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律失常:心律的起源部分、心搏的频率和节律以及冲动的传导等任何一项有了异常,即为心律失常。主要表现①过早搏动(期前收缩)。是一种提前的心脏冲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不过老年人发生的机会更多,当情绪激动、紧张、消化不良、疲劳、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均可发生,某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也可引起。②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肌肉不能有效地收缩而是颤动,可以是阵发性,持续时间不长,也可以是持久性的,可连续数月或终生存在,患者多有心乱、心慌、心悸或胸闷的感觉,脉搏可以完全不规则,时轻时重,绝大多数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③心动过缓。当心跳少于60次/分钟时称为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障碍及功能不正常是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心率不低于40~45次/分钟时,常常没有临床表现。
防治:快速性房颤者可用β-受体阻滞药如索他洛尔(甲磺胺心定)治疗,当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时可服用钠通道阻滞药如奎尼丁。
(3)心悸:心脏跳动加速、加强和节律不齐,自我感觉心脏跳动很厉害,心脏部分不舒适等症状。
(4)心力衰竭:由于心脏排血量降低,引起全身组织淤血而产生的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
43.猝死、"过劳死"的发生与防治
(1)猝死:突然意外死亡称猝死。心肌炎、冠心病、严重心瓣膜病、心内膜炎、心包疾病是猝死的病理基础,多表现为左心衰竭、排血量不足而引起的心源性休克死亡。猝死的种类有①婴儿猝死。即婴儿猝死综合征,是婴儿在夜间熟睡时发生的突然意外的死亡,出生1~4个月的婴儿发病率较高,且男婴多于女婴,冬季多见。②青年猝死(马方综合征)。马方综合征患者全身结缔组织,主要是胶原和弹性组织异常,病人特征是四肢、指趾细长,关节松软灵活,多有音乐、体育特长,但40%~60%的病人伴有心血管畸形,其中以主动脉瘤常见,多在剧烈运动后因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美国著名女排运动员海曼就是死于此症。③中老年人猝死。由于过度劳累或激动诱发心肌梗死而猝死,也有的本来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加之过度劳累,如连续打麻将12小时以上,或过于激动,如无故受责、受气而争吵等突发心脏病或脑血管破裂猝死。④无症状猝死。又称青壮年急死综合征或睡眠急死征,多发生于夜间,晚餐过饱、情绪激动、****、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原因。⑤房事猝死。在****中或****后(包括****)发生的突然死亡,原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者,过劳后****、酒后****、过饱后****、婚外****的过度紧张,追求性高潮而滥用"性药"引起的"超负荷****",都是引起房事猝死的原因。⑥毒气猝死。人在短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沼气(甲烷)后所发生的突然死亡。⑦外伤内出血猝死。由于突然外力引起的内出血休克而造成的突然死亡。⑧药源性猝死。因口服或注射药物后所发生的突然死亡。常见的有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过敏性休克猝死等。
(2)"过劳死":由于长期过度的劳累,引发人体心衰、肺衰、肾衰、心肌梗死、脑出血等病造成的猝死,简称"过劳死"。如经常加班、熬夜、休息不好,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甚至引发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如果这种疲劳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身体就可能会出现低热、咽喉肿痛、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超时间工作者,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长时间睡眠不足,自我期望高,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只知消费不知保养,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极易发生。
防治:按人体生物钟规律工作、进餐和睡眠,不要随意改变或取消;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强化三餐营养,只有足量平衡的营养才是保持旺盛精力、抵抗疲劳的最好方法;坚持合理运动;学会主动休息,特别是在重要活动之前要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同时注意做好工间休息,做做深呼吸或欣赏音乐;并对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消除病因。
常生小病可因祸得福,有些病症是对机体的保护
(1)常生小病可因祸得福:①因为带病机体在抵御疾病时,激活了某些免疫细胞,从而积累了相当强的抵抗力和耐受力。常生小病,无疑对机体是一种持久的刺激,致使体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活跃起来,久而久之,还会使人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这对于大病的早发现、早治疗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就以感冒而言,据调查,一年一次都不患的壮年男性,患癌症的机会比经常患感冒的人高6倍。这可能是因为病毒的经常"光顾",使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较多的重要抗癌物质,干扰素;还可能激活某些免疫细胞,使之对癌细胞时刻处于"戒备"状态。据医学家对600多名患者病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癌症患者几乎从未患过流行性感冒;与此相反,经常患流感的人其机体在抗御其他疾病时,积累了足够的"斗争经验",有利于在突发疾病时作出快速反应,减少意外发生。②体弱多病的人深深体会到疾病的痛苦,对健康是生命的本钱的体会更加深刻,所以,他们往往比健壮者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对于运动锻炼更有耐心和毅力。③体弱多病的人深知自己身体方面的缺陷,有较强的健康意识,他们讲究生活的规律性,并注意饮食调配,营养均衡;同时,工作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他们总是在疾病稍有症状或尚在萌芽期时便能及时发现,避免发展为大病或猝死的悲剧。
(2)有些病症是对机体的保护:①发热。体温超过37℃就属于发热,这是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措施,研究还发现,发热时体内温度高出正常组织5~10℃,可能杀死隐藏于人体内不为人知的癌细胞。②发炎。机体受到较强烈刺激后的反应现象,多有红、热、肿、痛、功能障碍等。如当身体某处受伤,感染了病菌或病毒,就会有大量白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杀灭病毒,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即发炎。一旦病菌被消灭,炎症随即消失。③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是机体的快速"消炎"法,对排出呼吸道的炎症分泌物等废物有积极的作用。④呕吐。是为了排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减少吸收。⑤腹泻。是身体在排泄来自食物或其他方面的毒素。⑥流鼻血。通常只从一个鼻孔流出,90%的流血情况一般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实际上这种流血是机体自我"去火"的一种方式。
