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对证自疗
12343000000044

第44章 正 虚 (6)

第二节 正 虚 (6)

余认为此乃燥热内结、伤津耗液、气滞不通、糟粕不行所致,法当养阴增液,泄热通便,拟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然在疏方之时,念其年事已高,恐不胜攻伐,不敢遽用硝黄,仅仿其意而加以变通。

麦冬20g,玄参25g,生地黄20g,郁李仁15g,火麻仁20g,当归15g,甘草3g。

余自认为此方极为稳妥,祛邪而不伤正,通便而不伤津,实为万全之策,可药到病除。

然患者取药3剂,竟杳如黄鹤,6日不至。至8日,天刚破晓,王翁气喘嘘嘘而至,自言服上药后,排便1次,但仍干硬,其后则大便燥结益甚,今已3日未行。昨晚猝胸闷心烦,咳嗽甚剧,气喘频作,痰黏咳出不爽,致夜不能寐,口干微渴。查其脉沉略数,重按有力。真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证为邪热蕴肺,肺失宣降所致。治以清肺降逆,止咳平喘。

生石膏30g,炙麻黄9g,炒杏仁9g,黄芩10g,地骨皮10g,桑白皮10g,贝母10g,瓜蒌12g,紫苏子9g,沉香6g,甘草6g。取药3剂。

3日后复诊,言其进药1剂,咳喘已衰其大半,解便1次,其便稍软;进药3剂,咳喘悉除,大便亦通畅不燥。查其苔黄,脉仍带数象,知其余热未清。效不更方,再进前方2剂,以巩固疗效。

余自知此方除瓜蒌仁外,余无润下之药,况所用为全瓜蒌,其仁之含量无多,何以有此效果?实感困惑不解。是夜辗转于床,恍然而司其理: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之经脉互相络属,其病可互相影响。肺主肃降,肺气降则大肠得以传化,粪便排出通畅。本证之始为外感风寒,内舍于肺,故见“咳嗽稍喘”。余只注意其大便燥结,而忽略其肺逆喘咳。用润肠通便之品,虽能取效于一时,然终因肺失宣降未复,致使大便燥结益甚;大便燥结不通,亦可影响肺之肃降,故可致喘咳急剧发作。便秘一证,多由肠胃积热、气机郁滞、气血双亏、阴寒凝滞所致。其为肺失肃降所致者,甚为罕见。余治愈此证,虽出偶然,但偶然之中,却寓有必然之理。

医案出处:《北方医话》—梅子英

验案2

某女,7岁。2007年1月31日就诊。

近2~3周无明显诱因腹痛时作,以晨起、夜间为甚,胀痛隐隐,曾有午后发热,现咳嗽阵作,晨起咽痛,咽中有痰,咳之不出,大便2~3日1次,余可,舌尖红苔白厚,脉浮数。

治以宣肺止咳方加减。

金银花12g,连翘9g,桑叶9g,薄荷9g,牛蒡子9g,浙贝母9g,藏青果9g,桔梗6g,炒枳壳5g,全瓜蒌12g,淡豆豉12g,荆芥穗6g,芦根10g,生甘草3g,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

4剂后咳嗽及便秘皆愈。

按:肺为水之上源,亦主一身之气的宣发肃降,肺之宣发肃降失常多见于外感。当外感邪气袭表,肺之宣发肃降失常,则上焦气机紊乱。若其病位表浅,则仅见鼻塞流涕,咽部不适,可自行缓解而后痊愈;若其病位较深影响肺之宣降,则见咳嗽剧烈或咳嗽日久难愈,伴咽有痰难咳或痰多等症,此时肺之宣降已经影响了上源之水的正常运行,上源之水不通则下流之水受累,故出现便秘。

本例患者近4年来经常因感冒就诊,而感冒必伴大便2~3日1行,但便质可,常仅用宣肺止咳方随症加减,因此人便秘因肺失宣降所致,虽不用润肠通便之品,仅以宣发肺气,气行则津行,津行则便秘自解。此类便秘多病程短,病情轻,病势不急,无情志方面的改变,立方无需专调大便却可药到便下,因肺之宣降本为大便下行一个不可或缺之力,病在“动”失常,而非“静”不调,故其病调畅气机即可,气畅则便常,临床疗效好,无须长期服药。

医案出处:沈涛.从五脏气机升降调治便秘经验.河南中医,2008;28(3):69

验案3

郭某,男,81岁。

平素大便秘结,乃老年便秘之属。此次因肺炎入院治疗,经治高热已渐退,大便3日未行。症见:高热虽退,低热午后时发,时或盗汗,已4日未大便,少腹时胀,无矢气,口干饮水不多,咽不利,咳嗽时作,咳吐白痰,偶带黄色,语言低微,纳食乏味,夜尿2~3次,影响睡眠。近几个月来,神情郁闷,常默坐于室内。舌质微红、苔薄少津,脉细弦小数。

