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欧洲音乐的发展与交响乐作品欣赏
15257500000012

第12章 交响音乐的概念与管弦乐队(2)

竖琴(harp<英>;arpa<意>)是一种古老的拨弦乐器,约在巴比伦时代就已出现,1850年左右成为管弦乐队中的乐器。现今的竖琴为木制,形似三角形,竖立,共有47根弦,七个脚踏板,每一个踏板控制一个音。音域约为六个多八度(C1-g4),它的音量不大,音色晶莹、柔润,较为空洞,尤其擅长演奏琶音(琶音:急速地先后奏出同一和弦中的各个音)和滑奏(也称“刮奏”),模拟流水声、海浪和营造虚幻的氛围等等。

(2)钢琴

钢琴(piano<英>,pianoforte<意>)约在20世纪后用于管弦乐队,在乐队中只起辅助性的作用,如在鲜明有力的节奏中,在加强乐队的力度、强调重音时,在增添色彩时才加以使用。

(3)钢片琴

钢片琴(piano<英>,pianoforte<意>)是用槌敲击钢片发音,1886年由奥古斯·米斯泰尔在巴黎发明。它的外形像小型的立式钢琴,由多条钢片排列成键盘式样,并有简化的钢琴机械装置。音域从c1开始约有四个多八度,发音轻柔、短促,力度很弱,善于表现崇高的意境、幻想、仙境等音乐段落,是管弦乐队中最安静、优雅的乐器。1892年,柴科夫斯基在舞剧《胡桃夹子》中首次使用钢片琴。

(4)木琴

木琴(xylophone<英>;xilofono<意>)是由一组有一定音高的、不同长度的扁形硬木条排成两列,放在一个框架上,用两根小槌敲击发音。通常木琴的音域约为三个多八度(c1-g4),它的音色清脆、响亮,但有些干枯,擅长表现欢乐、幽默的情趣。木琴是非洲音乐的主要乐器,约源于东南亚或大洋洲,18世纪从缅甸传入中国。1874年圣·桑在所作交响诗《死之舞》中,把它作为管弦乐队中的乐器使用,充分发挥了其特殊音色的作用。

(5)管钟

管钟(chimes<英>;campane<意>)也叫做排钟,最初是由大小不同的一排钟组成,现今改为悬挂在框内的一排金属管,用槌敲击演奏,发音响亮,音域为c1-f2。

(6)钟琴

钟琴(companette<意>;glockenspiel<德>)也称铝板钟琴,最初是由很多铜钟组成的,后来用金属板代替了铜钟,现今多采用铝合金板制成,因此称为铝板钟琴。它是由20多条铝板排列成钢琴键盘式样,用槌敲击发出声音,音色如银铃,有较长的余音,像回声,也有闪光之感,音域约为一个半八度(g2-c4)。18世纪成为管弦乐队中的乐器。

(7)管琴

管琴(tubaphone)结构与钟琴相同,但以金属管代替钢片,音域约为两个八度(c2-c4),声音比钟琴柔和。主要用于军乐队,也用于管弦乐队。

三、管弦乐队的编制与排列

1.管弦乐队的编制

管弦乐队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的需要有编制上的不同,常用编制有小型、中型、大型三种。

小型是指单管编制的管弦乐队,中型是指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大型为三管以上编制的管弦乐队。所谓单管、双管、三管等编制,都是以木管乐器作为依据,如木管组中的乐器各为一件,即为单管;各为二件即为双管;各为三件即为三管,依此类推。其他各组中的乐器则根据音响平衡的需要,以一定的比例出现。

2.管弦乐队常见的演奏排列方式

四、在作品中了解管弦乐队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浦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

<英国>布里顿(1913-1976)

这首乐曲是英国作曲家布里顿受英国教育部的委托,为科教纪录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写的音乐,1946年完成并在英国首演。演出后的反响非常热烈,作品不仅对普及音乐和人们了解管弦乐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以非凡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听众,如赋格曲主题的多调性色彩,浦塞尔主题精致、多样化的变奏,主题每次出现时不同调式色彩的变化,声部之间和谐的交织与结合关系,娴熟、细腻、精美的对位法技巧和完整严谨的曲式结构等,这一切都使音乐生动、丰富、绚丽多彩,成为音乐会中经常演奏的着名曲目之一。

全曲由两个主题和它们各自的发展变化构成。第一个主题采用17世纪英国着名歌剧作曲家浦塞尔(1659-1695)所作的戏剧配乐《阿布德拉扎》(又名《摩尔人的复仇》)中的一个主题;第二个主题是布里顿本人所写的赋格曲主题。乐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浦塞尔写的主题。音乐缓慢庄重,由全体乐队和各乐器组演奏,使听众熟悉和感受管弦乐队全奏的效果,以及每个乐器组发出的音响色彩。演奏主题的顺序为:1.乐队全奏2.木管组3.铜管组4.弦乐组5.打击乐器组6.乐队全奏。

