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中医辨证食疗
12176800000018

第18章 消化系统常见病证 (2)

第四章 消化系统常见病证 (2)

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食疗处方】

1葫芦双皮汤(1)原料:葫芦壳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红枣10克。

(2)烹制方法:将以上几味加水400克,煎至约150克,去渣即成。

(3)食用方法:酌量喝汤。

2赤小豆粥(1)原料: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味精、食盐、胡椒粉各适量。

(2)烹制方法:将粳米淘洗干净,加赤小豆,放铝锅内加水适量,置火上,先用武火煮开,后移文火上,煎熬至米烂,再放入味精、食盐、胡椒粉即成。

(3)食用方法:常服有效。

3土茯苓猪骨汤(1)原料:猪脊骨500克,土茯苓30~50克。

(2)烹制方法:将猪脊骨、适量清水同放入锅中,武火煮沸,文火慢炖,炖至水成3碗量,去猪骨与上层浮油,加入土茯苓30~50克,煎至2碗。

(3)食用方法:分2次饮,1日饮完。

4清爽粥(1)原料:葫芦壳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红枣10克。

(2)烹制方法:将以上几味加水400克,煎至约150克,去渣即成。

(3)食用方法:每次食1小碗,每日2次。

5白扁豆粥(1)原料:炒白扁豆60克(或鲜扁豆12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2)烹制方法:先将白扁豆用温水浸泡一宿,再与粳米、红糖同煮为粥。

(3)食用方法:可供夏、秋季早、晚餐食用,每日2~3次温服。

6香薷饮(1)原料: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

(2)烹制方法: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3)食用方法:可供夏秋季早晚餐食用,每日2~3次温服。

7清热祛湿粥(1)原料:木棉花20克,赤茯苓15克,川萆、灯心花各10克,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各20克。

(2)烹制方法:将木棉花、赤茯苓、川萆、灯心花加水煎至2碗,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为粥。

(3)食用方法:即时服用。

8黄芩粥(1)原料:黄芩10克,大米60克。

(2)烹制方法:将黄苓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

(3)食用方法:早、晚各食1次。

9苦瓜炒肉片(1)原料:猪瘦肉50克,苦瓜200克。

(2)烹制方法:将苦瓜去瓤、切片,猪瘦肉洗净、切片,起油锅炒熟。

(3)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五)胃阴亏虚证【病因】

热病损伤胃阴;久服香燥之品。

【临床表现】

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食疗原则】

滋阴生津,和中养胃。

【食疗处方】

1莲藕粥(1)原料:鲜藕20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

(2)烹制方法:将藕洗净、切片,与大米同煮为粥,待熟时调入白糖服食。

(3)食用方法:每次食1小碗,每日3~4次。

2石斛瘦肉汤(1)原料:鲜石斛30克(干品10克),芦根15克,猪瘦肉50克。

(2)烹制方法:将猪瘦肉洗净、切片,石斛、芦根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30分钟,调味食用。

(3)食用方法:喝汤食肉。

3玉竹沙参兔肉汤(1)原料:玉竹15克,北沙参15克,兔肉50克。

(2)烹制方法:将兔肉洗净切块,诸药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食用。

(3)食用方法:喝汤食肉,随意服食。

4玉竹乌梅饮(1)原料:玉竹、北3餐次须多,食量宜少。

4对胃酸分泌少或无酸分泌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或伴缺铁性贫血者,应注意“以脏补脏”疗法,多食牛肚、猪肚。

5橘子、山楂能够刺激胃酸分泌,可以多食。一些酸性食品,如鱼、肉、禽、蛋也可选用,以增加胃酸的分泌。

第二节溃疡病

一、概念溃疡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二、特点溃疡病呈慢性过程、反复发作,病程可达几年或十几年。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互交替。缓解期长短不一。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可因精神情绪不良诱发。

三、分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所致。非甾体抗炎药也是致病的一种因素,非甾体抗炎药对胃十二指肠黏膜具有损伤作用。临床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四、辨证食疗溃疡病属于中医的“胃脘痛”、“心下痛”等范畴,中医辨证常见为:饮停胃肠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瘀血沙参、石斛、麦冬各9克,乌梅5枚,冰糖适量。

