是这部作品的创作才延迟了巴托克生命的终结。

《六首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跨越了三十年的时间,能够准确反映出巴托克各个时期的创作手法与音乐风格。

此外,《三首钢琴协奏曲》、《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中提琴协奏曲》、《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狂想曲》、《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两首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四十四首双小提琴二重奏》、《钢琴五重奏》

以及大量采用匈牙利民歌风格创作的钢琴曲,均具欣赏价值。

科达伊

匈牙利作曲家科达伊最重要的作品是歌剧《哈利·亚诺什》、管弦乐《匈牙利民歌孔雀变奏曲》、合唱与乐队的《匈牙利赞美诗》、《大提琴独奏奏鸣曲》以及《第二弦乐四重奏》等。

歌剧《哈利·亚诺什》讲述匈牙利民间传说人物哈利·亚诺什的故事。他是一个退休的老兵,具有超强的吹牛本事,善于讲述关于奥匈龙骑兵的故事,本人也喜欢冒险和恶作剧。他吹牛说能够一把就将俄国的房子推到匈牙利来,能够把凶猛的野马驯服,能够征服拿破仑和七条龙,能够与法国公主谈恋爱。科达伊将这部歌剧中的六首最精彩的音乐组成“组曲”,即“前奏曲,话说当年”、“维也纳的音乐钟”、“情歌”、“激烈的战争与拿破仑的失败”、“间奏曲”以及“皇帝与他的宫殿”。

《匈牙利民歌孔雀变奏曲》为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成立五十周年而作。曲名中的“孔雀”来自一首有关孔雀的匈牙利民歌。该曲目由孔雀的主题与十六段变奏组成。

合唱与乐队的《匈牙利赞美诗》选自十六世纪匈牙利诗人维格对《圣经》第五十五篇意译的韵文,以此纪念“布达”与“佩斯”两城合并为“布达佩斯”五十周年。

科达伊作有三首与大提琴有关的作品,即《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独奏奏鸣曲》和《大提琴独奏随想曲》。其中,《大提琴独奏奏鸣曲》为无伴奏形式,是科达伊大提琴曲中最著名的作品。

科达伊的室内乐作品完成于1905年至1920年间,尤以最后四首弦乐作品为佳。这四首弦乐作品包括两首弦乐四重奏、一首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奏以及大提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中,又以第二号最为著名,题献给著名的科佩里四重奏团,并由该团首演。

埃乃斯库

这位罗马尼亚的“音乐教父”不仅培养出梅纽因、格鲁米欧、吉特利斯等顶级国际大师,而且还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包括两首《罗马尼亚狂想曲》、歌剧《俄狄浦斯王》、三首交响曲、大提琴与乐队的《交响协奏曲》、三首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五重奏、钢琴四重奏、十二件乐器的《室内交响曲》等。

尤其值得推荐的是他的两首《罗马尼亚狂想曲》。

其中,《第一号罗马尼亚狂想曲》主题为牧歌风格,描绘喀尔巴阡山的美景,有圆舞曲的优雅以及罗马尼亚民间叙事歌曲的乡愁,其中还多处用到具有浓郁的罗马尼亚民间风味的罗马尼亚大扬琴。最后是罗马尼亚的民间集体舞,在类似云雀的旋律中狂欢结束。

兴德米特

这位曾经出任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校校长的德国人,是一个恪守欧洲古典音乐传统但同时又不安分守己、花样迭出的作曲家。

兴德米特作有多部歌剧,其中由席费尔编剧的喜歌剧《当地新闻》特别有趣。故事大意是说劳拉和爱德华发生婚姻危机,决定离婚。爱德华为了证实劳拉的“奸情”,特意聘请一位名叫赫尔曼的记者作为证人。岂知赫尔曼与劳拉一见钟情,不顾一切地相爱,闹得满城风雨,以致一家剧院聘请劳拉和赫尔曼担任活动广告。事后劳拉发现自己其实深爱的还是爱德华,但是他们决定离婚的消息已经见诸报端,何况还有赫尔曼的轶事,想重归于好都不可能了,只得硬着头皮离婚。据说当年希特勒兴冲冲地观看这部歌剧,看到剧中劳拉洗澡一段时,居然大受刺激,下令禁演这部歌剧。

兴德米特的作品还有歌剧《卡第亚克》、《画家马蒂斯》,管弦乐《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中提琴与乐队《翻天飞鹅》、为钢琴与女高音而作的联篇歌曲《玛丽的一生》等,这些均是其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