浦塞尔的主题

(第二部分),浦塞尔主题的变奏。在这段音乐中,各种乐器分别对主题进行多样的变化展开,目的是使听众熟悉每件乐器特有的声音色彩。需要提醒的是:当主奏旋律的乐器出现时,其他乐器起着伴奏和烘托的作用。演奏旋律的乐器依次为:1.长笛2支;2.短笛插入,与长笛相交替;3.双簧管2支;4.单簧管2支;5.大管2支;6.小提琴组;7.中提琴组;8.大提琴组;9.低音提琴组;10.竖琴;11.圆号4只;12.小号2支;13.长号3支;14.大号;15.定音鼓5只;16.大鼓和钹;17.铃鼓和三角铁;18.小军鼓和梆子;19.木琴;20.响板、铜锣(先后出现);21.鞭子。最后,全体打击乐器与弦乐合奏。

第三部分,布里顿本人写的赋格曲主题与赋格曲。乐器演奏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由各种乐器分别奏出赋格曲主题,每件主奏主题的乐器出现后,都不停止地向前奔腾,渐渐地,汇集而至的乐器越来越多,形成绚烂多彩的音响洪流,将乐曲推向高潮。这段音乐的主题轻巧、活泼,以活跃的气氛锻炼听众对各种乐器音色的敏捷反映,以及在乐队的音流中辨认出各件主奏乐器。演奏主题的乐器依次为:1.短笛;2.长笛;3.双簧管;4.单簧管;5.大管、木管组全体;6.小提琴;7.中提琴;8.大提琴;9.低音提琴、木管组和弦乐组;10.竖琴;11.圆号;12.小号;13.长号和大号、打击乐组和弦乐组。

布里顿的赋格曲主题

第二段,浦塞尔主题与赋格曲主题同时出现。在这两个具有鲜明对比的主题旋律音响中,音乐情绪极为高涨,达到全曲的最高峰。这时,轻巧活跃的赋格曲主题由木管组与弦乐组共同演奏,庄重稳健的浦塞尔主题由铜管组与木管和弦乐的低音乐器一起奏响,在乐曲尾部,打击乐器敲奏的赋格曲主题节奏更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全曲在辉煌灿烂的音响中结束。

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Britten,1913-1976)是20世纪着名的英国作曲家、指挥家。他的父亲是牙科医生,母亲喜欢唱歌。5岁起小布里顿对作曲产生兴趣,7岁开始学习钢琴,11岁师从英国作曲家布里奇(1879-1941)学习作曲,17岁进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入学两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到第四个年头上,由于不满足学院的作曲教学而辍学。22岁起为一些纪录片谱写音乐,并创作乐曲,其中较为着名的是他为弦乐队写的《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1936)。1939-1942年他旅居美国,创作方向由器乐转向以歌剧和声乐曲为主。回返英国后,担任英国歌剧团指挥。1945年以后,重要作品不断涌现,歌剧《彼得·格里姆斯》(1945)为英国民族歌剧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也确立了他作曲家的地位。此后《卢克莱修受辱记》(1946)、《阿尔贝·埃林》(1947)、《比利·巴德》

(1951)、《旋螺丝》(1954)、《仲夏夜之梦》(1960)等15部歌剧相继问世,进一步巩固了其英国歌剧作曲家的地位。此外,他较为重要的作品还有:清唱剧《浪子》(1968),合唱《战争安魂曲》(1961),男声独唱《小夜曲》(1943),管弦乐《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安魂交响曲》

(1940)、《大提琴交响曲》(1963),室内乐《英国组曲》(1975),等等。

布里顿的创作以英国传统音乐为基础,纳入了无调性和多调性的现代作曲技法,作品均衡、优美而多于变化。由于其歌剧创作的成功,他被誉为是在亨德尔和浦塞尔逝世后英国第一位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同时在器乐领域留下的不朽之作也得以广泛流传。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前苏联>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普罗科菲耶夫最着名的作品之一,写于1936年,是应莫斯科中央儿童剧院的邀请而作,演出后受到热烈欢迎,不仅成为儿童接受音乐教育的入门曲目,对成年人的音乐普及也十分有益。作品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少先队员彼得在小鸟的帮助下,用智慧捉住了凶恶的狼,颂扬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和不畏凶险的勇敢精神。

乐曲采用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演奏,为便于理解,每段音乐都配有解说词。音乐中有很多主题,每个主题代表一个“剧中人物”,都用一件擅长于表现它们的乐器来演奏。因此,熟悉各个主题和相应的乐器,是理解这首乐曲的前提。为此,在全曲开始前,先向听者介绍每个“剧中人物”。

(1)小鸟

小鸟活泼好动,总是快活地飞来跳去,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小鸟的主题采用快速旋转式的旋律,表现它愉快地上下跳跃和飞翔,同时采用倚音装饰音和短促的顿音,以及长笛高音区清脆、透明的音色来模仿小鸟的叫声。

