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语】
诗人泰戈尔说过:当鸟翼系上了黄金时,就飞不远了。
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会在这趟旅程中碰到各种样的事和人,还有旅途中的一幅幅美妙的风景。我们会为此停留,所以我们要学会懂得珍惜一些事和人,还要学会放弃一些事,因为我们的旅途看似漫长实则短暂。
我们要以自己的心真诚地思考:我们的人生包袱里有多少东西值得我们珍藏?又有什么东西需要及时处理掉?
30《卡萨布兰卡》
——爱是拯救一切的源动力
【背景资料】
导演:迈克尔·柯蒂兹
主演:英格丽·褒曼
汉弗莱·博加特
彼得·洛
克劳德·雷恩斯
类型:剧情/爱情/惊悚
片长:102分钟
《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本片可说是适时诞生的佳作,一经放映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片获194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剧本3项大奖。
【看电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德国的军队闪电般地横扫整个欧洲大陆。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卡萨布兰卡云集着各种各样的外来者,他们都试图在这个“避风港”搞到一张护照,到远离战争的美国去。
在卡萨布兰卡,难民们喜欢去的地方是亚美利加咖啡馆,咖啡馆的老板是里克·布莱恩。他是谜一样的人物,对任何人都守口如瓶,从不暴露自己的想法。
刚从集中营里释放出来的捷克左翼领导人维克多·拉兹洛和妻子伊尔莎也来到卡萨布兰卡寻求去美国的签证。在里克的咖啡馆,里克和伊尔莎不期而遇。他们以前曾在巴黎坠入过情网,但就在纳粹入侵之前,他们准备一起离开巴黎之际,伊尔莎不辞而别,这使里克感到痛苦并怀恨在心。
伊尔莎得知里克有出国护照后,便去找他,率直地向里克讲述拉兹洛对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重要作用,请求里克以大局为重,不计儿女私情,交出护照,帮助拉兹洛离境。但是一腔愤怒之火的里克却毫不动心,不愿合作。
无奈之下,伊尔莎将内情和盘托出,原来早在他们在巴黎相遇时,她已经和拉兹洛结了婚,由于音信不明以为他已死在了集中营里。不料就在她和里克相识并准备同他离开巴黎时,却突然得知拉兹洛没有死,而是身染了重病。妻子的责任和对拉兹洛的崇敬迫使伊尔莎放弃了对里克的爱情。
与此同时,拉兹洛在一次秘密集会中被纳粹逮捕了。于是,听到伊尔莎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后,醒悟过来的里克说服警察局长雷诺释放拉兹洛,要他在等到拉兹洛谋取护照时再行逮捕。雷诺被里克说服,释放了拉兹洛。
随后,里克又秘密通知了拉兹洛,要他在飞往里斯本的航班起飞前10分钟带着伊尔莎到咖啡馆,用10万美元换取两张护照。一切都按照里克的安排进行着。
拉兹洛携伊尔莎准时来到,取得了飞往里斯本的通行护照。这时,雷诺突然出现了,他宣布逮捕拉兹洛。这个突发事件使拉兹洛和伊尔莎陷入疑惑之中。而当得意的雷诺把诡秘骄横的目光射向里克时,他看到的不是里克的笑脸,而是黑洞洞的一个枪口。里克不容雷诺发问,强迫他立即与机场通话,要他们保证拉兹洛和伊尔莎的安全。
为了人类的和平事业,里克放弃了他和伊尔莎之间的神圣爱情,当飞机在里克头顶掠过时,里克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目送情人远去。
不久,里克也离开了卡萨布兰卡,加入自由法国的军队,为解放法兰西和人类的和平事业而奋斗。
【人生悟语】
本片以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演绎出一种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的情怀。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相守?答案只有一个,相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奉献。影片将小人物的情感世界与大时代的历史事件相结合,洞视人类心灵深处,揭示真爱的可贵与伟大,塑造了一段童话般的爱情故事。
从希腊荷马的史诗《奥德赛》开始,冒险故事所带来的意义往往不仅止于行为,而更含有对历史文化甚或人性的探索和认知。而在《卡萨布兰卡》里,我们体验的是一个从一般类型电影的户外冒险回归到一个狭窄的小酒馆的故事。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地方视为一个朦胧地带,一个夹在混乱世界中的窄缝。这里充斥着逃避、苟且偷安、萎靡的人群,而里克的酒馆于我们观众来说便是一个视窗,我们看到了狭隘的小市民心理和犬儒交错的生存哲学。在这样一个被扭曲的现象中,爱情的不确定和承诺的背信仿佛也印证了这个飘忽的年代。
从精彩波澜的电影世界走出来,回到五彩缤纷的现实,爱情的现状已显得惨不忍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为一种古老的传说;真心实意的全身心投入越来越少,小心翼翼的功利付出越来越多,结婚之前,先忙着在财产证明上签上彼此的大名;当爱情不能如愿结束时,恋爱的双方更多是相互怨恨、彼此报复。
