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骨折诊治与康复调养
12354900000002

第2章 骨折概述 (2)

第1章 骨折概述 (2)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患者完全康复的基础。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正常功能。但骨折在治疗中常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固定伤肢或伤部,这样会使肢体因长期固定不动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内粘连或韧带退变失去弹性,结果虽然骨折已愈合,但肢体仍不能恢复正常功能,甚至造成残疾。为了预防这种不良后果的发生,就要进行功能锻炼。通过肌肉活动刺激运动器官里的感受器,使运动反射重新牢固地建立起来,肌肉活动还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水肿消散和残余炎症的吸收,血液循环的改善可使肌肉韧带的状态改善,并进一步影响它们的功能,还可增加关节腔滑液分泌,减少摩擦,而恢复期的运动可以牵伸已经挛缩的软组织,恢复其弹性和延展性,增强肌肉力量,对抗肌肉的萎缩,并可通过有目的的训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和劳动能力。所以,功能锻炼很重要,并且必须在骨折复位固定后的早期开始施行。凡未固定的肢体和关节都要每天定时、定量地进行主动充分的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15.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什么?

要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的原则。上肢应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应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训练。

16.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哪些?

早期:在伤后1至2周进行伤肢肌肉舒缩活动,如前臂骨折患者做轻微握拳及手指的伸展运动,股骨骨折做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鼓大腿肌肉)及足趾的屈伸运动,以利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

中期:伤后2~3周,骨折进入临床愈合期,除继续做肌肉舒缩运动外,活动范围可扩大到各大关节,如小夹板固定者可活动骨折部上下关节,下肢骨折在固定和牵引下,可进行抬臀等动作,或在家属协助下扶拐下床,伤肢不着地活动。

后期:伤后6~8周,多数骨折进入骨化塑形期,应加强全身各部位肌肉及关节活动。当外固定拆除后逐步进行以负重关节为主的全面功能锻炼。

17.进行功能锻炼要注意哪些问题?

(1)功能锻炼应从骨折复位固定后开始,直到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到最大程度为止。功能锻炼要贯穿于骨折治疗过程的始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2)功能锻炼的内容应根据骨折治疗过程的不同而不同,功能锻炼的强度应根据骨折愈合及肌肉力量恢复的程度而循序渐进。

(3)必须加强重点关节的功能锻炼,但又不能忽视相邻关节的功能锻炼,如肱骨髁间骨折,虽然加强肘关节的功能锻炼是主要的,但也不能忽视肩关节、腕及手部关节的功能练习。

(4)功能锻炼应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为辅。但要注意的是:适当的被动练习虽可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但只有主动锻炼才能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肉的张力以及增加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因此我们更主张主动运动。同时要强调的是被动的关节活动不能反复强力地进行,否则不但无益,反而会使关节周围骨化以致丧失活动功能。

(5)功能锻炼必须注意增强有利于骨折修复的活动,避免不利于骨折的活动。例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不能做伸肘运动,桡骨下端骨折禁忌做伸腕及腕部外展(向桡侧屈)的运动,长骨的骨干骨折不能做局部的旋转运动。

18.骨伤科常用中成药有哪些?

(1)骨折用药:常用中成药有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等。这4种药组成中都含有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都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回生第一丹中的麝香辛芳走窜,入十二经,引药力直达病所,接骨效果最好;另外麝香开窍散瘀作用强,对外伤等引起的神志昏迷有较好的醒脑回苏效果,对骨折初期和中期都有较好的疗效。伤科接骨片中含三七、马钱子,有较强的活血止痛效果。与回生第一丹相比,伤科接骨片多了海星、鸡骨,接骨七厘片多了骨碎补,骨折挫伤胶囊多了猪骨胶。三成药都可用于接骨续筋,所以更适用于骨折中期。而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组方中的大黄兼能通便,对于骨科手术后有便秘者更为适用。

(2)急性软组织扭挫伤用药:常用中成药有七厘散、活血止痛胶囊、三七伤药片、三七胶囊等。这4种药都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治疗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血、见青肿疼痛等。