(2)鸭子

鸭子体态肥胖、笨拙,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嘎嘎”的叫声更有特点。鸭子主题以缓慢的速度和优美的旋律,来描写它可爱憨厚的形象,同时用双簧管略带鼻音的音色演奏,这样在声音上与鸭子扁嘴里发出的叫声更为相近。

(3)猫

猫有一双晶亮的眼睛,尤其在寻觅时更显露出机敏。猫的主题短促,以顿音演奏为主,透露出警觉。单簧管低音区带有空厚的音响色彩,形象地刻画出它机智和伺机而动的神态。

(4)老爷爷

老爷爷动作迟缓,步履蹒跚,声音苍老、低沉,讲话絮叨,还易发脾气。老爷爷的主题采用缓慢的速度,不断重复着的音和不时加重某个音,以及音调间短促的休止符(见主题后半部),同时用大管低沉苍凉的音色演奏,呈现出年迈、讲话啰嗦和说话上气不接下气,以及倔巴的老人形象。

(5)狼

狼凶狠、贪婪,对人和各种动物威胁极大。狼的主题是用三只圆号奏出的和声音响造成恐怖阴森的气氛,其中小二度音程和减三和弦的不协和音响,对气氛的营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种音响还会使人想到狼的嚎叫声。

(6)彼得

彼得是一位勇敢的少先队员,他聪明、活泼。彼得的音乐主题采用行进的速度、活泼的音调和节奏,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塑造和突出了儿童天真无瑕、好动和自信的性格特点。

同时以弦乐四声部的形式进行演奏,增加了音乐的丰满性。

(7)猎人的枪声

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采用叙事、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栩栩如生地呈现出一个童话故事。下面一边讲述故事内容,一边介绍音乐。

(第一部分)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后门,来到空旷的绿草地上,弦乐四声部演奏着活泼、富有朝气的彼得主题(见例2-8)。在一棵高高的树上有一只小鸟,它是彼得的好朋友,看见彼得走来,高兴极了,唧唧喳喳地叫起来:“周围的一切多么安静呀”,长笛模仿着小鸟的啾啾声和欢悦飞翔的样子,奏出小鸟主题(见例2-3),小提琴、双簧管、单簧管先后为它伴奏。随后,一个悠闲舒缓的旋律在弦乐声部响起:

这抒情柔美的音乐,仿佛使人联想到和煦的阳光、松软的草地。接着,小鸟主题与彼得主题轮流出现,好似两位好朋友在草地上交谈。

彼得出来时忘记了关上后门,只见一只肥胖的鸭子摇摇摆摆地溜了出来。鸭子可高兴了,它想:这下可以到草地上的池塘里去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了。双簧管以它略带鼻音的音色奏出隐含哀伤的鸭子主题(见例2-4),木管和中提琴为它伴奏。这时,调皮的小鸟看到了鸭子,长笛轻奏了几声。之后,鸭子的主题又一次响起,它大摇大摆地走在草地上,木管和弦乐为之伴奏。小鸟注视着鸭子,偶尔发出啾啾声。过了一会儿,小鸟实在忍不住了,从树上飞了下来,落到鸭子身边,抖了抖翅膀,翘了翘尾巴,对鸭子说:“你算什么鸟呀?

连飞都不会!”鸭子不服气地说:“你算什么鸟呀?连游泳都不会!”说着扑通一声就跳到池塘里了。这段对话音乐是由弦乐和木管演奏的,最后是两只圆号奏出鸭子跳入水中的声响。接下来,小鸟在岸上跳来跳去,不停地叫着说着,鸭子一边游水一边与小鸟争辩,音乐中由长笛表现小鸟,双簧管演奏鸭子主题。以后,它们争执得愈发激烈,笨嘴鸭子哪里是伶牙俐齿的小鸟的对手,它急得嘎嘎嘎一个劲地叫。这时长笛仍奏着代表小鸟的活跃音型,双簧管改为模仿鸭子的叫声。

忽然,彼得紧张起来,他发现一只猫正悄悄地向小鸟走过去,单簧管奏出猫的主题(见例2-5)。猫边走边想:多好的机会啊!小鸟正忙着吵架,我趁机抓住它。“当心!”彼得大声喊道,一个强烈的和弦之后,音乐紧张起来,代表小鸟的长笛用急速的音型从中音区吹向高音区,表示小鸟飞上了树。鸭子看见了,非常生气,它对着猫发脾气,双簧管演奏着鸭子发脾气的短小旋律:

之后,弦乐奏出鸭子生气的“嘎嘎”叫声。接下来,猫的主题又出现了,弦乐以拨奏、钹以轻击衬托着。猫根本不理睬鸭子,它围着大树转,心想:“树这么高,等我爬上去,小鸟也早就飞了。”代表小鸟的长笛不时发出几声恐惧凄凉的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