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防治一本通
12343400000039

第39章 常见问题 (2)

第一节常见问题 (2)

4.喝水太少为了少去厕所而节制饮水的大有人在,这也是形成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大肠从肠内容物中主要吸取水分而形成粪便。若摄水本来就少,再被大肠进一步吸收后,粪便就会变得坚硬起来。因此,排便时就要非常用力,导致肛裂。若经常反复出现这种情况,还会引发痔疮等。即使如此,也不是只要不断地补给水分就可以解除便秘。由于摄水多,大肠吸收的水分也多,所以单靠补充水分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保持粪便必要的柔软度,还要依靠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吸收水分后膨胀起来,使粪便保持适度的量,就可以形成软硬适中的粪便。因此说,摄水不足是便秘的大敌,并非言过其实。

5.排便姿势不良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有些人不能采取蹲式或坐式的姿势排便,例如术后病人,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于排便姿势的不适,影响排便的正常进行,日久亦可产生便秘。排便时喜欢“读书看报”。本书前面已经介绍过,人的排便过程一部分是随意的,一部分是不随意的。有些人解大便时喜欢手里拿一份报纸或一本书,往往精力集中在看书上,使排便时间大大延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便秘。或因排便痛苦,所以不愿排便,粪便会变得越发坚硬,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九、多种疾病可引发便秘

很多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便秘,常见的有以下各系统疾病。

1.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低血钾、高血钙、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尿崩症脱水、垂体功能减退、嗜铬细胞瘤、铅中毒、卟啉病等造成肠道平滑肌功能异常,表现为肠道平滑肌运动弛缓或痉挛而致便秘。

2.慢性消耗性疾病所造成的恶病质、瘦弱、营养不良、慢性肺气肿、膈肌麻痹等可引起膈肌无力;肥胖、长期卧床、腹水等引起腹肌无力;多产、产伤、手术损伤致盆底肌无力凡此均可影响肠道平滑肌收缩,产生弛缓性便秘。

3.神经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有便秘症状;马尾神经瘤、脊髓痨、多发性硬化、脊髓炎、脊髓肿瘤或损伤等脊髓病变;腰、骶神经损伤,盆腔神经受损与多发性神经根炎等末梢神经病变,均可造成感觉冲动的传入障碍,即排便反射弧的阻断而发生便秘。特别是帕金森病病人,这是由于长期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引起迷走神经麻痹之故。排便无力,渐渐丧失排便反射,即使粪便堆积存直肠内也不产生反应,故无排便动作。

4.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长期情绪不舒、精神压力大、精神抑郁、疑病症、癌症等使自主神经功能失去平衡,交感神经兴奋增强,抑制肠道蠕动,肌门内括约肌弛缓而发生便秘。由于排便反射迟钝或消失,加之同时口服抗抑郁药,中枢神经的排便反射更弱,结果大量粪便嵌塞发生巨结肠症。

5.腹腔内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腹腔内肿瘤、盆底疝、腹水等压迫肠道及腹腔内脏器炎症或疼痛,亦可使肠道运动受到反射性抑制而发生便秘。

6.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肺心病。这些疾病多见于中年人,中年人本身各脏器系统功能退化,胃肠蠕动缓慢,易患便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全身平滑肌系统功能减弱,纤维支持组织减少,胃肠道平滑肌张力下降,蠕动减弱,常发生便秘。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程发展缓慢,病人长期咳喘,肺气肿,致使胸廓变形呈桶状胸,膈肌下降,膈肌运动受限并影响其收缩能力而出现便秘。肺心病病人心脏功能不全,内脏淤血,肝大,胃肠道消化运动功能下降而易产生便秘。

十、滥用药物容易引起便秘

有些药物可抑制肠蠕动,导致结肠弛缓性便秘,这也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便秘的病人,应找寻有无药物引起的因素,若停用有关药物,便秘就会好转,则应避免应用引起便秘的药物,不然会加重便秘。药物引起便秘的原因,不外乎于下列几方面。

