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老年护理
12366200000022

第22章 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与护理 (4)

第7章 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与护理 (4)

(1)手术治疗:凡确诊为恶性肿瘤,无手术禁忌证者,应及早手术。护理人员应做好围术期护理。

(2)化学治疗(化疗):化疗前向患者说明给药的方法及药物的副作用,使之对化疗反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化疗期间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及血象变化,并给予及时处理。

(3)放射治疗(放疗):向患者说明放疗的目的、方法及副作用,以解除其思想顾虑。对放疗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应给予相应处理。

5.康复期护理一些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需要,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协助患者恢复功能。

(五)护理评价

1.患者能否表达内心感受,是否能配合各种检查、手术,焦虑情绪是否减轻。

2.患者舒适感是否增加,对疼痛耐受力是否增强,是否能主动运用缓解疼痛的应对措施。

3.患者进食量及体重是否增加;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五、健康指导

1.认识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乙肝疫苗接种,不吃过热、烧焦和霉变的食物,少吃腌制食物。

2.掌握恶性肿瘤的一些早期表现及自我检查的方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坚持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4.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理健康和乐观的情绪。

第七节 老年帕金森病

一、概念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特殊姿势。多在60岁以后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随着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二、病因

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

1.年龄老化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者。

2.环境因素环境中存在分子结构类似甲苯基四氢基吡啶(MPTP,为合成阿片的副产物)的某些工业毒物和农业毒物,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3.家族遗传性帕金森病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

三、临床特点

1.静止性震颤

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示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震颤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的特征。

帕金森病震颤最主要的特征是静止性震颤。

2.肌强直

病变的早期多自一侧肢体近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远端、对侧和全身肌肉,表现为被动运动关节时的“铅管样强直”,如合并震颤,可表现为“齿轮样强直”。

3.运动减少

在早期,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强直,患者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称为“写字过小症”。面部肌肉运动减少,患者很少眨眼,双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呆板,称为“面具脸”。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且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称“慌张步态”。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转身。因口、舌、腭及咽部肌肉的运动障碍,患者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导致大量流涎。言语减少,语音低沉、单调。严重时可导致进食、饮水呛咳。病情晚期,患者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4.特殊姿势

尽管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张力增高,但静止时屈肌张力较伸肌高,故患者出现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及膝关节轻度弯曲。

5.其他可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腺分泌增多或减少,大、小便排泄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少数患者可合并痴呆或抑郁等精神症状。

四、护理程序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应询问患者的家族中是否有同种病患者;患者是否长期接触结构类似MPTP的工业毒物和农业毒物等。

2.身体状况

评估患者震颤的特点,有无肌强直及运动减少,评估患者的姿势步态。

3.心理和社会状况

患者因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不能完成精细的动作,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或困难,以及“面具脸”和流涎等自体形象的改变,而不愿参与社会活动,产生胆怯和逃避心理。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再加上社会支持差,而感到无望、无助、无价值;孤独、忧郁及自卑,担心自己成为或即将成为生活上完全依赖他人的残疾者。

4.辅助检查

脑脊液中多巴胺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含量可降低,但缺乏特异性。

(二)护理诊断

1.躯体移动障碍与神经、肌肉受损,运动减少,随意运动减弱有关。

2.自尊紊乱与身体形象改变及生活需别人照顾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舌、腭及咽部肌肉运动障碍致吞咽困难和肌强直、震颤致机体消耗量增加有关。

4.自理缺陷与神经、肌肉受损有关。

(三)护理目标

1.患者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运动功能。

2.能够应对自身的病情变化,并开始积极表达自我价值。

3.能摄入足够的营养。患者营养状态改善,体重增加。

4.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四)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鼓励或协助患者做主动运动,做好安全防范,移开环境中的障碍物,地面平坦,协助患者移动,防止摔伤,走路时持拐杖助行。若患者如厕下蹲及起立困难时,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患者动作笨拙,用餐时谨防烧、烫伤等事故发生。端碗、持筷有困难者,为其准备金属餐具。无法进食者,需有人喂汤饭。穿脱衣服,扣纽扣,系腰带、鞋带有困难者,均需给予帮助。