(3)慢性软组织扭挫伤用药:常用中成药有养血荣筋丸、舒筋活血片等。两种药都以活血养血、舒筋活络的鸡血藤为君药,配伍一些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用于跌打损伤日久引起的筋骨疼痛、肢体麻木等陈旧性疾患。

(4)颈肩痛用药:中成药治疗可选用颈复康颗粒、颈痛灵、根痛平片、骨仙片等。这4种药都是通过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止痛达到治疗颈肩痛的目的。

(5)腰腿痛用药:常用中成药有腰痛宁胶囊、独活寄生合剂、腰痹通胶囊、关节痛丸、小活络丸等。腰痛宁胶囊、腰痹通胶囊中都用牛膝健腰膝、利血脉。独活寄生合剂补肝肾、强筋骨、益气养血荣筋,偏重治本。使用时可与腰痛宁相须为用。关节痛丸和小活络丸以祛风除湿为主,用于风湿痹阻导致的腰膝酸痛有非常好的疗效。

(6)骨质疏松用药:骨质疏松是老年常见病,常用中成药有补肾壮骨丸、仙灵骨葆胶囊、肾骨胶囊、强骨胶囊等。“肾主骨”,故补肾以壮骨生髓。补肾壮骨丸、仙灵骨葆胶囊通过组方中配伍淫羊藿、补骨脂温肾助阳;地黄补肾滋阴,达到补阴益阳、强筋壮骨的作用。强骨胶囊则是根据对骨碎补功效的现代研究成果,提取出骨碎补总黄酮制成的,能促进骨对钙离子的吸收,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并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细胞退行性变的作用。肾骨胶囊中只用一味牡蛎,是因为牡蛎中含有80%~95%的碳酸钙、磷酸钙和硫酸钙,主要机制是通过补钙治疗骨质疏松。

(7)外用药:骨科临床还经常采用对患病部位局部使用药物进行洗、敷、贴等“外治法”。骨科常用的外用中成药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主,用于跌打损伤,出现局部瘀血肿胀、筋骨疼痛等症状,如正骨洗药、正骨水、红药气雾剂、跌打镇痛膏、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等。另一类以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为主,用于风寒湿邪、气滞血瘀引起的四肢麻木、关节肌肉疼痛、筋脉拘挛等症,如腾药、狗皮膏、消痛贴膏、麝香壮骨膏、骨通贴膏、骨友灵擦剂、关节止痛膏、伤湿祛痛膏等。

19.中医骨伤科常用的药物外治法有哪几类?

骨伤科外用药物种类较多,内容丰富,其临床应用剂型主要有敷贴药、涂擦湿敷药、熏洗药、热熨药4大剂型。

(1)敷贴药:是将药物制剂直接敷贴在局部,使药力经皮肤发挥作用。常用的有药膏、膏药、药散3种。

(2)涂擦药:是指直接涂擦于患处或在施行推拿、按摩等手法时配合作推拿介质应用的制剂,一般有酒剂、油剂或油膏两类。湿敷药是用干净棉布或新棉蘸药水渍洗患处,现在临床上常把药物制成水溶液,供创口或感染伤口湿敷洗涤用。

(3)熏洗药:是将处方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加水煮沸后先用热气熏蒸患处,等候水温稍降后用药水浸洗患处。

(4)热熨药:是一种借助物理热疗促进药物吸收的局部治疗方法,适用于腰背部及躯干等不便熏洗的部位。

20.熏洗药应怎样用?

熏洗药具有舒利关节、疏导腠理、流通气血、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强直拘挛、酸痛麻木或损伤日久夹风夹湿者,多用于四肢关节部位。冬季熏洗时可在患肢上加盖毛巾或棉垫,以使药力持久。熏洗的同时,可进行患肢的功能活动,以加强熏洗的效果。每次熏洗时间15~30分钟,每日2~3次。

21.热敷药如何用?

热敷药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临床多用于风寒湿痹痛、陈旧损伤以及脘腹胀痛、尿潴留等疾患。具体用法:将一剂处方药物用白酒或醋浸透后,分置于两个布袋中扎口,放入锅内,用蒸气加热10~20分钟后,敷熨患处。为防止烫伤皮肤,可先在患处放一条毛巾。两药袋交替使用,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