在这种惨状中,重温《卡萨布兰卡》无疑带来一片心灵的净土,给观众一次审视自己灵魂的机会。《卡萨布兰卡》中只有真情挚爱,没有世俗背叛。伊尔莎幸运遇上了两个同样优秀的男子,她爱上里克,那是因为她以为自己的丈夫已经遭遇不幸;她离开里克,那是因为她得知丈夫身受重伤需要仔细的照料。
温柔的情意和火热的情欲有着本质的区别,伊尔莎“爱上”与“离开”都是事出有因,绝非单纯的个人欲望。里克“为情所伤”,不再从事原有高尚的事业,却不失善良的本性,在自己的咖啡馆里急人所急,助人为乐。乱世之中,爱情更加珍贵稀有,一份真爱让里克在面临与爱人生死离别时,选择“牺牲”自己,目送着爱人离去。在机场的诀别场面过后,让我们体会到惟有真爱才能给里克“牺牲自我”的勇气,给他放弃报复与责难的力量。
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生姿态同样适应于我们的爱情,如果我们发自内心的爱一个人,就会甘为这个人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也只有这样的爱才能祛除内心小我产生的私欲,才能让美好的生活更加让人珍惜和留恋。
【智慧辞典】
人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荷,轻易不肯放下,自谓为“执著”。执著于名与利,执著于一份痛苦的爱,执著于幻美的梦,执著于空想的追求。数年光华逝去,才嗟叹人生的无为与空虚。
31《超级插班生》
——生命的长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要丰富多彩
【背景资料】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罗宾·威廉斯
珍妮弗·洛佩斯
戴安·莱恩
比尔·考斯比
类型:剧情/喜剧
片长:109分钟
如果有部片子能让你开心地面对生活,我建议你去看这部《超级插班生》。
曾执导过《教父》、《现代启示录》、《对话》等大片的“电影教父”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一改以往风格,与大牌喜剧明星罗宾·威廉斯合作,拍摄了这部轻松而又严肃的通俗文艺片。
【看电影】
课堂上,老师给大家出了一个“你长大后要做什么?”的作文题,正常同学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罗宾在心里的答案只有一个:求生。
话说一对夫妻在狂欢时早产生下了一个儿子,他才3个月就提前来到人间。刚出生没有多少天医生就判定他将是个特殊的孩子,他的生理生长速度是平常人的4倍!也就是说,1岁的时候他看来像是4岁,10岁的时候看起来像是40岁。我们再一次在镜头前看到10岁的罗宾时他已经是40岁的样子了。不同的是他还是个孩子,非常淘气,童心一片。为了不让邻居看到这个“怪物”,父母一直把罗宾关在家中,当然他很愉快,因为有慈爱的母亲与他在一起,并且天天陪他玩耍。
有一天他们请来的家教坚决拒绝继续来上课了,没有其他原因,这个老师认为应该让这个孩子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去上学。
就这样父母带着试探把孩子交到了学校。所有非正常人遇到的问题几乎罗宾都遭遇了,嘲笑和辱骂是最常见的,但最后罗宾以他可爱的天性还是获得了大家的喜欢。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当40岁的罗宾向漂亮的老师要求一同参加晚会时,老师以师生不能这样交往拒绝了罗宾。
由于心理上的打击罗宾竟然出现了心肌梗塞,并且住进了医院。父母重新把罗宾关进了家里,但是同学们已经不能没有罗宾,于是罗宾又回到了学校。因为即便在小屋子里颐养天年,那与死又有什么两样呢?
这一天,老师给大家出了一个“你长大后要做什么?”的作文题,正常同学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罗宾在心里的答案只有一个:求生。当他20岁的时候,他其实就应该是一个生理上80岁的老人。这意味着他活不了多少年。
电影在中学的毕业典礼上结束了。那时候罗宾已经是一个17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作为学生代表,颤巍巍的罗宾发言说:人活着,长度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内容要丰富多彩。
【人生悟语】
一个快速衰老的生命,经历了人生所需要的所有波折,也体味了该体味的人生百态。杰克是个不正常的儿童,细胞生长速度是普通儿童的4倍。这就意味着,当他10岁上小学的时候,他已经长得如同40岁的人了。杰克被同班的同学排斥,被同学讥笑为“怪胎”。可是,他勇敢的面对挫折,努力的和别人交流,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友谊。
杰克的同学在文章中写道:“他像一个完美的大人,因为他的心依然童贞幼稚无邪。他不怕学习、不怕尝试,不怕见陌生人。他言行一致,不矫揉造作。他努力做到最好,不是为在邻居或是同事之间炫耀,而多数大人却不是这样。更重要的是,他比那些年长的大人更知道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好朋友。”
转眼就要毕业了,杰克已经老态龙钟,在毕业典礼上他这样说到:“在快要结束人生之际,我希望珍藏所有美好的时光,忘掉所有的不愉快。我们会开始想像未来,思索我们大了会做些什么?10年之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不要忧虑这些,到最后,谁的日子也所剩不多,因为人生稍纵即逝。假如你意志消沉,不妨仰望一下夏日的星空,看繁星在绒绒般的夜空闪烁,看一颗流星划过黑暗将黑夜照成白昼。这时,许一个愿:让你的生命无比璀璨!”
