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老年护理
12366200000024

第24章 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与临终护理 (1)

第8章 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与临终护理 (1)

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死亡,是一种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当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坎坷,死亡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结果时,医护人员不仅要竭尽全力延长他们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提供良好的护理,使老年人尽可能平静、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第一节 老年人的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及现状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又称临终照顾,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的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医护照顾,它不完全以延长老年人的生存时间为目的,而是以提高生存质量为宗旨,对老年人采取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姑息治疗,以缓解其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维护临终老年人的尊严,使其安宁地度过最后的人生旅程。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

(二)临终关怀的现状

1.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据史料记载,最早的临终关怀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罗马贵族女人Fabida,她在自己的家中为穷人提供衣物和食物,为患者提供照顾,为的是为自己实现“积德行善”的愿望。中世纪的临终关怀多属于宗教团体。20世纪60~70年代由英国人Saunders、美国人Kubler Ross所倡导和推动。

全球第一所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Saint Christopher&aposs Hospice)于1967年在伦敦创立,此后临终关怀发展到欧美各国,20世纪80年代传到日本,90年代传到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我国大陆临终关怀机构成立较晚,1987年7月在天津成立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标志着我国开始步入世界临终关怀研究行列。之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和临终关怀基金也相继成立,同年10月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随后又建立了江桥、普静等16所老年护理院(含临终关怀医院)。1992年,北京市收治濒危患者的松堂医院正式成立。2006年4月成立了“中国关怀生命协会”,标志着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管理社会团体。

2.我国目前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

(1)设置专门机构:如上海南汇护理院等。医护人员配备齐全、设备先进、较专业化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

(2)综合医院中建立的临终关怀病房:目的及作用同专门机构。

(3)家庭临终关怀病床:国外称“居家护理”。主要为希望留在家里与家人共度最后时光的患者服务。医护人员的职责是控制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和感情上的支持,使患者可以与家人在一起,减轻悲痛与孤寂,面对死亡。根据患者情况医护人员每日或每周访视2~3次并全天候服务。

3.影响我国临终关怀的因素从我国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建立,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对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老年临终关怀的机构还比较匮乏,几千年传统死亡文化的束缚,给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消极的影响,许多人不能正确理解临终关怀的真正意义,使临终关怀的发展举步维艰。影响我国临终关怀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临终”概念模糊: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临终”时间难以确定,特别是老年人。美国把能存活6个月以内的病人确立为临终病人,日本把估计只能存活2~3个月的病人称为临终病人,我们国家把预计只能存活2~3个月的病人称为临终病人。而老年人的病情是缓慢发生、发展,并且经常反复,很难确定什么时间是“临终”。其二是对“临终”知识缺乏。医护人员缺乏“临终”知识的专门培训,目前对病人多采取以治疗为主的方式,也没开展对“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临终”教育服务,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伦理教育环境,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给临终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痛苦,同时病人家属的精神也饱受折磨。

(2)经济上所面临的困境是阻碍临终关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资助来帮助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临终关怀的患者不采用价格昂贵的治疗手段,药物也是选用一些相对便宜的缓解症状的药物;临终关怀中,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安慰和指导更为重要,医护人员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心理护理,为此,医院须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但是这些服务项目都是无偿的。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使许多本应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望而生畏。

(3)缺乏应有的死亡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是临终关怀理念发展的障碍:中国人对死亡的认识深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死亡的认识仅仅处于原始的恐惧和痛苦中。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对临终关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的死亡观是“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而以减轻身心痛苦为宗旨”,事实上就是为死亡寻求心理适应,这种心理适应对于临终者的家属也同样重要。此外,对于有些家属来说,死亡却是痛苦的开始,许多人会因为失去亲人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甚至精神长期得不到恢复,这些人同样需要接受死亡教育。因此,在中国发展临终关怀,必须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使更多的人能够真正认识和面对死亡,完善死亡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4)我国目前的临终关怀机构现状: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才开始起步,各种临终关怀机构大都设置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一些大城市,并且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医院少,存在设施差、费用高等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45亿的人口大国来说,目前的临终关怀机构远远解决不了我国老年临终患者的迫切需要。

做好临终关怀,对护理人员也是一个新的考验。临终关怀的理念是以照护为中心、以提高临终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为前提,最终让临终老年人和家属正确面对和接受死亡。

二、老年人临终关怀的意义

(一)提高老年临终者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

由于传统文化的束缚,许多临终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不是在舒适、平静中度过,而是处于现代医疗技术、麻醉、药物的控制下,死亡之前均有接受侵入性治疗等痛苦的经历,充满了恐惧、痛苦和无奈。临终关怀则为临终老年人及家属提供心理上的关怀与安慰,对临终前和治疗无效的晚期患者不使用痛苦无效的治疗方法,而是致力于心理关怀和精湛的护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安详、平静地离开人间,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因此,临终关怀护理是满足老年人“老能善终”的最好举措。

(二)安抚家属子女,解决老年人家庭照顾困难

临终关怀将临终老年者的工作转移到社会,尤其是对临终老年人的照顾,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他们家属和子女的需要。对于一些家庭,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及临终照护经验,临终关怀可以让老年人走得安详,让病人家属摆脱沉重的医疗负担的同时,也安慰了他们的亲属、子女,使其能更好地投身到自己的事业中去,也不至于受到社会上的指责。因此,临终关怀是解决临终老年人家庭照顾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转变观念,真正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临终关怀是人类在观念上的进步。一方面教育人们要转变死亡的传统观念,死亡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科学技术可以延长人的寿命,但无法使人永生,既然人终究要死,就应与生一样。另一方面,从追求优生到优死,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无论是临终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都要坚持唯物主义,面对现实,承认死亡,最大限度地减少逝者的痛苦,真正体现人道主义。因此,临终关怀不仅是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四)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实施临终关怀需要社会支付较多的服务费用,但对于那些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来说,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可以减少大量的甚至是巨额的医疗费用。如果将这些高额无效的费用转移到其他有希望救助的病人身上,它将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建立附设的临终关怀机构,即综合医院内的专科病房或病区,可以解决目前大多数医院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又可以综合利用医院现有的医护人员和仪器设备。因此,临终关怀的兴起为节约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