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懂管理不如懂心理
23389800000029

第29章 关系运筹的心理操纵术:拒做夹心饼干(3)

一位公司资产高达60亿美元的董事长,请著名的管理顾问斯蒂芬·柯维来给他作指导。一天,他们刚走出办公楼,就看见一名保洁员拿着一个只有五根耙爪的耙子在打扫落叶,而完整的耙子该有31根耙爪。

董事长便停下来问他:“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耙子扫叶子?”

保洁员回答说:“因为他们只拿了这个给我用。”

董事长又问:“你为什么不去找一个好一点的用呢?”

当保洁员走远后,董事长很生气地说:“仓库里有很多好耙子……类似的事每天都在上演。现在,我们的两项大型发展计划及两条生产线的进度已经落后很多,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资金一点点流失,各部门经理却视而不见……就像刚才的这个保洁员,下属们总是抱怨自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如果拿不到可用的工具,就会得过且过,根本不管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效率。为了确保每一个保洁员都能得到一个好用的耙子,我要去把管理保洁员的那个监工狠狠地训一顿。”

柯维听后反问道:“你觉得这样做能解决问题吗?在这件事里,关于这位保洁员和耙子的问题,该由谁来负责呢?”

董事长不假思索地说:“保洁员本人应该负责,毕竟他所用的耙子是否好用,他自己才是最有权发表意见的。每个人总是看上去忙得团团转,却又无法尽职尽责,而且还责怪别人。我们只要把责任的问题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绩效表现负责。但是,监工就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吗?”

柯维答道:“他需要负责,但他的责任不在于为保洁员找个好耙子,而是要想办法使保洁员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做好。那么除了他们,还有谁应该为找到好耙子负责?”

董事长想了一会儿说:“我敢保证,我绝对不是第一个看到他使用那个坏耙子的人。可能,每个看到他的人都已提醒过他。”

柯维继续说:“那么你要扮演哪个角色呢?”

这时,董事长露出了微笑:“其实,最根本的是我自己该以身作则。我看错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角色不分、工具不对、指派不当,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缺乏责任感。”

这位董事长注意到了一个具体问题:一名保洁员正在用一个只有五根耙爪的耙子扫树叶。起初他认为这是监工的责任,在管理顾问柯维的提醒下,他才从微观管理的误区中走出来,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缺乏责任感,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很多企业管理者在发现问题时,总是在追究这是谁的责任,往往把自己置身事外,但很多时候,员工所表现出的问题都是源于领导不能以身作则,使得大家上仿下效,造成了普遍的问题。这时,一味地指责、批评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领导先从自身做起,给大家作个表率,其他人自然就会跟上。

心理学智慧

领导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去,以自己的切身行动为下属作出表率,这样才能使上下一心,步伐一致,人人各尽其责。

7、换位思考心理:站在下属的角度思考,体会员工心理

一个畜栏里关着—头奶牛、一只小猪和一只绵羊。

一天,农夫捉住了小猪,它猛烈地抗拒,大声号叫,听上去撕心裂肺。

奶牛和绵羊对小猪这一强烈的反应很反感,便说:“小猪,你也太胆小了吧?我们两个经常被他捉去,但是我们从来都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难道你们不知道,他捉住你们只是为了要你们的乳汁和毛,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这能一样吗?”

在这则小故事里,奶牛和绵羊嘲笑小猪胆小,是因为它们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被抓这个问题,所以它们完全没办法理解小猪强烈的反应。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犯这样的错误,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埋怨或指责别人的错误,却不知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到的完全是两种景象。

圣诞节前夕,一位母亲带着五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处处都能听到圣诞节的赞歌,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橱窗里装饰着圣诞老人、松树彩灯,各式各样的玩具琳琅满目。

母亲想,一个五岁的男孩面对如此绚丽的世界一定会兴奋不已。不料,这时儿子却拽着她的衣角,呜呜地哭了起来。

母亲对儿子这一反应有些生气,严厉地说:“怎么了?你要总是哭,圣诞精灵就不会到咱们这儿来啦!”

