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告别痛经36计
12352800000010

第10章 ——刮痧疗法

第八章——刮痧疗法

1. 什么是刮痧疗法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各个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内外相通、表里相应、彼此协调、相互为用、互为制约的整体。因此,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当内脏出现疾病,在体表,特别是在脊柱两侧会出现病理性反应点(又称阳性反应点,即痧象),也就是十二皮部分布的地方,它是内在脏腑通向体表出入的枢纽。刺激机体的某个部位或某穴位的皮部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相应的全身反应。人体是通过经络系统将内外、表里、阴阳、脏腑、窍脉等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协调整体。人体内在系统发生了变化(即脏腑功能失调),必然会通过经络系统而反应于体表;同样,术者对于人体外在的刺激也会通过经络系统而传导至人体的内部,以达到刺激机体,调整系统功能的效果。在经络理论中,皮部是经脉功能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脉之气散布的所在。

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屏障,具有卫外安内的功能,起到对外接受信息,对内传达命令的作用。内外相通才能发生效应,亦是机体的“受纳器”和“效应器”的外在表现。因此,皮部在人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刮痧治病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它借助某些特殊工具,对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经穴,阳性反应点)进行良性刺激,它作用于人体体表皮部的特定部位,有选择地寻找对于某些疾病的特殊反应点(即痧象)或腧穴进行有程序的刺激,这种刺激产生的痧痕通过经络的传导或反射作用传至体内,激发并调整体内紊乱的生理功能,使之阴阳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各部之间的功能协调一致,从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同时,以八纲脏腑辨证,通过对相应皮部的经络线、穴位,施以或泻或补等刮治手法(轻刮为补,重刮为泻)予以良性刺激,可以充分发挥卫气的卫外安内作用,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增强脏腑之功能,以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因此,刮痧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刮痧作用的性质和量,以及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因为人体的一切变化反应,无不是由于刺激信息所引起的。有什么样的刺激信息(包括物理和化学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应。通过刮痧刺激皮部,使皮下充血,毛细血管扩张,秽浊之邪气由体内宣泄,把阻滞经络的病源排泄于体外,使病变脏腑的器官、细胞得到营养和氧气的补充,使全身血脉畅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使汗腺充血而得开泄腠理,病邪从汗而解,使周身气血迅速得以畅通,损伤的细胞活化,气血周流通达五脏六腑,阴阳平衡,以达到正体清源的目的,从而恢复自身的愈病能力。人体之所以能够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天人相应,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主要是依靠体内的自我调节系统来实现的。这种自我调节系统结构是由大脑→脊髓→经络(包括运行其间的气血、体液)和皮部所组成。人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是有赖于自我调节系统,而皮部又是自我调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疗法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疗法,即通过刮治对局部或某些穴位进行一定程度的刺激,使人体神经末梢或感受器官通过反射作用,促进大脑皮质的正常功能,从而调整各组织之生理功能而产生效应。

①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或体液的传递,对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刺激信号,通过中枢神经的分析、综合,用以调整自主神经,遏阻病势的恶性循环,对机体各部位的功能产生协调作用,并达到新的平衡;②使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强,使肌肉和末梢神经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③对循环、呼吸、中枢系统具有镇静作用;④直接刺激末梢神经,能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细胞免疫力具有增强作用,从而增进人体的防御功能;⑤因刮治面积宽,使局部产生热效应。根据热则行,冷则凝和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的原理,局部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致局部组织血容量和血流量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从而使营养状况改善,血管的紧张度与黏膜的渗透性改变,淋巴循环加速,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更新与功能的恢复重新建立起人体顺应自然生理循环的医疗保健效应。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论证和探索,刮痧疗法取得与针灸、推拿治疗相似的疗效,进一步证实了本疗法的医理与中医基础理论是相符合的,是防治疾病的有效医疗方法,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由此可见,刮痧的调节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起到一种综合效应。因为一切疾病的治疗概括而言不外是药物治疗(化学的)和非药物治疗(理学的)两类。刮痧疗法与针灸疗法一样,同属非药物的化学治疗。

2. 刮痧疗法治痛经

主要刮拭大椎、肩井、大杼、膏肓,配刮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5次。肝郁加刮太冲经穴部位,气血虚加刮足三里、命门经穴部位。轻刮足三里、命门经穴部位3分钟;重刮其他穴位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