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骨折诊治与康复调养
12354900000005

第5章 上肢骨折 (2)

第3章 上肢骨折 (2)

(2)伸指功能受限:提示桡神经损伤。

(3)伸腕功能受限: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典型的垂腕现象,无论在什么体位,腕关节总是下垂,不能抬起。

(4)伸肘功能受限:桡神经损伤患者不能自由伸肘、屈肘。

(5)手部感觉功能障碍:如果发现手的“虎口”部位有麻木感或有触觉、痛觉下降,说明有桡神经损伤。

19.肱骨骨折患者怎样进行上肢康复锻炼?

肱骨骨折常累及肩关节和肘关节,所以患者在完成复位和固定后,应及早进行康复锻炼以便早期恢复患肢功能。

(1)骨折早期:主动收缩患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加强骨折两端的轴向挤压力,以利于骨折的愈合。例如,可做握拳运动及主动运动手指、腕关节等动作,早期康复治疗应避免做旋转前臂的动作,以免再发生骨折移位。

(2)骨折中期:从伤后2~3周开始进行,除了继续早期活动外,逐渐增加肩部和肘部活动。内容包括伸屈肘关节运动,旋转肩关节运动,双臂上举运动。

(3)骨折后期:从伤后6~8周开始进行。此时骨折进入临床愈合期,可逐渐加大肩、肘关节的运动幅度。此期除继续早中期内容外,还可进行肩肘关节伸屈运动;患肢上臂外展、内旋、屈肘、后伸运动,也称为触腰运动;双臂轮转运动,也称云手运动。

20.什么是前臂骨折?怎样判断是否发生了前臂骨折?

发生于肘关节至腕关节之间的骨折就是前臂骨折,包括桡骨远端骨折,单纯的桡骨骨折、尺骨骨折、孟氏骨折及桡尺骨双骨折等。判断是否发生前臂骨折的要点如下。

(1)外伤史。

(2)前臂畸形、假关节活动、骨摩擦感。

(3)局部出血、肿胀、淤血。

(4)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5)拍X线片可确诊。

21.发生了前臂骨折怎么办?

(1)如能够去医院,应该立即去医院接受诊治。

(2)如果一时不能去医院,可就地取材,利用小木板、硬纸板、棍棒、布带等物品进行前臂的暂时外固定。但切记不要包扎过紧,然后及时去医院接拍片检查,明确诊断。

22.什么是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折并发桡骨头脱位),临床如何分型?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尺桡上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西医学称该骨折为孟氏骨折(Monteggia)。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能引起,而以间接暴力所致者为多。根据暴力方向和移位情况,临床上可分为伸直、屈曲和内收3型。

23.孟氏骨折后如何护理?

(1)复位后早期应注意患肢疼痛肿胀及肢端血液供应情况。如肿胀较重,肢端有感觉、循环异常者,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2)随时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太松影响固定,应予以及时整理。并保持屈肘90°,前臂中立位。

(3)鼓励患者做握拳伸指动作,腕关节做轻度的背伸掌屈动作,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①握拳伸指动作:将五指尽量用力伸展并分指,再尽量用力紧握,反复练习。

②活动腕关节:握拳,腕关节做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活动,但不能做左右旋转动作。

(4)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护理

①术后应以枕垫抬高患肢:使患处高于心脏水平位置,并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以及肢端血液供应情况。

②功能练习: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在固定时可以练习手指活动以及可能的肩关节活动,在拆除外固定后,可以三角巾悬吊患肢,并开始练习肘关节的伸直、屈曲、旋后、旋前等活动。

24.什么是前臂双骨折?临床常见移位形式有哪些?

前臂双骨折是指发生在前臂尺、桡骨骨干的骨折。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骨折的7.5%。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儿童病儿多为青枝骨折。

前臂双骨折后,不同部位骨折,造成移位形式也不同。前两组肌肉造成骨折端的重叠移位、侧方移位及成角移位,由后两组肌肉造成骨折端的旋转移位。

25.前臂双骨折后如何治疗?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小夹板及石膏固定,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及钢板螺丝钉固定,近年来采用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切开复位及髓内钉内固定。

26.前臂双骨折后如何进行护理?

(1)手法复位者在复位后外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复位后早期应注意观察患肢肿胀、疼痛及肢端血液循环,对疼痛剧烈者根据医嘱适当应用止痛药。对小儿发现哭闹不安应积极寻找原因。对肿胀较重,肢端血液循环及感觉异常者,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肿胀消退后应注意检查夹板有无松动,过松将会影响骨折部位的固定,因此发现夹板松散应及时整理。

(2)术后应以枕垫抬高患肢:使患处高于心脏水平位置,并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3)体位:各种方法复位后都应保持屈肘90°,前臂中立位。睡眠时应帮助患者把患肢放舒适、平稳。保持固定后的位置。

(4)定期复查有否骨折再移位:尤其是在前2周内,需每隔数天做X线拍片检查1次,发现再移位应立即矫正,以免形成旋转、成角、交叉等畸形愈合,导致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

27.什么是桡骨远端骨折,怎样判断是否发生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骨折线位于桡骨远端关节面2~3厘米部位的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因患者受伤机制不同,在临床上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日常碰到的以伸直型多见。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的要点如下:(1)外伤史。(2)腕部畸形。(3)腕部运动障碍。(4)疼痛和肿胀。(5)X线摄片检查。

28.发生桡骨远端骨折怎么办?

