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告别痛经36计
12352800000035

第35章 ——饮食疗法 (2)

第三十章——饮食疗法 (2)

(5)烹调有方:这是因为合理的烹调可以使食品色、香、味俱全,不仅增加食欲,而且有益健康。如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而且要盖好锅盖,防止溶于水的维生素随水蒸气跑掉,也防止在加热情况下,本已容易氧化破坏的维生素C再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而加速氧化破坏。在炒菜时,应加一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这是因为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性物质,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而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加热,很容易氧化成二酮古洛糖酸,失去作用,加醋可以减缓这一氧化过程。在多种烹调方法中,以蒸对营养素的损失最少,其次是炸,再其次是煎、炒。对营养素破坏最厉害的是煮。不论哪种方法,最好能够做到热力高、时间短。总之,要掌握做菜的火候恰到好处。在主食方面,煮饭、煮粥、煮豆,皆不要放碱,因为碱容易加速维生素C以及B族维生素的破坏。中医营养学还主张在食物的制作过程中,应注意调和阴阳、寒热;对老人饮食还提倡温热、熟软,反对黏硬、生冷。还应注意的是,饭菜宜淡不宜咸,这亦是烹调中要注意的一条原则。

(6)四时宜忌:《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这段话说明了,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故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不同的饮食。《周礼·天官》中亦云:“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咸以和软。”这种因时择味的主张至今仍为群众所喜用。

(7)因人制宜:此指因人们的年龄、体质、职业不同,饮食应有差异。

3. 痛经的饮食调养原则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痛经常持续数小时或1~2天,一般经血畅流后,腹痛缓解。本病以青年女性较为常见,是女性常见病之一。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所致。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气血虚弱,湿热下注等症。

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合理营养的要求,主要是指食物中应该含有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它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等七大营养素。维生素E有维持生殖器官正常功能和肌肉代谢组织新陈代谢的作用,其含量高的食物有谷胚、麦胚、蛋黄、豆、硬果、叶菜、花生油、香油等,痛经患者应多吃些此类食物。

根据痛经不同表现的辨证需要,分别给予温通、顺气、化瘀、补虚的食品。寒凝气滞、形寒怕冷者,应吃些温经散寒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雀肉、雀蛋、海马、栗子、荔枝、红糖、生姜、小茴香、花椒、胡椒等。气滞血瘀者,应吃些活血通气的食物,如芹菜、荠菜、菠菜、香葱、香菜、空心菜、生姜、胡萝卜、枳实、橘、橘皮、佛手、香蕉、苹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吃些补气、补血、补肾之品,如鸡、乌骨鸡、鸡血、猪瘦肉、猪肝、猪血、牛肝、羊肉、鹿血、蛋、奶、鱼、鳝鱼、鳖肉、海参、鲨鱼、核桃仁、荔枝、桂圆、大枣、桑椹、枸杞子、山药等。

酒类温阳通脉、行气散寒,适当喝些米酒、曲酒或酒酿等,可起散瘀缓痛的作用,对防治痛经有利。葡萄酒味辛甘性温,辛能散能行,对寒湿凝滞的痛经症,可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经;甘温能补能缓,对气血虚弱而致的痛经,又能起到温阳补血,缓急止痛的效果。

4. 吃素防治痛经

许多女性朋友为了减轻痛经,各种方法都试遍了,如猛吃巧克力,喝糖水,用温水袋暖腹,有人甚至服用止痛药,其效果可能因人而异。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吃素,有助于缓解痛经。即使不吃全素,每天补充大豆或蛋白质粉,也能改善经前症候群和痛经现象。

《美国妇产科医学杂志》报道,针对30名严重痛经妇女进行“低脂肪素食”饮食疗法,经过2个月经周期后发现,这30名妇女不仅疼痛程度减轻,焦虑、恶心、腹胀等经前症候群的症状也减缓了,平均痛经时间由7天减至4天,显示出清淡的素食对缓解妇女痛经确实有帮助。

研究发现,蔬菜、豆类等低脂肪饮食,可改变体内调节性激素的结合球蛋白,进而减少引发痛经的物质合成。特别是大豆,富含一种植物性的雌激素,抑制痛经的效果最为显著。也曾有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雌激素的分泌,减轻痛经程度,而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植物性脂肪中,所以吃素能达到抑制痛经的目的。

此外,蔬菜、水果及豆类食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富含(-3脂肪酸,具有消炎、止痛功能。但一般动物性脂肪和油炸类食物中含的(-6脂肪酸,产生的物质则是致痛性的。因此,多吃素食,确实可减少体内的致痛因素。一些会产生胀气的食物月经期间应尽量少食,如西瓜、洋葱、胡萝卜等,会使肠胃蠕动加快,带动子宫收缩;含盐量过多的食物会导致细胞水肿,也会使痛经加剧。而酒精会加速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流失,引起疲倦、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经前症候群,这类食物在月经来前1周,都应尽量避免食用。

