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内心交错着不安、惶恐、焦虑等心情时,还能一步步前进的人,才能赢得成功。
为了生存,一定会遇到种种烦恼和不安,而为了活得更充实,就更不能逃避问题。只要能视眼前的险阻为动力,接受各种考验,并努力向前迈进,才能开拓出更舒坦的前途。
要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这种坚强的意志力与努力不懈的行动,绝对必要。
四、利用压力
压力无处不在而又不可避免,有的人被压力击垮而一蹶不振,而有的人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更有效率。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前者是消极地面对压力,而后者却对压力进行有效地运用,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自我控制,有条不紊,即所谓因势利导。你不快乐,你必须先对你的思想来一次彻底的改造,进而才能彻底享受人生的乐趣。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了愤懑、怨恨、自私或者自暴的思想,当然一切快乐的光芒就无法穿越。
1.引爆情绪
若想激起某种特定的情绪,最主要的做法就是启动你的记忆细胞。令人惊讶的是这类细胞十分容易受到启动。以恐惧为例,借由感官刺激便可启动恐惧的生理作用。例如,在昏暗的停车场中,远远看见车旁有个黑影;听到部门同事将被裁掉的谣言(你料定自己也在被裁之列);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感觉有一双手伸到你的皮包里等,都会激起恐惧。甚至一股微弱的烟味也会使你胆战心凉,因为它使你联想到经历火灾的往事。感官知觉会启动生理机能,一旦觉察危险降临,恐惧就会浮现。
但是,如果明知危险不会降临,为什么还会恐惧呢?例如,在电影院观看“佛罗纪公园”时,观众都知道自己安全无虞,不可能被伤害,但还是会感觉到被恐龙追赶的恐惧?这是因为大脑的杏仁核被银幕的影像所骗,发出了恐惧警报。虽然理性大脑明知,眼前所见只是电影,恐惧的记忆细胞却被启动了。同理可证,当你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书、听人讲故事,或听到某种音乐的时候,杏仁核也会发出恐惧警报。甚至你只要想着某件恐怖事件的景象、回忆过去的恐怖经历,或是假想将要发生的恐怖事件,都能启动恐惧的记忆细胞。即使你的理性和逻辑思考都知道,可怕的事情并未发生,你的生理机能仍会急忙展开保护行动,帮你作好逃命的准备。
1983年艾克曼有了重大的发现,若能按照恐惧、愤怒、厌恶、悲伤、惊讶、愉快等情绪流露时的表情,牵动脸部肌肉,就可以使自主神经系统趋向这些情绪作用,由于脸部肌肉的刻意改变,心跳、血压和皮肤的温度都会因此而改变。此后,利文森等多位研究者也相继证实,身体的动作、姿势和表情可以激发与目标情绪相关的生理反应。
综合上述得知,引爆情绪的力量有四种:
(1)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
(2)看电影、电视、戏剧、书报或听故事的假想经验。
(3)回忆过去或假想未来发生的事。
(4)以动作、表情、姿势模仿情绪发生时的状态。
强韧训练的宗旨是凝聚适当。有益的情绪反应,以便面对生活中日复一日的压力。为了让感觉随叫随到,为了能在精疲力竭时还能体谅子女的心境,或是保有上健身房的动机,你必须学会操控情绪开关,让杏仁核启动正确的生理作用。可是,以上的四种引爆力量,你该采用哪一种呢?等候真实经验降临是行不通的,借助于电影、电视、书报或歌曲也不切实际。
2.以意向指挥生理机能
1928年“体验派表演之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谈过同样的问题。此后的20年中(他于1938年逝世),他成功研究出一套驾御情绪的方法。1962年,生理学家兼苏联科学院院士席莫罗夫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方法与情绪生理学》的文章。史氏认为,指导演技的最终目标在于教演员学会操控灵感。如果演员想感动人,不能只靠装模作样,必须能以意向指挥生理机能,驾御自己的情绪。
文章写道:“我们很佩服史氏当时对生理学就有这么深的认识,他的思想深受心理学大师巴甫洛夫的影响。”在他看来,演员首先必须明白感情必须是真的,不能作假。演员的感官、想像力、直觉和肌肉必须合力营造出真的情绪,其中又以肌肉最为重要。史氏主张的表演法是设想具体的意念或景象,搭配肢体和表情。一旦演员完全专注,想像与身体共同融人角色,真的情绪就会出现。史氏教导演技的经验愈多,就愈重视肢体动作对情绪的带动力。他也渐渐发现,人的情绪似乎存于身体的肌肉中,而且情绪的微妙多样,不亚于身体的动作。
在此做个小小实验。
假设现在告诉你:“若能在两分钟之内唤起自己悲伤的情绪,就可以获得奖金200美元。”这听起来很像是电视节目的整人新招吧!想得到200美元吗?你就必须在两分钟之内把生理机能导向悲伤,不但要让人看得出来,而且流泪才算合格。注意,必须是悲伤的眼泪,大笑或疼痛所流出的眼泪都不算。当心理医师威廉·詹姆斯对学员公布这个办法时,有3成的人举手表示,自己能在两分钟内流下眼泪。
接下来,指导者提出的问题是举手的学员当中几位几乎从来不哭的人,然后告诉这些人,他们赚到这200美元的机会几乎等于零,因为情绪和相伴而来的生理机能与肌肉很相似,愈常刺激愈强壮,愈常活动愈灵活。所以,最近才哭过的人比较有希望赚到200美元,如果问以此类推,有多少人认为自己能在两分钟内发脾气?结果指导者全体都会举手。愤怒的机能为什么这样灵活?因为我们一年到头都在演练啊!