1.抑制肠道运动肠道规律性运动是正常排便的生理基础,包括合理的强度、节律、方式及衔接、时间。某些药物作用于支配胃肠道运动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将其抑制,作用于肠道平滑肌,造成肌肉“软瘫”。

2.药物使肠道蠕动减慢同时,也使肠黏膜分泌减少,促进肠道内水分的吸收或水分被相关药物吸收,水分少了,粪便干结,对肠道的刺激减弱;因而这些药物会影响大便的质地或肛直肠的张力导致便秘。

3.便秘病人长期滥用刺激性泻剂,如酚酞(果导片)大黄、番泻叶、蓖麻油、双醋酚酊,损伤肠神经,长期应用后可降低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使肠蠕动和排便反射麻痹,形成顽固的“泻剂成瘾性”便秘,“服之即下,停之又秘”,同样可致“成瘾”使肠蠕动减弱,结肠运输能力减慢而引起便秘。

4.肠道正常菌群平衡破坏,正常排便需要肠道内菌群平衡,即占绝对优势的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肠杆菌等)与有害菌(如梭状芽孢菌)之间种类、数量的平衡(而非均等)。一些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能破坏这种平衡,使有益菌受抑制,有害菌猖獗,也可导致便秘。

这些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肼屈嗪、甲基多巴、美卡拉明等;风湿镇痛药如吲哚美辛、布洛芬、芬必得;抗过敏药有苯海拉明;抗心绞痛药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治胃病药有氢氧化铝、硫糖铝;补钙剂有碳酸钙;抗胆碱类止痛药有阿托品、东莨菪碱、丙胺太林、颠茄合剂;抗抑制药如丙咪嗪;抗惊厥药如********;抗帕金森病的药如左旋多巴、苯海索;镇静药如氯丙嗪;化疗药如长春新碱等。

十一、滥服抗生素为什么会便秘

儿童身体的各个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对细菌病毒和药物的耐受力相对于成人来说十分脆弱,服用抗生素之后比较容易出现胃口不好、大便异常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抗生素后,对胃肠道的影响较大。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寄生着许多种细菌,组成正常菌群。正常菌群中90%是常住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等;10%是过路菌,包括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葡萄球菌等。肠道内有益菌与有害菌之间是相互制约,互相协调,维持微生态平衡,还能阻挡外袭菌的入侵,从而维护机体的健康。

但抗生素不像人一样长着眼睛,杀菌时往往好坏通杀。由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细菌受到抑制或被杀灭,使得耐药细菌如葡萄球菌等失去其他细菌的抵抗和制约,趁机大量繁殖,造成肠道细菌群的紊乱。孩子也就出现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现象不要恐慌,可采取补充益生菌的方法,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恢复肠道菌群的生态学平衡。益生菌即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目前已发现的益生菌有三类,乳杆菌类、双歧杆菌类和革兰阳性球菌。

十二、胃下垂可引起便秘

胃下垂是指人站立时,胃的全部(包括胃大弯和胃小弯)下缘达到骨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到髂前上棘连线以下。同时临床上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部有振水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以及便秘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等症状的一种病症。

胃下垂主要是由于患者素体虚弱,腹壁的紧张度发生变化、胸壁脂肪缺乏、胃张力低下、腹肌松弛无力,腹压减低引起。平素身体瘦弱、胸廓狭长的人容易得胃下垂;经常压迫胸部和上腹部,也易导致胃下垂;平时身体肥胖但因某种原因突然消瘦、妇女生育过多等也是造成胃下垂的主要原因。