(2)烹制方法:将玉竹、北沙参、石斛、麦冬及乌梅洗净,一同放入锅中煎汤,去渣留汁,加入冰糖调味即成。

(3)食用方法:代茶频饮,可常服。

5功劳叶茶(1)原料:鲜嫩功劳叶60克。

(2)烹制方法:将鲜嫩功劳叶洗净,用水煎至沸即可。

(3)食用方法:代茶频饮。

6雪梨菠菜根汤(1)原料:雪梨1个,菠菜根、百合各30克,百部12克。

(2)烹制方法:将雪梨洗净、切块,菠菜根洗净、切成段,与百合、百部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煎汤,水沸后40分钟即成。

(3)食用方法:不拘时饮用。

7凉拌三片(1)原料:西红柿100克,胡萝卜100克,黄瓜100克,精盐、醋、味精、麻油适量。

(2)烹制方法:将西红柿洗净,用开水烫去皮,切成片;胡萝卜、黄瓜洗净,切菱形片。将三片排放盘中,再将精盐、醋、味精、香油倒入小碗中,拌匀,淋在三片上即可食用。

(3)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8鲜芦根粥(二)(1)原料:新鲜芦根100克,青皮5克,粳米100克,生姜2片。

(2)烹制方法:将鲜芦根洗净后,切成1厘米长的细段,与青皮同放入锅内,加适量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改文火煎20分钟。捞出药渣,加入洗净的粳米,煮至粳米开花,粥汤黏稠,端锅前5分钟,放入生姜。

(3)食用方法:每日分2次温服。

五、禁宜食物(一)禁忌1避免过饥、过饱,应适度摄食。

2少食刺激性食物(过酸、过甜、过辣等物质食物)。

3忌、酒、咖啡等兴奋性食物。

4禁忌食用煎烤、烟熏食品及奶酪,因这些食物一般难于消化,且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易化湿蕴热。

(二)宜食1饮食宜软,应易消化。

2沸汤热茶,待温饮用。

阻络证。

(一)饮停胃肠证【病因】

饮食失节,水湿内停。

【临床表现】

脘腹胀满而痛,胃中有振水音或腹部有水声漉漉,恶心或呕吐清水痰涎,或不欲饮水,或饮水即吐,心悸气短,头晕眼花,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

