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邪 实 (3)
此乃阳明腑实证。治宜泻下实热积滞。予大承气汤合槟榔四消丸加减。
大黄(后下)10g,厚朴10g,枳实9g,芒硝(冲服)9g,黄芩9g,炒神曲10g,炒山楂9g,炒麦芽9g,槟榔9g,广木香9g。水煎服,每日1剂。
1剂即大便通。上方去芒硝,隔日1剂,又服2剂,诸症悉平。
按:胃气以降为顺。暴食后不能及时消化,积滞肠胃,腑气不通;酒乃火热之品,多饮则化热。热邪与胃肠中的积食糟粕相结,热滞腹中致便秘。用消食泻热散结、荡涤肠胃积滞利气之剂以收功。
医案出处:刘克勤.便秘治验3则.河北中医,2003;25(9):675
验案4
邓某,男,17岁。1998年3月27日初诊。
便秘、腹胀间作1年,曾查胃镜、肠镜未见异常,外院诊为习惯性便秘予多种西药治疗不验而转中医诊治。诊见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偏红,苔灰腻,脉细,述腹胀不适,****作坠,大便3~4日1行。
辨证属湿热内阻、胃失通降,治当清化通降。
太子参15g,苍术10g,厚朴10g,炒山药15g,薏苡仁20g,决明子30g,莱菔子15g,炒枳壳5g,石菖蒲5g。
5剂后,腹胀消失,大便转为1日1行,苔厚腻渐化,****仍有作坠、排便不畅感。上方去苍术,加炒白术10g,升麻10g,再进7剂,诸症消失。
按:脾胃气机的正常升降是保证饮食糟粕经大肠排出****的重要因素。本例患者湿热中阻,壅滞脾胃,致脾之升清,胃之降浊功能失常,清气不升,则浊气不降。故治当以清化湿热,理气通降为主,佐升麻,升清而降浊。本案理气通便寓清化、升降于一炉,虽无一味攻下之品,却有启闭通腑之神效。
医案出处:李涯松.单兆伟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验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6):384
五、热结便秘
验案1
刘某,女,15岁。1993年4月19日初诊。
1个月前因急性阑尾炎而住院手术治疗,出院后便秘,4~5日1次。曾服西药治疗乏效。刻下除便秘外,又见食欲不佳,脘胀发堵,口干口苦,饮水多,喜食凉酸之物,乏力,月经正常。按切右下腹微痛,舌尖红,苔薄白微腻,脉滑数。
辨证属热结便秘,脾虚湿滞。治以泻热通肠,化湿开胃,佐以健脾。
熟大黄10g,枳实10g,全瓜蒌30g,郁李仁(杵碎)15g,佩兰10g,砂仁(杵碎、后下)3g,陈皮10g,炒神曲12g,炒谷芽12g,生白术1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忌食辛辣油腻,宜多食青菜。
二诊:大便仍干,3日1行。纳增,脘胀减,食后嗳气,口微苦而干,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原方改熟大黄为生大黄(后下)10g,去郁李仁、炒神曲,加决明子(杵碎)30g,厚朴6g,炒莱菔子(杵碎)12g,清半夏10g,继进3剂。
三诊:大便通畅,口苦除,仍脘痞发堵,纳欠佳,乏力。改为健脾化湿,开胃通肠。
上方去生大黄、瓜蒌、厚朴,加太子参15g,茯苓15g,鸡内金10g。续进7剂。
四诊:大便每3日1行,纳增但乏味,乏力,口干,舌红少苔。
上方去佩兰,加南沙参、北沙参各15g,石斛(先煎)12g,火麻仁(杵碎)、郁李仁(杵碎)各15g。