胃张力低下,结肠平滑肌张力也会低下,必然导致肠蠕动弛缓无力,粪便易长时间滞留于结肠,水分过度吸收而变干燥。其次,由于胃下垂患者腹肌松弛无力,全身虚弱无力,致使患者排便动力缺乏,排便困难而便秘。同时,胃下垂患者多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减少。因此,形成的粪便量少,往往不足以刺激肠蠕动,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以及饮食失节、劳伤过度,或七情内伤,损伤脾胃,而致中气不足、中气下陷引起。引起中气下陷,导致胃肠功能减弱,大肠传导无力、蠕动缓慢,粪便滞留,从而发生便秘。

十三、心肌梗死可引起便秘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发生局部心肌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病。

心肌梗死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病,也有相当多患者于剧烈体力劳动、精神紧张、饱餐及大便后(尤其便秘者)发病。

心肌梗死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是由于心肌病变刺激迷走神经,对胃肠反射性作用的结果。另外,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坏死的心肌组织被吸收而多伴有发热(吸收热)。中医认为,热伤津液,必然造成肠胃津液不足、甚至枯竭,肠失濡润而便秘。

十四、脑卒中可引起便秘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可以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混合性脑卒中,而脑卒中患者,无论是在急性期、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均易发生便秘。

便秘与脑卒中的发病是互为因果的。昏迷的脑卒中患者,由于排便反射的消失或障碍,多发生大小便失禁或便秘。偏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能活动,或因活动不便而减少活动,造成胃肠蠕动缓慢;同时患者的腹肌、膈肌、盆腔排便肌群,如****括约肌、肛提肌等,会由于缺乏锻炼与活动而变得松弛无力,造成排便动力缺乏而发生便秘。特别是由于偏瘫患者卧床不起,被迫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在床上排大便,排便环境缺乏隐蔽性,造成患者心理上的排便障碍,影响排便反射的产生,发生排便困难而形成便秘。此外,由于脑卒中而卧床不起的患者,其活动减少,多食欲不佳,可造成饮食量减少,或由于食物中缺乏纤维素等,都容易促使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

十五、食管疾病可引起便秘

食管从胸腔到腹腔与胃的贲门相连通,中间经过膈。食管通过膈的部位叫食管裂孔。当膈下食管及部分胃囊(胃底部)经过食管裂孔凸入胸腔时,即称食管裂孔疝。该病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40岁以上为10%,50岁以上为30%,而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高达70%。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老年时,自然衰老等因素,使膈肌的弹性减弱、张力低下,致使食管裂孔松弛或变宽,发生食管裂孔疝的机会增多。当腹压升高时,如慢性便秘、排便困难、咳嗽、体力劳动、肥胖 (女性尤为多见)、妊娠、腹水等,更容易发生食管裂孔疝。

便秘是食管裂孔疝的常见诱发因素。因为用力排便会导致腹压升高、裂孔增大,容易将胃的一部分挤压而通过食管裂孔形成疝,还会使食管裂孔疝加重。纠正便秘常能减少疝的形成。

十六、肛裂可引起便秘

肛裂也叫****裂,是指****自齿状缘及齿状缘以下的肛管皮肤全层发生长形或椭圆形裂隙。肛裂的发病率较高,占肛肠疾病的4.52%,常见于成年人及幼儿,女性略多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妊娠、分娩后容易便秘,生育时撕裂肛管、会阴有关。老年人由于肌肉松弛反而不常见。另外,先天性****过小,也易发生肛裂。

肛裂与便秘是互为因果的。便秘常常是引起肛裂的重要原因,是肛裂的重要损伤因素。肛裂多发生于慢性顽固性便秘的患者,由于排便时干硬的粪便在通过****时易损伤****。反之,由于肛裂的患者排便时或排便后****剧痛,甚至呈撕裂样疼痛,疼痛刺激又反射性影响排便,甚至令患者惧怕排便,不敢排便而强忍不便,使粪便更长时间停留于肠道,水分被过度吸收而愈发干燥变硬。

所以,便秘与肛裂往往形成“恶性循环”,便秘愈严重,愈易造成肛裂;肛裂愈严重,愈易促成便秘。

十七、痔疮可引起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