为了确知自认能在两分钟内流泪的人究竟有多少把握,指导者故意增加这个实验的挑战性:“在两分钟内流泪的人,就能得200美元,做不到的人就得给我200美元!”
坚持举手一试的人马上锐减。此时的局面就像是职业运动比赛,球赛延长,你这一队恰有罚球机会。如果都罚中,可以反败为胜,如果罚不中,便输了这场球赛,而已输球队会遭淘汰,甚至会赔掉你和球队续约的机会。这种时候,你敢自告奋勇吗?
50位学员中,一定会有一两个人把握十足,胆敢冒着输掉200美元的风险,来证明自己的本事。指导者就请他们到讲台上,面对全场表演,拿出秒表后随即宣布,游戏规则又改成“上台的两个人若表演失败,不必给我200美元”,两人一听,都显得如释重负。这时候,我要他们把脸部肌肉往微笑的方向牵动,好像正感到得意愉快的样子。然后他们就要在两分钟之内,迫使自己悲伤流泪!
200美元还没有被学员赚去。上台学员的表现都和他们自己原先的预想相去甚远。理由很简单,学员在上台后已经先展示愉快的微笑,若要在随后的两分钟内伤心流泪,就没那么容易了。
由上面的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情绪根植于生理,两者不可能一分为二。情绪不仅仅是大脑之内的活动,身体的每个细胞都会接收情绪,传信的通路都是双向的。人脸上的肌肉可用来表达现在的情绪,也可以用来把讯号传送给大脑,改换既有的情绪状态。
姿势呈现的不仅是驱体的平衡,也表达出心理的状态。想想你疲倦沮丧的站姿,肩膀下垂,仿佛要垮下来似的。这种姿势表示你的身体向地心引力认输,也表示你的情绪跌到谷底。
3.时时不忘表演自我
人们通过与职业网球选手相处,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比赛进行中,每次得分之间的空档,就是真正的行动时间。表面看来,这个没有挥动球拍的空档似乎并不重要,其实却是调整适当情绪的重要机会。善战的强将会利用这个机会瞄准目标,表现出“良好情绪”。竞争力不济的选手则只能照实表达自己当时的情绪,好坏听天由命。有大将风范的选手会发动表演技巧,趁机给自己打气,准备争取下一分。如果方才失了一分或是很费力才得了一分,他们会立即摆出自信、从容不迫和进取的姿态,哪怕只有几秒钟,也可以阻止负面情绪妨害自己的大事。
曾称霸世界女网坛的艾芙特就是一位极佳的表演者,职业女网史上能像她这样叱咤风云的名将寥寥可数。不过,和同期一些不甚出色的选手相比,她的天赋条件倒也平平,脚步不够快,没有过人的运动天赋,为什么却能够所向无敌?一般网球选手若是挨了一记不利的判决,或是在重要时刻打出坏球,往往情绪大乱。艾芙特却能不动声色,从容冷静继续应战。此外,她也不会让球场上的巨大压力影响自己的情绪。艾芙特时时遵循保持一种“良好情绪”的原则,这使她得以把潜力发挥到极点,呈现出最完美的自己,并在身、心承受无比压力的情况下,常保健康,避免受伤,而且始终热爱网球运动,至今不衰。
心理医师曾经仔细看过上百卷艾芙特球赛的录影带,任何一个镜头停格,都会看到她毫无瑕疵的“表演自我”:肩膀挺直、抬头挺胸、目光炯炯有神。不论这局比赛是赢是输,她永远是胸有成竹的模样。她从来不作垂头状,从来不喃喃怒骂,从来不显露疲态,从来不与裁判或对手作无谓的争执。艾芙特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她的表演技巧。她能在强大的压力下,随心所欲指挥自己。这不是天生的技能,而是后天锻炼而成。
五、缓减压力的艺术
压力可以把你击垮,也可以使你重新振作。这取决于你如何去看待和处理困难。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尔曾说:“压力如同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遇到压力时,如果握住刀刃,就会割到手;但是如果握住“刀柄”,就可以用来切东西。要准确握住刀柄,可能不容易,但是还可以做得到,这其中有很多方法和技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冷静,尽量沉着应对。
1.不让观点左右情绪