看着想必从来没有赶上恋爱结婚就要死去而依然快乐的罗宾,似乎给我们平常人一点心理安慰:起码我们的生活比他已经丰富多了,因为我们不曾被关在小屋子里那么多年。知足吧,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影片给人启迪的是人生短暂,须珍惜光阴。
【智慧辞典】
一个人要活多久才算值得?永生?还是80岁、40岁?其实没有人会觉得能活够。但一直是枯燥无味的人生,即便千年又有什么意思呢。是的,丰富多彩才有意义,或许正是死亡造就了短暂生命的不朽色彩。
32《那山那人那狗》
——永驻心头的风景最美丽
【背景资料】
导演:霍建起
主演:滕汝骏
刘烨
类型:剧情
片长:93分钟
这部影片改编自彭见明的同名小说。本片获得1999年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男演员奖,第23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观众最喜欢的影片大奖,第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孔雀奖,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奖,2001年度“日本电影笔会”最佳外国影片第1名,“日本电影艺术奖”最佳外国电影奖,“每日电影奖”最佳外国影片第1名,日本《电影旬报》最佳外国影片第4名,“电影银幕”最佳外国影片第4名等多项大奖。
【看电影】
父亲是一位乡邮员,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今天就要退休了。儿子接班当了乡邮员,还走父亲走的这条山路,今天是上任的第一天。父亲把儿子整理好的邮包又整理了一遍,叮咛复叮咛,但儿子听得并不专心。该上路了,常年跟着父亲送信的黄狗”老二”怎么也不肯跟儿子走,父亲决定陪儿子走一趟。儿子心里有点嘀咕:遇到工作上的事,谁听谁的?
山路弯弯,晨雾漫漫,老二熟门熟路地跑在前面,儿子渐渐感到肩上邮包的分量,更让他感到为难的是,不知道该和父亲说点什么。父亲常年不在家,长这么大,他“爸”都很少叫一声。两人就这么别别扭扭走了一阵,休息的时候。儿子让父亲回去,两人话不投机。
终于进村了,儿子有些兴奋,因为父亲说过,村里人可以几天不见县长,不见他可不行。但是儿子期待的热烈场面并没有出现,大家对他们的到来习以为常,走进空荡荡的村委会,儿子的情绪有一些低落。
一路上,儿子边走边唱。父亲总是提醒他注意脚下。快到另一个村子的时候,父亲拐下一条小路,来到独自生活的五婆家中给她送“信”,五婆眼睛看不见。但每天都在等在外面工作的孙子的来信,父亲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安慰她,父亲要求儿子以后也要这么做,儿子却认为五婆的孙子应该尽他应尽的义务。父亲内心觉得儿子和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大一样。
夜幕降临,父子二人来到一个侗族山寨,赶上了一场热闹的侗族婚礼,父亲喝醉了,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儿子也陶醉于侗族姑娘响亮的笑声。
要过溪了,父亲提醒儿子要在铺满青苔的石头上站稳脚,儿子不让父亲再下水,执意背他过溪,湍急的溪流中,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忽然消失了,他们几乎同时感觉到对方对于自己的意义,感觉到这些年来积存在心中的很多东西。
虽然对一些问题父子两个的看法依然不尽相同,但是话题似乎多了一些,当儿子说起母亲总是在守望中生活的时候,他发现父亲内心深处积蓄着很少流露的丰富情感,在对同一个女人的思念中,父子的感情在默默地交流。
起风了,山路崎岖。读函授的转娃准时等在坡上,父亲告诉他以后是儿子登山了,不要再等了。转娃说,你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不能让你儿子再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儿子这时才真切地体会到父亲这一辈子默默无闻,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桥头之上,风吹雨淋,儿子执意让父亲多歇一会,决定独自奔往下一个目的地,就在他整理邮件的时候,几封信被风吹走了,父亲一下子就扑了上去,老二在紧要关头一跃而起叼住了那些信。
在山里的最后一个晚上,儿子向父亲交代一些家里的事情。父亲发现儿子其实很成熟了。远远地,又看到等在桥头的母亲熟悉的身影了,但两个人的心情都和以往不同。
又是一个该进山的早晨,儿子在父母的交谈中醒来,父亲的心思让他感动,催他上路。
【人生悟语】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用颜色渲染感情的电影,仅是片中葱郁连绵的大山便已经让人陶醉了,再加上影片音乐的渲染,更是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中。尤其让我感动的是片中所描写的父子亲情,是那样的自然,那样亲的切,充满了人性的温馨。
影片中那像一首轻灵得像山涧清风的背景音乐,那水墨般萦绕在山中的绿的底色,那像湖水一样平静如琼汁一样的亲情足以让人沉醉其中
《那山那人那狗》有一种淡雅的哲学意境,但又不需要你有理论准备,只要用眼睛和耐心足矣,它最终给你的是一份绿幽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