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下肢骨折 (1)
1.髋部骨折包括哪几种?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主要功能是负重及完成下肢的运动。发生于髋关节及周围的骨折统称为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髋臼骨折等。
2.什么是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以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以50~70岁者最多,男性稍多于女性。骨折后股骨头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股骨头位置很深,且活动性大,股骨颈又比较细,骨折后局部承受很大的剪力作用,骨折不易固定。至今,股骨颈的治疗及效果等多方面仍遗留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3.股骨颈骨折如何诊断?
(1)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能站走,应首先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
(2)体征方面有以下几种表现
①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活动患肢时疼痛更加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中点下方常有压痛。
②肿胀:股骨颈骨折囊内骨折多见,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囊和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不易看到肿胀。
③畸形:患肢多有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肉牵拉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还有短缩畸形。
④功能障碍:移位骨折患者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的患者,在伤后仍能活动。对这种患者应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而使稳定骨折变为不稳定。
(3)X线片可明确诊断。
4.发生股骨颈骨折怎么办?
(1)对外伤或摔倒后不能行走或站立的老年患者,应高度怀疑发生了股骨颈骨折。最好立即送往医院,拍X线片以明确诊断。
(2)对于稳定的无移位的新鲜骨折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的办法,穿“丁”字鞋或患肢行皮牵引。但要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侧卧、不下地,目的是要维持骨折端的稳定和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3)对于有移位的新鲜骨折,原则上应选择手术治疗,优点是对于年轻人可以得到满意的复位,对老年人行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概率,并且治疗过程短、并发症少,目前被广泛应用。少数年老体弱、身体状态欠佳及并发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可以考虑行手法复位、骨牵引治疗。
5.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如何功能锻炼?
(1)术后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坐起。一般术后第2天即可扶患者坐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后几天就可乘坐轮椅下床活动。
(2)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但要特别注意防止患肢做内收、内旋,因为这样的动作可使钉子脱出。仍需嘱患者坚持平卧不盘腿、不侧卧。必要时在患肢两侧放置枕头,以保持患肢体位。并注意向患者讲清楚,以取得配合。
6.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如何功能锻炼?
(1)术后当天:尽可能带镇痛泵,以减少疼痛刺激,保证休息;术侧肢体外下方垫入适当厚度的软垫,使髋关节稍屈曲,患脚穿防旋鞋避免下肢外旋,保证脚尖朝上,以防股骨头从髋臼中脱出。
(2)术后第1天: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术侧下肢,继续穿防旋鞋,患者自己开始做踝关节的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绷紧大腿肌肉约25秒,再放松,每小时5~10次;臀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把两边臀部收缩在一起2~5秒,再放松,每小时5~10次或更多,反复练习,配合下肢的按摩治疗,可促进下肢的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保证好的睡眠,以恢复体力,但基本只能仰卧,不能侧卧,也不能翻身或交叉双腿。可在腰后垫两个枕头或把床头稍抬高,以便于进食及调整皮肤受压的位置,避免产生压疮。
(3)术后2~3天:除重复第1天的肌肉练习外,可适当延长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如每小时20次。摄X线片证实假体位置好后,可开始小范围的活动髋关节和膝关节,逐渐由起始的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练习,但注意臀部不要离床,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继续穿防旋鞋以防止下肢外旋。可进行术侧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健侧髋膝关节,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同时进行上肢肌力练习,以恢复上肢的力量,便于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
7.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2周后如何功能锻炼?
(1)手术2周以后除进一步提高肌力外,主要还要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卧位可做有限的髋关节屈曲(<60°)及外展活动(<45°),每天3次,每次10个动作。
(2)术后3周下地功能锻炼。
8.股骨颈骨折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什么?
①按照医师说的继续进行功能锻炼且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度引起肢体肿痛,注意患肢不做盘腿动作。②注意预防并及时控制感染,不要感冒,不拔牙,有病及时看医师。③术后3个月内不弯腰系鞋带,不做下蹲动作,不坐矮板凳。穿袜子时要在伸髋屈膝后进行,保持患肢屈髋不大于90°。④鼓励患者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自身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充足的睡眠,每晚持续睡眠应达到6~8小时。⑤按时服药,如有骨质疏松、高血压等疾病,尽量少用激素类药物。发现患者有异常不舒服及时来院就诊。
9.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怎样处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原则上要行手术治疗,以便能早期活动,减少因卧床引起并发症。对于少数年老体弱、身体状态欠佳及并发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①稳定无移位的骨折患者,卧床休息,“丁”字鞋固定;②稳定的轻度移位骨折,可采用皮牵引治疗;③对于有移位的不稳定骨折,可采用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治疗。
10.髋关节骨折患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下地行走?