改变看事情的观点,生化机能也会跟着改变。如果能把被你认为心理变态、无理取闹的上司和同事,转变成对你有益的磨练力量,你心中的怨恨就会一扫而空。如果能把塞车的时间,当作对个人有益的独处机会,塞车也就没那么可怕了。换一个角度看工作,不但会让困扰神奇消失,也能让“良好情绪”随时待命。切记“良好情绪”是一种无困扰的反应。人若意识到威胁,不论是真有其事还是纯属虚构,脑内会立刻放出有毒的化学物质。大脑杏仁核一旦将这类经验视作负面,而且备用的反应方式有限,你就只能表现出最负面、最有害的反应。为了顺利转换看事情的观点和情绪反应,不妨参照前文曾经介绍过的例行仪式、表演技巧和心理准备训练。
以下是美国的一位生活节奏极快、承受压力极大的金融顾问转换观点的亲身经验:
说来奇怪,我的确觉得纽约比以前可爱多了。以前令我不耐烦的事,现在我都能容忍。周五晚上的事就是个实例。当天的餐会很晚才结束,我和一位公务伙伴从纽约搭计程车到格林威治。这次餐会本来应是一次盛事,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以往若是碰上这种出乎意料的失望,我早就一肚子气了。当时我俩都在计程车上打盹,醒来才发现,司机不是迷路,就是根本听错我们的交代。总之,那位同行的伙伴平常都很沉得住气,行事圆滑,此时竟然大发雷霆。我反而心平气和劝他息怒,好像两人角色对调了一下。下车后,我离目的地尚有好一段路,还得提着两个大包。可是,我不但没有一点火气,只是自觉比以前从容冷静,容忍压力的程度也全然不同。
2.了解事情的真相
真正左右情绪的未必是事实真相,而是你眼中所见的事实。你的观点仅显示出你接受资讯的范围。以下是泰利的处境,你不妨注意自己的情绪如何受到这些事实牵动。
事实:泰利的妻子在产房即将分娩他俩的第一个孩子,泰利却没到医院来。他妻子心慌意乱。你对泰利有何感想?
事实;泰利在赶往医院的途中卷入重大车祸。现在你的感想如何?
事实:泰利之所以卷入车祸,是因为他服用过量的镇痛剂。你对于他的评价如何?
事实:泰利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为了要开车去医院,他必须服用大量的镇痛剂。现在你对他的评价又如何?
事实:泰利明知妻子随时可能临盆,却偏在此时和友人相约去度周末。他出发赴约时,关节炎并没有发作。现在你的情绪如何?
事实:这位友人是泰利最好的朋友,他不久前经商失败,陷入极度消沉。泰利担心他想不开,所以约他共度周末。现在你的情绪又如何?
你的看法和情绪会随着获得的资料而改变,如果希望自己的情绪反应适中,就必须先弄清事情的真相。
3.应有适时的享乐
加勒比海地区盛行的闲荡是一种无所事事、问心无愧的艺术。当地文化对于这种定期摆脱压力的行为相当肯定。它的方式包括一切健康的享乐,目的在于暂停日常的工作压力,让身心得到缓解。布卢姆菲尔德和库柏在合著的《暂停的威力》中有以下的描述。
暂停时间和终场时刻并不相同。闲荡的根本用意在于转移,离开马不停蹄的日常生活——愈彻底愈好,至少五分钟,让身体释放紧张,让头脑、感官和情绪享受这片刻的美好。
同时书中严正警告,不可一再把自己逼入疲劳过度的境地。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员弗兰纳里发现,有些人之所以抗压的能力特别强,关键在于他们能自行“解套恢复”。定期为自己安排15分钟缓解时间的人,情绪不稳与罹患疾病的比例最低。在缓解时间里可以做的事包括听音乐、做运动、静坐、玩游戏或散步。
不论是缓解时间、解套时间,还是调养时间,意义都一样。想在高压环境中保持身心健康,就得遵循恰当的调养恢复周期。
东尼是一家大型宠物食品公司的区域业务经理,曾参加过为期两天的强韧训练。6个月后,他写信告诉辅导员,他已被调回公司总部,负责整个业务区的行政事务,这个业务区涵盖美国全境的一半。下面是东尼对大家说的一段话:
近4年之久,我被头疼和结肠炎整得苦不堪言。我对工作向来得心应手,可是压力是日复一日,我开始觉得力不从心。后来,我在观念上求得突破把强韧和恢复连为一体。以前我总认为,调养恢复是能力不济的表现,是浪费时间。当我理解恢复的功用和重要性后,生活有了一番调整。我只不过在一天之中,为自己安排几次高品质的暂停时间,一切就改现了……同事都问我怎么会有180的转变。我不像以前那样容易急躁……对我而言,散步、听音乐和吃东西通常都是最强效的打气方式……我已经将近5周不曾头痛,结肠炎也日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