2.饮食护理

首先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活动量给予足够的总热量,膳食中注意糖、蛋白质的充分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适量进食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海鲜类食物,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尽可能让患者独立进食,但必须避免呛咳,让患者细嚼慢咽,晚期患者下鼻饲。

3.用药护理

(1)抗胆碱能药:应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如口干、面红、便秘等,大剂量可能引发青光眼发作、尿潴留、失眠或谵妄。

(2)左旋多巴制剂: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厌食、不自主运动、直立性低血压等。注意左旋多巴应用过程中的“开-关现象”和“剂末现象”。治疗期间忌服维生素B6、利舍平、氯氮、氯丙嗪等药物。

4.运动护理

本病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晚期患者做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5.心理护理

要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其心理需要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朋友娓娓动听的语言来开启患者的心扉,并通过具体的关心、体贴、帮助等措施,从心理上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产生有利于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积极的心理活动。要做到这些,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讲究语言艺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深入细致,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掌握患者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五)护理评价

1.体位变化与躯体协调性的关系是否得到改善。躯体活动障碍的适应性是否得到提高。患者是否能够自主且安全移动躯体。患者书写与语言交流的能力是否得到改善。

2.无望、无助、无能为力、胆怯、逃避等心理反应是否有所改善,能否主动参与社会活动。

3.咀嚼无力及吞咽困难是否改善,有无发噎或反呛,每日经口进食量是否增多,体重有无增加。

4.能否自己进食、沐浴及卫生、如厕、穿着及修饰等基本自理活动能否独立完成。

五、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在病程中尽量避免精神紧张,以免加重病情。

2.经常活动躯体的各个关节,防止强直与僵硬,在家属陪同下适当地进行运动锻炼。

3.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用药物,按时服药。在服用左旋多巴时定时测量血压,定时做肾功能检查。

4.外出时最好身边有人陪伴,以防跌倒、摔伤。

5.告诉患者注意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第八节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概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当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不能完全可逆时才可诊断为COPD。COPD是老年常见疾病,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只有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不能完全可逆时才可诊断为COPD。

二、病因

COPD病因复杂,往往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外因包括吸烟、感染、过敏、气候寒冷及理化因素刺激等。

2.内因包括老年人呼吸系统器官组织的老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免疫球蛋白(SIgA)减少、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低下、遗传因素等。

三、临床特点

老年COPD患者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

1.呼吸困难症状更突出随着气道阻力的增加,呼吸功能发展为失代偿,轻度活动或休息时即有胸闷、气促发作。

2.症状不典型或缺如如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体温可不升,白细胞不增多,咳嗽不重,气促不明显。

3.易反复感染老年人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体质下降,故易反复感染。

4.并发症多肺源性心脏病、休克、电解质紊乱、呼吸性酸中毒、肺性脑病、DI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不一定出现体温升高及白细胞增多等感染征象。易发生呼吸困难。

四、护理程序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患者有无吸烟、感染、过敏、气候寒冷及理化因素刺激等相关的发病因素;有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免疫球蛋白(SIgA)减少、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低下、遗传等患病因素存在。

2.身体状况

评估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是否典型,是否反复感染,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有无肺源性心脏病、休克、电解质紊乱、呼吸性酸中毒、肺性脑病、DIC等并发症发生。

3.心理和社会状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较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当患者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并日益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时,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增多,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2)胸部X线检查:慢性支气管炎时可显示两肺纹理粗乱,呈网状或条索状阴影;肺气肿时可显示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双肺透亮度增加。

(3)呼吸功能检查: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表现。

(4)血气分析:可有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等表现。

(二)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无力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组织弹性下降、通气功能障碍、残气量增加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功能下降引起慢性缺氧、活动时供氧不足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摄入不足、能量消耗增加有关。

5.潜在并发症自发性气胸、肺部感染、呼吸衰竭。

(三)护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