儿子怯怯地回答:“妈妈,我的鞋带松了。”

母亲只好在人行道上蹲下身来,为儿子系好鞋带。当她无意中抬起头来时才发现,原来站在儿子这个角度看到的只有粗大的脚印和女人们低低的裙摆互相摩擦,而绚丽的彩灯、迷人的橱窗、餐桌上丰盛的食物……这些东西因为放得太高了,孩子根本就看不见,难怪他无动于衷,还哭闹起来。

同样的世界,大人和孩子眼中看到的景象却截然不同,只因为双方观看的角度不同。因此,在我们不能理解别人的言行时,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同样的事物,这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活着就需要以自己的角色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学会换位思考能让我们与他人的交往更融洽。

在企业管理中,换位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当管理者与下属的意见不一致或因某事发生冲突时,管理者不妨换个角度,站在下属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问题,便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杨锋是公司的部门经理,自从来到公司工作一直非常努力,希望能够有一番作为,同时也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他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也对下属如此要求。

刘伟是杨锋的一位下属,虽然年纪轻轻,但做事一向很沉稳,工作也非常出色,杨锋一直很器重他。

一天,刘伟一反常态,急冲冲地来到杨锋面前,说他的老家因为房屋拆迁,妻子和年仅两岁的儿子没有地方住,他要请假回去安排一下。

因为当时部门正在赶一个项目,本来人手就少,时间比较紧,刘伟又是骨干,如果这时让刘伟回家,这个项目就更难在预期内完成。因此,杨锋便说:“我们现在做的这个项目对公司很重要,你个人的事再大,与集体的利益相比也是小事。你先安心工作,等这个项目完成之后多给你批几天假。”

没想到,刘伟一听这话急了,愤怒地顶撞说:“你说这是小事,可对我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如果换作是你的妻子和孩子无家可归,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你能安心工作吗?”

刘伟说完这话头也没回就走出了经理办公室。

刘伟走后,杨锋对他的话细细斟酌了一番,又站在刘伟的角度对此事重新审视了一下,发现杨锋说的确实是大实话,如果他自己的妻儿无家可归,他肯定也会无心工作。

想到这些后,杨锋便赶紧去找刘伟,向他道歉并准了他的假,并叮嘱了一句:“把家人都安顿好了再回来上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随时打电话,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

本来满肚子气坐在办公桌前发牢骚的刘伟,突然听到经理前后反差如此之大的话,一时间愣在那里。杨锋看他没反应,拍拍他的肩膀说:“还愣着干吗?还不赶快把工作交接一下,收拾收拾回家。”

刘伟这才反应过来,露出笑容,认认真真地理清自己的工作,并交给同事,感觉一切妥当后才离开公司。

刘伟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把家人安排好,就赶紧赶回了公司,没作片刻休息就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加班加点地把自己的工作补完,有时甚至忙一个通宵。其他同事看他这样,也都自觉地加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项目在预期内圆满完成。客户非常满意,与公司签约长期合作。领导非常高兴,不仅表扬了他们部门,还特意给他们部门发了奖金。

这件事也让杨锋学会了换位思考,让他明白不能一味地按自己的思想去管理下属,有些时候也要站在下属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下属对自己心服口服,尽职尽责地去工作。

心理学智慧

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甚至有些时候为满足别人的利益,需要暂时抛开自己的切身利益。利益在很多时候是相互的,当你考虑别人的利益时,别人也会相应地为你的利益考虑。

8、领地意识:掌握分寸,不侵犯同级同事的“领土”

我们常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其实,对主人来说谁抓耗子都是一样的,但对猫来说,就大不相同了。猫认为抓耗子是它分内的事,不用狗来管,而狗的职责是看门,它只要看好自己的门就是尽职尽责了。狗的好心会被猫认为是“抢饭碗”,因为,如果主人有一只既会看门又会抓耗子的狗,那他还要猫干吗?

其实,这里所体现的就是一个“领土”之争的问题。小至昆虫、老鼠,大至老虎、狮子,都有强烈的领土意识。比如狗,它们习惯在自己住处的周围撒尿,就是在划分领地,告诉别的狗这里是它的领地,如果其他狗越界,就会受到攻击。

“领土意识”其实就是自卫意识。人在这方面的表现虽没有动物那样直接明了,但自卫意识同样非常强烈,只不过在方式上有所不同,有时候甚至是无形的。在日常的工作交际中,如果注意不到这一点,就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反感,甚至引起严重的冲突。

王芳和李静都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平时两人关系挺好的。一天,王芳约客户下午3点来公司,她已经和这个客户谈过几次了,彼此都很熟悉,这次客户是专程过来签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