续进7剂。并嘱其药后如便畅纳增可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属中医便秘。初诊证属热结胃肠,脾虚湿滞,以熟大黄、枳实、瓜蒌、郁李仁泻热通肠,佩兰、陈皮、炒神曲、生白术、炒谷芽健脾化湿开胃。药后虽纳增,脘胀减,而便仍干,口仍微苦,故二诊将熟大黄易为生大黄后下,将郁李仁改为决明子,并去炒神曲加厚朴、炒莱菔子、清半夏等,以增强药力。三诊便通畅,口苦除,乃热结去除之象,故改为以健脾开胃化湿,佐以通肠,遂去方中瓜蒌、生大黄、厚朴,加茯苓、鸡内金。四诊,便秘复现,且伴口干、舌红少苔,知湿去证兼阴伤肠燥,若再用苦寒通泻之大黄等,岂不再伤阴液,故去佩兰,加南沙参、北沙参、石斛、火麻仁、郁李仁,以滋阴润肠通便,药后果收良效。
医案出处:《颜正华临证验案精选》
验案2
郭某,男,70岁。1997年6月14日初诊。
古稀之年,精血不足,阴液亏损,肠内干燥,失于通润,年高无力屏气,肠蠕动无力,故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长至六七日1次,舌质光而少津,脉沉弦。
辨证属老年便秘,内有郁热。治拟养血增液,和胃通幽。
当归20g,肉苁蓉20g,生地黄、熟地黄各9g,枳实6g,火麻仁15g,全瓜蒌(切)30g,松子仁(杵碎)12g,天葵子15g,生甘草10g,陈皮4g。3剂。
按:本例为老年虚衰,取法苁蓉润肠丸、东垣通幽汤加减。其中用天葵子一味,为常用通便药,具有清热、消肿、润肠功效,较大黄应验,而无腹痛感觉,但无内热者不可用,以免引起滑泄之虞。
医案出处:《沈仲理临证医集》
验案3
王某,女,16岁。1998年2月16日初诊。
平日大便欠通畅,由于学习压力较重,经常欲如厕而辄止,以致五六日大便1次,又偏食辛辣,故大便为羊矢状成粒,行而不畅为苦。苔薄黄,脉细弦。
病因肠内积热,津枯而致便秘。治拟养血生津,润肠通幽,佐以和胃顺气之品。
生地黄20g,玄参15g,麦冬12g,黄芩10g,橘皮3g,竹茹10g,全瓜蒌(切)30g,火麻仁20g,决明子20g,天葵子20g,生甘草6g,鲜芦根1支(去节)。3剂。
医案出处:《沈仲理临证医集》
验案4
蒋某,男,51岁。
嗜酒成癖,胃纳不佳,大便闭结,小便不利,下肢水肿。既往有腰痛病史,经常发作,发时引及左小腹胀痛,甚则四肢逆冷,脉象滑实。
乃饮酒过度,胃肠积热,致大便闭,小便不利,治宜通利。
甘遂(面裹煨)10g,穿山甲3g,牵牛子15g,枳椇子10g,小茴香5g,川楝子5g,肉桂3g。5剂。
二诊:服上方,二便通利,足肿腰痛均解,惟左侧小腹痛未已。此肝寒气滞,肝肾亏虚,治宜温补肝肾。
肉桂3g,茯苓12g,乌药10g,枸杞子15g,干姜3g,制附片15g,当归12g,大茴3g,吴茱萸5g,沉香1g。4剂。
三诊:服上方后,小腹痛止,尚见腰酸足软无力,此肝肾亏也。治宜补益肝肾。
肉苁蓉18g,萆薢15g,菟丝子12g,巴戟天12g,杜仲18g,木瓜10g,北五味子3g,鹿胶30g。服上方6剂而痊愈。
按:《本草纲目》云:“酒与火同性”,又指出:酒“热能燥金耗血,大肠受刑。”说明酒是一种大热大辛之品,过饮可使肺与大肠发生病变,本例嗜酒成癖,热积于胃肠,耗伤津液,津液失输而不能下润,以致大便闭结。由是观之,酒不仅影响大肠津液致便闭,亦可移热于膀胱,形成湿热互结,使膀胱气化不利,而小便难以排出。拟用甘遂、牵牛子苦寒之品,泻下逐饮去积,用穿山甲善于走窜而通关窍。小茴香、肉桂、川楝子利膀胱之气化,枳椇子清热利尿解酒毒。故本例服此方,二便通利,诸症悉平。
医案出处:《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瘳仲颐
验案5
李某,女,38岁。1966年5月18日初诊。
月经正潮,先期量少,腰酸腿软,经常头痛,大便干燥,胁胀纳呆。舌苔黄厚燥,脉沉缓滑。
辨证属二阳病久,便秘头痛。治以养血润燥,清热通秘。拟枳朴二陈汤加味。
炒枳壳4.5g,厚朴4.5g,清半夏9g,陈皮4.5g,茯苓9g,当归9g,川芎3g,白芷4.5g,郁李仁9g,火麻仁9g,生甘草3g。水煎服。