5. 牛奶加蜂蜜痛经何所惧

相当数量的未婚女性,每次来月经前往往有小腹阵阵疼痛、腰膝酸软、全身倦怠乏力等不适感,这就是令人特别苦恼的痛经。虽然绝大多数女性痛经属于生理现象,但疼痛常使人坐卧不宁、睡眠不安。最近,国外妇产科专家认为,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即可缓解甚至消除痛经之苦。

为什么两种如此普通的食物有这么大的作用呢?原来得益于两种矿物质:钾和镁。牛奶含钾多,而蜂蜜含有丰富的镁。研究表明,钾对神经冲动的传导、血液的凝固过程都起重要的作用,它能缓和情绪、抑制疼痛、防止感染及减少经期失血量;镁对大脑中枢神经具有镇静作用,能调节心理,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压力。

另一个对付痛经的对策是服用维生素类药物。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6对经前紧张症有显著疗效,它能稳定情绪,帮助睡眠,使人精力充沛,并能减轻腹部疼痛。香蕉中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痛经女性不妨多吃一些。当然,对于痛经不能缓解的女性,还应当及时到妇科就诊。

6. 镁可缓解痛经

痛经是女性青年时期常见的病症,系普遍现象。多年来,学者们提出过许许多多不同的理论,而最新的国外资料显示,痛经与体内缺乏一种重要的矿物元素——镁有关。

近年来,国外有关研究结果表明,45%的痛经患者体内的镁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其体内镁含量在平均值以下,这意味着可食用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等来减轻痛经。研究者认为镁能激活体内多种酶,抑制神经兴奋,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参与蛋白质合成、肌肉收缩和体温调节。另外,镁还影响人的情绪,镁的缺乏也会使人情绪趋于紧张,从而导致痛经的发生率增加。

鉴于此,有关专家认为:痛经患者在预防上除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合理睡眠外;还应在膳食中增加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及其他食物,以提高身体组织含镁浓度。营养学家推荐的富镁且其他营养素均较齐全的食物有谷类(荞麦面、小米、玉米、高粱面等)、豆类(黄豆、黑豆、蚕豆、豌豆、豇豆、豆腐等)、蔬菜及水果(雪里蕻、冬菜、苋菜、芥菜、辣椒干、干蘑菇、冬菇、紫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虾米、芝麻酱等)。特别是紫菜含镁最高,每100克含460毫克,居诸品之首,被誉为“镁元素的宝库”。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中动物性脂肪含量过高时,人体对镁的吸收会受到一定影响,故要尽量少吃高脂肪的食品。另外,应注意少吃含镁较低的精制白米、白面及白糖等。

7. 痛经病人应忌哪些食物

忌食生冷寒凉食品:妇女平时或经期,如嗜食寒凉生冷食品,血为寒凝,以致血行受阻,不通则痛,可致痛经;且多食此类食品,易伤脾阳,使寒湿不化,伤于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致痛经。所以素体气阳虚者,或女性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应忌食生冷和寒凉性食品。此类食品包括:各类冷饮、各种冰冻饮料、冰镇酒类、生拌凉菜、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黄瓜、荸荠、柚、橙子等。

忌食酸涩食物:酸性食品味酸性寒,具有固涩收敛作用,使血管收缩、血液涩滞,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故痛经者忌食此类食物。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杨梅、草莓、杨桃、樱桃、酸枣、芒果、杏子、李子、柠檬等。

忌食刺激性食物:有一部分痛经病人,是由于湿热蕴结胞宫所致。如此类病人再食辛辣温热之品,会加重盆腔充血、炎症,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而使痛经加重。辛辣温热之品有辣椒、胡椒、大蒜、葱、姜、韭菜、烟、烈性酒及辛辣调味品等,痛经病人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

8. 饮食疗法治痛经

(1)韭菜红糖汁

[组成] 韭菜250克,红糖50克。

[制法] 将韭菜洗净后,切成小段。然后放入榨汁机内,加适量冷开水压榨出汁并注入杯内。加入红糖,加热便可饮用。

[功效] 调经止痛。

[用途] 适用于痛经。

[用法] 代茶饮。

(2)玉兰花饮

[组成] 玉兰花10朵。

[制法] 将玉兰花加适量水煎沸10分钟即成。

[功效] 活血止痛。

[用途] 适用于痛经。

[用法] 一次饮用,连续10日。

(3)山楂姜枣饮

[组成] 山楂50克,生姜15克,大枣15枚。

[制法] 上药水煎服。

[功效]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行气导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