辨证属肺气壅滞,高热虽退,余热未尽,灼伤津液。治以宣肺生津,解下焦之滞。方拟沙参麦冬汤加减。

枇杷叶13g,百合15g,南沙参10g,玄参10g,桔梗10g,杏仁15g,地骨皮13g,五味子10g,麦冬15g。试投1剂,浓煎取汁150ml。睡前服之。

第2日:晨起自行排便,但略有难意,便质初头略硬后溏。前述诸疾无明显改变,但神情已爽,口干有缓解。舌质微红、苔薄少,津液略增,脉细弦小数。证属肺气壅滞,气阴两虚,大肠失润。治以宣肺开壅,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方拟生脉饮加味。

太子参15g,天冬10g,麦冬15g,五味子10g,枇杷叶10g,桔梗10g,杏仁10g,生何首乌15g,砂仁(后下)6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2剂。水煎,分2次服。

第4日:服上药后,大便柔软顺畅,每日1行,神情已爽,低热已退,舌质微红,津生舌润、苔仍少,脉细弦不数。上方加石斛10g,黄精15g。再进3剂。

第7日:低热已退,纳渐馨,量略增,大便顺畅,要求出院带药。继以生脉散加减,益气养阴,润肠通便为法。

南沙参15g,北沙参15g,五味子10g,天冬10g,麦冬10g,石斛10g,生何首乌15g,杏仁10g。7剂。水煎服。

此后患者长期服用中药,多选用当归补血汤、生脉饮、九转黄精丹之属加减,以益气生津为法,患者大便始终保持通畅,每日1行。

按:临证所见老年便秘,脾运不佳者居多,而肺气壅滞者亦常有之。此例老年便秘属于后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宣降与大肠传导息息相关。肺气壅滞,可导致肺失宣降,水液不行,则肠道干枯,糟粕滞留,致而便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悲忧均属肺志。本患者受外界因素刺激,情绪时有起伏,情志郁滞,久而久之,忧伤使肺气壅滞,气机升降失常,大肠传导迟缓,水液不行,糟粕滞留而大便秘结;今肺热留恋而发热,肺气不宣,下焦不畅,大便秘结。急则治其标,以宣肺生津清余热为法,开上窍以通下窍而见效。

医案出处:王凌,等.李文瑞治疗便秘经验.中医杂志,2007;48(6):495

验案4

李某,女,45岁。便秘5年余。

自诉5年前出现4~5日解大便1次,便质干燥,排便困难,服中药或西医泻药后症状可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又出现,便秘发病时常伴有喉咙痰多,微咳,而且每每喉中一出现痰多,便自知大便一定困难,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滑。

辨证为痰浊壅肺,大肠阻滞。治以宣肺化痰,健脾行气,润肠通便。

杏仁10g,紫菀6g,木香10g,枳壳10g,茯苓10g,炙甘草10g,白术20g,炒决明子12g。3剂。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服用麻仁软胶囊。

3天后,大便已好解,停麻仁软胶囊,继服前中药3剂,大便正常,喉中有痰及咳嗽症状消失。后用六君子汤巩固1个月,随访1年,便秘未复发。

按: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即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便秘一病,虽然病位在大肠,但与肺密切相关,《内经》:“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但大肠的传导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肺之宣发、肃降功能的正常。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肺气不能下达大肠,则大肠传导无力;肺又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肺功能正常,则津液可以经过水道运输至大肠,大便不致秘结,否则,可致津亏便秘。反之,肺之肃降功能正常也依赖大肠传导功能的正常,便秘日久的患者,肺之肃降功能也必受影响,所以,便秘的治疗可予开上通下,腑病治脏,下病上取。即开天气以通地道,又有提壶揭盖之意。肺气虚便秘患者,可予补肺汤加减治疗;肺阴虚者,可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肺燥便秘,可予清燥救肺汤加减,并在治疗时适当加些如紫菀、杏仁、紫苏子等宣肺肃肺之品。

医案出处:邱剑锋,等.李国栋治疗习惯性便秘经验撷萃.江西中医药,2006;37(1):9

九、脾胃虚弱

验案1

王某,女,29岁。1972年12月2日初诊。

自诉自产后6年以来,大便秘结异常,解而成粒颇不爽,非服泻药不可,脘痞胀时有隐痛,卧则较舒,颜面不泽,脉不弦滑,苔微黄尖边淡嫩畔有齿痕质胖。

此乃产后脾虚气陷,血虚津燥不能润滑肠道,按照证候所见,以气虚下陷为主,法拟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为主,佐入益血润燥之品。