(1)中老年患者应立即去医院,X线拍片以明确诊断。

(2)如果高度怀疑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又一时无法去医院就诊,可先按骨折处理:用纸制或木制夹板将手腕部包起来用绷带或布带捆绑,起到固定和止痛作用。但上述方法是暂时措施,最终必须去医院进行正规诊疗。

(3)如果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应积极采取以下治疗步骤:①手法复位;②外固定(石膏或小夹板)。

(4)如果患者桡骨远端骨折为粉碎性骨折或骨折无法复位,必须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29.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及时调整小夹板松紧度:骨折后由于出血和水肿,可能造成肢体肿胀,小夹板固定过紧。随着肿胀逐渐消退,小夹板也可能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所以要及时调整小夹板松紧度,以起到最佳的固定治疗作用。

(2)注意前臂姿势:在外固定期间,患者注意将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略向后旋转15°~20°,以防止远端骨折块向前方旋转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后前臂旋转功能。

(3)定期复查X线片:目的是了解骨折是否有移位,如发现骨折位置不佳,应及时处理。一般复位后1~2天复查1次,以后每周拍摄X线片1次,4~6周骨折块稳定后,可减少复查次数。

(4)注意手部的功能锻炼:当手法复位或外固定完成后,应立即开始手部功能锻炼,一方面以利于血液循环,减少前臂及腕部的肿胀;另一方面有利于关节运动,使手部运动灵活,不会发生僵硬和关节挛缩等。

30.怎样防止前臂骨折后的肌肉萎缩?

前臂是人体运动量较大的部位,一般不会发生肌肉萎缩现象。但是若发生前臂骨折,引起前臂运动障碍,必然会造成前臂肌肉萎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

(1)主动运动前臂肌肉:如果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可在术后主动做前臂旋转活动和肘关节的屈伸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如果患者采用的是小夹板、石膏等的外固定治疗,此时肘关节与腕关节被固定,不能运动,可主动运动手指各关节,如做主动握拳动作。

(2)被动运动前臂肌肉:如果患者主动运动前臂肌肉有困难,应在家属的帮助下做被动运动前臂肌肉的活动。

(3)认真进行上肢的功能锻炼:骨折后2周,当前臂肿胀开始消退时,可进行上肢各关节的运动,强度逐渐增加。

(4)酌情选择针灸、理疗等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刺激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兴奋度的作用。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31.腕、手部骨折恢复期的患者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腕、手部骨折是指桡骨、尺骨下端骨折、前臂骨折、手部骨折,这些患者在骨折外固定去除后可利用早晚及工作之余随时进行如下功能练习。

(1)抓空法:将五指用力伸直,再用力抓紧握拳。

(2)旋前旋后法:将上臂贴于胸侧,手握拳,使前臂做旋前、旋后活动。

(3)腕关节屈伸锻炼法:用力握拳,反复做腕关节的极度掌屈和背伸活动。为加强锻炼效果,在背伸运动时将各手指伸直并用力背伸;掌屈时将拳握紧,如此反复进行20~30次。若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可做强迫性的被动运动,一般要持续对合按压3~5分钟。

(4)腕关节回旋法:用力握拳,反复进行腕关节大幅度环转活动。在进行锻炼时幅度应从小到大,速度应由慢到快,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各做20~40次。

(5)腕关节内收、外展法:腕关节处于伸直位,用力做腕内收(向尺侧屈)和外展(桡侧屈)的运动。

(6)掌指关节屈伸锻炼法:将各手指伸直并拢,各指间关节要保持伸直不变,做掌指关节的屈曲运动,如此反复屈伸10~20次。

(7)手指间关节过伸法:两手各指尖相对,两手同时对抗用力按压,使手指间关节做被动过伸运动,如此反复—压一放30~50次。

32.上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出现关节僵硬应如何功能锻炼?

上肢骨折,尤其是肘关节附近的骨折,用石膏固定一段时间,拆除石膏后会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后遗症,应怎样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呢?

(1)用沙袋重力起杠杆作用锻炼肘关节伸直功能;(2)书桌上俯卧撑,屈肘时锻炼肱二头肌、胸大肌和三角肌功能;伸肘时锻炼肱三头肌功能;(3)站位,双手靠墙,俯卧撑,锻炼肱二头肌、胸大肌、三角肌、肱肌及肱桡肌(4)用哑铃锻炼肩,肘关节伸屈功能。伸肘时锻炼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屈肘时锻炼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和肱肌等功能;(5)用橡皮条锻炼肘关节屈、伸功能肌,屈肘时锻炼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和肱肌等功能;(6)坐位,橡皮条固定于椅子底部,锻炼前臂、肘关节屈和伸功能(7)肘关节外伤后屈曲挛缩,不能伸直时可用橡皮条水平牵引,锻炼肘关节伸直功能;(8)用橡皮条从下方向上牵引,锻炼伸肘功能;(9)肩、肘关节挛缩时,用身体重力做牵引。双手握单杠,以自身重力锻炼肩、肘关节伸直功能;(10)患侧手握水桶,向上提起,做肘关节牵引。用于外伤所致肘关节伸直功能受限者;(11)用沙袋法做肘关节牵引,锻炼屈、伸肘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