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防治一本通
12343400000002

第2章 便秘的分类 (1)

第二节便秘的分类 (1)

便秘的种类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便秘和慢性便秘;按粪块积留部位,可分为结肠性便秘和直肠性便秘。

便秘按急、慢性分类,将慢性便秘分为习惯性便秘与症状性便秘,将急性便秘分为暂时性单纯性便秘和症状性便秘,而习惯性便秘又可分为结肠性便秘与直肠性便秘。

本书讨论的多是慢性、功能性便秘。

一、急性便秘

急性便秘是指近期忽然发生的便秘,包括暂时性功能性便秘和症状性便秘。

1.一过性单纯便秘急性便秘中的一过性单纯便秘的原因如前所述有:进食量的减少,特别是由于治疗疾病限制饮食而导致进食量锐减,或者是由于水分摄入不足,或者是由于食物种类的变化等。另外,女性在妊娠期、月经前期的时候,或者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工作繁忙,或者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都可导致此类便秘。这种便秘由于是一过性的,祛除病因,很快就会治愈。

2.继发性便秘急性便秘中的继发性便秘是指因某些疾病而发生的便秘,也称为“器质性便秘”。例如由肠梗阻而引起的肠腔闭塞和肠扭转而致肠扭曲时,出现了便秘。这种便秘往往伴有剧烈的腹痛,其与急性便秘相同,症状性便秘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而由大肠疾病引起的占多数:

(1)结肠梗阻性疾病,如肠套叠、肠扭转、粪块或粪石、肠道蛔虫、肠粘连、肠肿瘤、肠系膜血管血栓等。

(2)反射性抑制肠道运动的疾病,如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腹膜炎、胆石症、肾结石等。

(3)大肠疾病,特别是肠梗阻、直肠和肛门的急性疾患等。

(4)胃病,特别是幽门狭窄、急性胃扩张、糜烂性胃炎等。

(5)其他腹部疾病,特别是急性腹膜炎及脾脏、胆道、子宫等急性炎症。

(6)急性心脏病、急性感染、急性神经性疾病等。

除此之外,由于大肠以外引起便秘的疾病还有肝癌、胰腺等。肝脏和胰腺发生的肿瘤,压迫肠管发生便秘。还有子宫肌瘤,压迫肠腔往往亦产生便秘。

还有许多脏器的炎症和全身性疾病使大肠功能低下,也易形成便秘。

二、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为长时期的反复便秘,其发病可以是由急性便秘长期不愈转化而来,亦可以是在发病初起即为慢性便秘,后者于慢性疾病所致的便秘中多见。慢性便秘仍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好发于老年人及体弱多病的人。慢性便秘因为其便秘发生时间较长,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因此,患有慢性便秘的患者必须重视对它的治疗。

慢性便秘可分为结肠性、直肠性、痉挛性3种类型。

将便秘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须用药或少用药。重度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中度则介于两者之间。

据国外资料显示,慢性便秘发病率在年轻人中为3%,中年人为8%,老年人为20%;美国人群中便秘的患病率为2%~28%;对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60岁以上人群的调查显示,慢性便秘高达15%~20%。而对北京18~70岁成年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分级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且精神因素是高危因子之一。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增加及饮食结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结肠性便秘又称为慢通过型便秘,是由于结肠紧张度降低,即肠平滑肌松弛,肠蠕动减弱,致使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迟缓,引起便秘。结肠性便秘多发生在体质虚弱、并伴有内脏下垂症状者以及年老体衰、大病以后或体力下降者。长期持续的结肠便秘,会出现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其排泄形态以干、硬便为特征的状态。还有女性因反复生产、分娩而腹部松弛,也易发便秘。女性的“月经与排卵”的生物节律,主要是女性雌激素、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所导致的。其中黄体生成素具有抑制大肠蠕动的功能。因此,在黄体生成素活跃的从排卵到月经开始的这段时期,女性容易形成便秘。这也属结肠性便秘。在老年人中最常见。该型便秘主要是因粪便在结肠通过缓慢,水分被结肠黏膜大量吸收,导致粪便干燥,排出困难。

2.直肠性便秘人的直肠黏膜壁上,分布有神经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对压力刺激相当敏感,故又称压力感受器。当直肠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如粪便被结肠的集团运动推入到直肠,直肠被粪便充盈而扩张,对直肠壁的压力感受器产生一定的压力刺激时,即引起便意,产生排便反射,从而引起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直肠和结肠收缩等使粪便被排出。

直肠性便秘是粪便早已到达直肠,但因为神经反应迟钝,不能引发便意,致使大肠不能蠕动,而引起排便困难。直肠性便秘多发生在早晨无排便时间、痔疮、肛裂疼痛难忍以及经常灌肠者。肛裂的患者发生直肠性便秘会使肛裂加重,因为发生直肠性便秘时的大便往往特别硬。手术时采用腰麻或骶管麻醉时,可造成肛门直肠平滑肌松弛,排便反射减弱,粪便在直肠内堆积不得排出而发生排便困难,这便是典型的直肠便秘。

另外,如经常服用刺激性较强的泻药及经常灌肠通便等,可造成直肠黏膜感受器敏感性降低,直肠反射迟钝,以致虽然粪便进入直肠,而不能引起有效的刺激和神经冲动,不能产生排便反射,也可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

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造成的直肠黏膜充血,使直肠黏膜感受器敏感性减弱,同样也可引起排便困难和直肠性便秘。在直肠指诊检查时,直肠性便秘者可查到直肠内有大量的干燥粪块存在,这是诊断直肠便秘的一个重要依据。严重的直肠便秘,干燥坚硬的粪块常在直肠内嵌塞,称为粪嵌塞。

3.痉挛性便秘痉挛性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主要见于以便秘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以大便呈羊粪球状,并有左下腹疼痛,这种类型便秘以中、青年为多见。不是器质性病变,主要由精神紧张和烦恼等精神因素而诱发。药物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和弛缓性结肠性便秘相反,它是由于肠蠕动过强。肠道由于某些原因而引起痉挛,有些肠段中间细窄,粪便难以通过。究其原因,紧张和心理因素较多。这种便秘,伴有腹痛,特别发生于饭后的腹痛更常见。便意非常强,但排便困难,之后有“残便感”。而便秘与腹泻交替发作的情况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