炒党参10g,炒白术10g,金雀根(代黄芪)30g,炒柴胡5g,升麻炭6g,炙甘草5g,当归丸5g,炒陈皮10g,炼白蜜(分冲)30g,桃仁10g。7剂。

12月14日二诊:投药后大便能行尚爽,但临厕有努责感,胃纳也较启,颜面也较泽些,再守前法。

炒白术10g,制黄精(代党参)30g,金雀根(代黄芪)30g,炙甘草5g,煨葛根6g,升麻炭6g,当归丸5g,香橼皮10g,桃仁10g,制何首乌(代当归)30g。7剂。

按:此例起于产后,不仅血虚,肠中津液不足,亦属脾气虚弱,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盖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以升阳益气为主,益血润肠为使。气行则血行,上升则下降,因此6年之积疾,覆杯而愈。

医案出处:《吴士彦临证经验集》

验案2

石某,男,63岁。1975年3月26日初诊。

多年来,大便干燥秘结,3日1行,形如驼粪,食欲不振,日进食200~250g,精神衰退,懒于言语,小便黄,苔薄白,脉沉无力。

此为年老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纳差运艰而致便秘。治宜补气养血,润肠通便。

党参10g,山药12g,当归12g,白芍10g,火麻仁15g,桃仁10g,杏仁10g,郁李仁12g,厚朴10g,枳实6g,陈皮6g,神曲6g,谷芽10g。水煎服。

4月15日二诊:服上方后,食欲增加,精神奋发,大便已不干燥。苔白,脉沉有力。效不更方,原方剂量稍事增损,继服2剂后,诸症遂安。

于是嘱其多食蔬菜,调理饮食。若偶遇便秘时,可服五仁丸调理。

医案出处:《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

验案3

吴某,女,43岁。1994年4月1日来诊。

便秘10余年。10多年前剖宫产,术后肠粘连,后常有腹痛便秘,大便3~7天1次,干燥如羊粪,必须服番泻叶、牛黄解毒片、大黄或用开塞露才能排便,伴腹胀,腰痛,饮食少,神疲乏力,脉弱,舌红淡,少津,苔薄略黄。

辨证分析:剖宫产后,伤气伤血,气滞血瘀,肠液不足,无水舟停;久服泻下药复伤脾胃,使推动无力,均致糟粕不能及时排出而便秘。

诊为便秘(脾虚气滞、肠液不足)。治以健脾理气,润肠通便。香砂六君汤合麻子仁丸加味。

木香9g,砂仁6g,泡参9g,白术9g,茯苓15g,陈皮9g,半夏9g,甘草9g,厚朴9g,枳壳9g,大黄(后下)6g,白芍15g,杏仁9g,炒莱菔子9g,连翘15g,生地黄15g,玄参15g,大腹皮9g。4剂煎服。忌食辛辣。

4月20日二诊:服药3剂后已排大便2次,秽臭色黑,仍不畅快,矢气多,腹胀、腰痛有缓解。继服原方4剂。

5月6日三诊:因饮食不慎致胃脘饱胀疼痛,嗳腐、口苦、便秘又加重。证属脾虚,食滞、气滞。

仍按前方去生地黄,加焦三仙、槟榔,寓保和丸于其中。

7月1日四诊:前方服4剂后胃脘痛已止,大便较通畅,又在当地药店购6剂服完。大便基本通畅,1~3天1次,已不觉腹胀。仍按香砂六君汤、增液汤合方加当归、肉苁蓉、火麻仁调理。

按:本案患者以剖宫产手术史出现的便秘腹痛为主要症状,大便3~7天1次,干燥如羊粪,腹胀,腰痛,饮食少,神疲乏力,脉弱,舌红淡,少津,苔薄略黄。中医辨证首先是剖宫产产后气血损伤,肠液不足。气虚则推动无力,液亏则不能濡润,致使粪便留滞肠中过久,化燥伤津,形成恶性循环,遂成习惯性便秘;其次是患者久服泻下通便之苦寒药,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而运化传导失职。气血生成不足,复糟粕停聚,阻遏气机,而致腹胀、腹痛、腰胀痛。故辨证为脾虚气滞,肠液不足。以健脾理气、润肠通便、养阴生津为法。方选香砂六君合火麻仁丸合增液汤,易火麻仁为炒莱菔子以消食导滞。本病常须缓缓图治。

医案出处:《名老中医经验集》—王祖雄

验案4

男,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