5月21日二诊:服药3剂,腰痛胁胀已止,月经潮过,头痛眼胀,大便已7~8日未解,以前经常服泻药通便,药止复秘,舌苔灰黄,脉沉而无力,拟丸剂缓图。
党参24g,酒大黄24g,当归30g,木香18g,焦槟榔18g,炒枳壳18g,羌活9g,火麻仁18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各服20丸。
6月6日三诊:服药良效,大便畅通,头痛眼胀已除,仍按原方配丸药继服。以后随访,便秘未发。
按:本病以便秘头痛为主,大便干燥,舌苔黄厚燥,脉沉缓滑。辨证属二阳病久,当属热秘。六腑以通为用,倘若腑气不通,浊邪上犯,往往头痛,治疗当使其腑气得通,头痛自解。吴氏从中焦入手,调其升降,行气化滞,方用枳朴二陈汤。热秘属热,当热者寒之,然适逢经期,药不宜凉,所以加当归、川芎调血且能润肠,配白芷以引阳明,又入冲脉,以利血行。二诊经期潮过,大便未通,仍头痛眼胀,改用丸剂,调气和血,以通阳明。药用羌活入太阳、少阴两经,升举下焦,活跃肾气,配大黄、枳壳,取三化汤方义,疗效显著,不但通便,而且头痛眼胀均除。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上开则下泄;肝与大肠通气化,大肠之传导有赖肝之疏泄;肾主二便,鼓动肾气则开合正常。大黄配干姜寒热并用,大黄配羌活升降同用,相反相成,无较深之经验阅历,实难办到。
医案出处:《吴少怀医案》
验案6
宗某,男,55岁。1974年3月9日初诊。
大便秘结,5~6日1行,蹲厕许久难解,非开塞露莫下。口臭牙痛,时常口鼻生疮,溲黄不爽,口干心烦,腹胀寐差,病期年余难表苦衷。苔黄质红,脉弦数。
胃肠积热经久不清,耗津伤液,肠道失去滋濡,传导受阻,便结不通故然。胃热上扰,口臭牙痛,口干渴则必饮水自救。证属阳明热结,治拟清通。
糖瓜蒌15g,枳实10g,杏仁泥10g,桔梗10g,厚朴10g,白芍15g,知母10g,郁李仁10g,陈皮10g,桃仁泥10g,生大黄(后下)10g,玄明粉10g。
3月13日二诊:上方3剂服毕,便下2次且通畅,小溲变清,口臭口渴均减,腹中欠宁。苔趋薄白,脉弦稍数。病势已衰,再清余热。
糖瓜蒌15g,杏仁泥10g,桔梗10g,枳实10g,厚朴10g,知母10g,火麻仁10g,郁李仁10g,白芍15g,黄芩10g,炒酸枣仁15g,陈皮10g。
按:便秘一症,缘由各异,或气机郁滞,或胃肠积热,或气血亏虚,或阴寒凝聚,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终究胃肠受病。治疗或清通,或润通,或温通,或通补兼施,应灵活变通。本例嗜酒成癖,热结胃肠,阴津枯涸,蠕动滞缓,腑气不通,阳明热结当有痞、满、燥、实、坚,但不必悉俱,当有一证便是。投以麻子仁丸,其中熟地黄改为生用,加玄明粉、郁李仁、桃仁等,滋润清通,双管齐下。待热结去,津液复苏,投以和缓之剂调理,故邪尽康复。
医案出处:《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
验案7
王某,女,37岁。2003年10月22日初诊。
大便秘结3年余,常1周1解,便时艰涩,形如羊屎,量少,排不尽感,常伴有左下腹痛,小便短赤,口干口苦多饮,纳可,平素易急躁,寐差。舌红苔黄,脉弦数。
2003年9月做72小时胃肠通过试验和****直肠测压提示为慢传输型便秘。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闻吾师名而来诊。
中医诊断为热秘,治以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麻子仁15g,大黄(后下)5g,厚朴10g,枳实15g,郁李仁15g,芍药9g,生地黄15g,玄参15g。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