【食疗原则】

和胃健脾,温化寒饮。

【食疗处方】

1姜汁炖砂仁(1)原料:砂仁5克,生姜汁1汤匙。

(2)烹制方法:同置盅内,加清水半碗,隔水炖半小时,去渣留汁。

(3)食用方法:去渣缓缓饮用。

2橘皮粳米粥(1)原料:橘皮10克(新鲜30克),粳米50~100克,生姜汁少许。

(2)烹制方法:先将橘皮煎取药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之时,加姜汁。

(3)食用方法:适量食用,可做正餐。

3肉桂粥(一)(1)原料:肉桂2克,茯苓2克,桑白皮3克,粳米50克。

(2)烹制方法:将前3味先用水煮40分钟,取汁去渣,用汁煮米做粥。

(3)食用方法:晨起早餐服之。

4佛手豆腐汤(1)原料:白及50克,佛手、甘草各15克,豆腐500克。

(2)烹制方法:将前3味洗净,一同放入沙锅,水煎去渣,再煮豆腐1小时,调味即成。

(3)食用方法:食豆腐饮汤,随量服食。

5佛手茶(1)原料:鲜佛手15克(干品6克),胡桃20克。

(2)烹制方法:将佛手洗净,用水冲泡代茶,或用佛手、胡桃,煎水代茶饮。

(3)食用方法:均可代茶饮。

6柚皮粥(1)原料:鲜柚皮1个,粳米60克,葱适量。

(2)烹制方法:柚皮放炭火上烧去棕黄色的表层并刮净,放清水冲泡2小时,切块,加适量水,煮开后放入粳米煮粥,加葱、盐、香油调味后食用。

(3)食用方法:每2天食柚皮1个,连食4~5个。

(二)脾胃湿热证【病因】

嗜酒无度;感受湿邪。

【临床表现】

胃痛或胸脘顶闷,恶心厌油腻,食少纳呆,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食疗原则】

清热燥湿,理脾和胃。

【食疗处方】

1鲜包菜饴糖汁(1)原料:鲜包心菜,饴糖适量。

(2)烹制方法:将包心菜用冷开水洗净后捣烂,置消毒纱布中绞汁。

(3)食用方法:每日午、晚饭前,取鲜包心菜汁1杯,加温后,加入适量饴糖饮服。每日2次,每10天为1个疗程。溃疡早期疗效明显。

2鲫鱼莼菜汤(1)原料:活鲜鲫鱼500克,莼菜500克。

(2)烹制方法:将鲫鱼洗净,去鳃、鳞片及内脏,用热锅熟油煎黄,加盐适量,烧出香味,加水2碗,沸后下莼菜再煮沸10分钟。

(3)食用方法:食鱼喝汤。

3羊乳饮(1)原料:羊奶250克,竹沥水15克,蜂蜜20克,韭菜汁10克。

(2)烹制方法:将羊奶放入奶锅内,烧沸后,加竹沥水、蜂蜜、韭菜汁,再继续用文火煮沸即成。

(3)食用方法:代茶频饮,连服2周。

4佩兰粥(1)原料:佩兰50克,青皮5克,粳米100克,生姜2片。

(2)烹制方法:将佩兰、青皮洗净,同放入锅内煎煮,取汁备用。粳米煮成粥,总入药汁,起锅前5分钟,放入生姜。

(3)食用方法:临睡前食1碗。

5鱼腥草拌莴笋(1)原料:鱼腥草50克,莴笋250克,大蒜、葱各10克,姜、食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2)烹制方法:将鱼腥草摘去杂质、老根,洗净切段,用沸水焯后捞出,加食盐搅拌腌渍待用;莴笋削皮去叶,冲洗干净,切成1寸长粗丝,用盐腌渍,沥水待用。将莴笋丝、鱼腥草放在盘内,加入味精、醋、葱花、姜末、蒜末搅拌均匀,淋上香油即成。

(3)食用方法:佐餐服用。

6砂仁粥(1)原料:粳米100克,砂仁2克。

(2)烹制方法:将粳米洗净,先煮粥。砂仁研末入粥,稍煮即可。

(3)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随量服食。

(三)脾胃虚弱证【病因】

失治误治;劳倦过度。

【临床表现】

胃脘隐痛,绵绵不断,每于受凉、劳累后疼痛发作,空腹痛甚,得食痛减,口泛清水,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食疗原则】

益气健脾,和胃止痛。

【食疗处方】

1莲子粥(1)原料:莲子30克,大米100克。

(2)烹制方法:将莲子洗净、去心,同大米按常法煮粥。

(3)食用方法:每日食用,连续服用1个月。

2怀山粥(1)原料:怀山药100克,粳米100克。

(2)烹制方法:将怀山药、粳米洗净,加适量水,一同煮成稀粥。

(3)食用方法:每日1剂,温服。

3红枣粥(1)原料:粳米100克,红枣7枚。

(2)烹制方法:将红枣洗净、泡软,同大米按常法煮粥,熟至极烂。

(3)食用方法:每日食用1次,连续服用1个月。

4银耳红枣粥(1)原料:银耳20克,红枣10枚,糯米150克。

(2)烹制方法:将银耳、红枣洗净、泡软,同大米按常法煮粥。

(3)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随量服食。

5建中鸡(1)原料:母鸡1只(约1500克),桂枝、生姜各9克,白芍12克,大枣7枚(去核),甘草6克(炙),饴糖100克。

(2)烹制方法:将鸡宰杀后去杂,洗净,用食盐腌渍30分钟。将上药洗净,共塞入鸡腹内,隔水蒸熟。

(3)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随量服食。

6土豆汁(1)原料:鲜土豆100克。

(2)烹制方法:将鲜土豆(发芽的不用)洗净、榨汁。

(3)食用方法:饭前每次服2汤匙。

7陈草蜜膏(1)原料:陈皮、甘草各100克,蜂蜜适量。

(2)烹制方法:将陈皮、甘草洗净,加适量水浸泡、透发,再加热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1次,共煎取3次。然后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浓缩,至成膏时,加蜂蜜1倍再煎,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3)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1汤匙。

8饴糖饮(1)原料:饴糖10克。

(2)烹制方法:饴糖开水化服。

(3)食用方法:每日3次,饭前服。此饮状如蜜,有保护胃黏膜作用,故能缓解胃痛。

(四)瘀血阻络证【病因】

久病失治。

【临床表现】

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痛如针刺,食后痛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或沉弦。

【食疗原则】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食疗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