髋关节骨折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主要依据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而定。
(1)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数天即可扶拐行走,逐渐负重。
(2)股骨颈骨折采用牵引等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原则上应卧床牵引6~8周,然后拍X线片,如果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征象,可扶拐不负重行走,6个月后再依据股骨头的状况逐渐负重行走。
(3)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1~2周,可扶双拐不负重下地行走,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负重行走。
(4)股骨粗隆间骨折无明显移位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行患肢牵引6~8周,然后拍X线片,如果显示有骨痂形成,骨折愈合,则可去除牵引扶双拐逐渐下地行走。
(5)髋臼骨折的患者,原则应推迟下地负重行走的时间,因早期负重行走会使股骨头的压力过大,从而增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能性。所以应在治疗后6个月后再考虑下地行走。
11.粗隆间骨折应该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此类骨折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所以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一般在骨折进行整复和固定等处理后就应开始让患者做保健体操,这是早期康复工作的重点,具体方法为:
患者仰卧于床上,双手掌分别放于胸部与腹部,掌心向下,进行腹式呼吸6~8次(腹式呼吸就是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下陷)。然后,将双臂分别放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上,做握拳、伸指运动,重复10~20次。再将掌心向下,做腕、踝关节的协同伸屈,重复10~20次。最后,双臂放于体侧,掌心向下,吸气,双臂旋后,再掌心向上,呼气,双臂旋前,如此反复,重复6~8次。
在术后第2周增加髋关节与膝关节的运动,但动作要轻,幅度不能大,要避免引起明显疼痛。从术后第3周开始要逐渐增大主动运动幅度。
术后第2个月,有内固定的患者可以做双小腿下垂的坐姿练习。如果坐在床上小腿不能下垂,就会使患肢外展、外旋,因此,小腿不能下垂的患者不适宜做此运动。
从术后第3~4个月起,逐步增加下肢内收、外展等的主动运动,方法为取健侧卧位,两下肢伸直,反复做患肢的外展运动,并达最大限度,重复20~30次,并开始股四头肌的抗阻抗练习,如在脚上放置沙袋或其他重物进行练习。
12.什么是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是指转子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米的股骨骨折。青壮年和儿童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多由强大的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造成,直接暴力包括车辆撞击、机器挤压、重物击伤及火器伤等,引起股骨横断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多是高处跌下、产伤等所产生的杠杆作用及扭曲作用所致,常引起股骨的斜形或螺旋骨折。
13.股骨干骨折有哪些特点和临床表现?
(1)股骨干骨折的特点①引起骨折的暴力一般比较大;②骨折端一般有明显移位;③常存在大腿软组织损伤;④部分患者有血管损伤的表现。
(2)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表现①患肢短缩,局部畸形,触之有假关节活动;②局部有明显肿胀、疼痛、淤血;③部分患者还会有头晕、口渴、面色苍白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14.发生了股骨干骨折怎么办?如何搬运?
应该立即去医院拍X线片,以确定诊断。对高度怀疑有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又一时无条件去医院,其急救处理方法如下:就地取材固定患肢。用合适的木板、木棒放置于患肢的内外侧,内侧抵会阴部,外侧过骨盆,再用布带、绳索等绑紧,达到止痛、固定、利于搬运的目的。如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木板等材料,可直接将患肢与健肢绑在一起,利用健肢固定患肢。做完患肢固定后不要脱鞋、脱裤子,也不要做不必要的检查,因为这样可加剧局部损伤、出血和疼痛,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15.股骨干骨折家庭治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股骨干骨折家庭治疗的患者应注意以下4点。
(1)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意识、神志等。因为患者受到较大暴力或外力损伤,除股骨干骨折外,可能还有其他损害,如颅脑损伤、内脏损伤、失血性休克等。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2)注意维持各种治疗措施的有效性:行骨牵引的患者,应保持牵引的方向和重量,及时调整。注意牵引绳不要过长,防止因患者身体的活动使牵引重锤触地,失去牵引作用。对小夹板固定的患者,护理时应及时调整小夹板绷带的松紧度。因大腿部肌肉发达,骨折后肌肉必然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使小夹板的固定作用削弱,所以要及时调整小夹板松紧度。
(3)防止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股骨干骨折患者在8~12周以卧床治疗为主,要注意预防因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压疮、泌尿系感染等。
(4)加强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从治疗一开始,就要鼓励患者克服疼痛和不适,尽早做肌肉运动,可先做肌肉的收缩舒张交替运动,每日数次,以后逐渐增大运动量。对于骨折已临床愈合,外固定或牵引已去除者,应做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尽快恢复其灵活性,减少组织粘连的发生。
16.股骨干骨折牵引、小夹板固定后如何功能锻炼?
股骨干骨折,2周以内的损伤反应明显,肢体肿胀达到最大限度,然后开始逐步消退。这段时间内功能锻炼的方式以主动活动为主。一般在牵引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患者自己做大腿、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亦即肌肉的紧张和松弛动作,同时开始做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每天数次至数10次,逐渐增加练习的次数和强度,以促进肿胀消退,在此期间要减少关节的活动。骨折2周后,此时损伤反应已经消退,肿胀已经基本消失。除做上述的肌肉收缩外,要逐渐开始髋关节、膝关节的活动。即用健足蹬床,以两手支撑练习抬臀,使身体离开床面,以达到髋、膝关节活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