45.精神病、神经病的发生与防治
(1)精神病:表现为精神错乱和行为异常,亦称精神障碍。目前,我国至少有1亿人患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占疾病总数的1/5。精神病是大脑的感觉、知觉、情感、思维、意志等高级功能发生紊乱,出现以兴奋骚动、情绪忧郁、胡言乱语、神志不清、幻觉妄想、痴呆等精神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症、周期性精神病等。
精神病的临床类型:中毒和急性传染病引起的精神病;慢性传染病引起的精神病(如脑梅毒);血管疾病所致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如早老性);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反应性病态;病态人格(情感增盛型、激情爆发型、衰弱型);神经功能病(精神衰弱、癔症、神经衰弱);精神发育不全(白痴、痴愚、迟钝)等。
防治:心胸开阔,适应社会,遇事要放得下,努力提高心理素质。目前对此病的治疗只能用药物控制,如对以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行为紊乱、情感反应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应首选镇静作用强、控制兴奋躁动及抗幻觉妄想效果明显的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对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识活动明显缺乏、退缩、被动等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应选用具有激活作用的药物,如舒必利、氟奋乃静等;对极度兴奋躁动、拒服药、木僵、自伤、伤人损物者,若无禁忌证,应合并电休克治疗,一般隔日1次,行8~12次即可缓解,以后再予以药物维持治疗。
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指大脑的感觉、知觉、情感、思维和意志等高级功能发生紊乱,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和行为异常。心理疾病俗称心病。心理疾病是精神疾病的范畴,主要包括躁郁症、抑郁症、焦虑症、心理枯竭症、更年期忧郁症等。由遗传及外部不良环境因素所引起。
据统计表明,我国门诊病人中2/3都与心理疾病有关,除去各种心理疾病患者外,还有因各种心理因素而导致躯体疾病的患者。在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杀死亡、100万人自杀未遂。在自杀成功者中,有64%的人患有精神心理障碍,自杀未遂者中患精神心理障碍的比例为42%。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比如考试失手、恋爱失意、婚姻苦恼、工作失误、生意失败、性功能障碍等引起的人格、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的障碍及情感反应,其表现为知觉失常、记忆失常、智力失常、思维和语言失常、情绪失常、意识失常等。
防治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常用药物有帕罗西汀(赛乐特)、三环类药物(如阿米替林)、安定类药物。
(2)神经病: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因炎症、中毒感染、变性、肿瘤以及血管病变而发生的疾病,如脑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脑结核、脑萎缩、脑瘫、脑积水等;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抽搐、瘫痪等。
防治:精神病与神经病都是属神经系统的疾病。但精神病绝不是神经病。神经病的治疗首先应明确诊断,然后对症用药。
46.什么是免疫和免疫性疾病
(1)免疫:是指人获得抵抗疾病能力的过程或人体对某种传染病的不感性,而免疫力即指人类抗御疾病的能力,或者说人体对某种传染病所具有的抵抗力。免疫分为两大类。一是先天性即非特异性免疫,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针对所有病菌和致病物质的抵抗力,包括体表屏障作用、血-脑脊液屏障作用、细胞吞噬作用,体液和组织中的各种抗菌物质等;二是获得性即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获得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无论是自动还是被动免疫,都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类免疫。
自动免疫是人体受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用这种免疫力来对抗微生物。其中的自然免疫力是通过感染疾病而获得的,比如人们患鼠疫、天花、霍乱等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力。自动免疫中的人工免疫,是通过灭活或减毒的微生物(疫苗)诱导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力。这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免疫方法。
被动免疫是不通过感染过程或诱导过程而直接获得的免疫力。它也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类,自然免疫指婴儿通过血液和哺乳被动从母体获得,人工免疫指注射同种或异种抗体获得。在2003年"非典"(SARS)流行期间,用病愈后病人的血清(含有抗御SARS病毒的抗体)对一些患者进行治疗,就是被动免疫中的人工免疫。
(2)免疫性疾病:通常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和免疫增生三类。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庭史倾向,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常见的免疫性疾病:①过敏性休克。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如血清、药物等)发生的强烈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常在接触这些物质后较短时间内发病,可造成严重后果,是免疫性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以静脉注射药发病最快、最重,吸入、口服和局部用药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较少。②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除皮肤有局限性风疹块外,部分病例可有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等全身症状。③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发生渗出、水肿。儿童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宜重点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