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针灸名医经典医案
12169800000009

第9章 任守中儿科针灸医案 (1)

第五章 任守中儿科针灸医案 (1)

小儿麻痹症

[例一]

患儿李××,门诊号73315,男,1岁零9个月。于1954年7月来院初诊,主诉为右下肢瘫痪已8天。患儿于1954年7月17日开始发热,发热3天后右下肢发生瘫痪。曾在某医院诊查,并做腰椎穿刺查脑脊液,确诊为小儿麻痹症,介绍来我院针灸治疗。检查时见患儿右下肢有严重之松弛性瘫痪,肌肉松弛、右膝腱反射消失,既不会站,更不会走。针治3次后即已会站,针治6次后能走7~8步,针治38次后,能走得很快很远很好,而且会跑着上下楼梯,右下肢肌肉已不松弛,右膝腱反射恢复,右下肢松弛性瘫痪完全恢复。共针治43次,结果痊愈。针治取穴: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大肠俞。

[例二]

患儿刘××,门诊号49589,男,1岁半。于1955年7月来我院初诊,主诉为十多天来不会走路。患儿于1955年6月23日开始发热,发热3天后发现右腿不会走,不会站,也不会爬。曾在某医院诊查,并曾检查脑脊液两次,确诊为小儿麻痹症,介绍来我院针灸。检查时见右下肢呈松弛性瘫痪,右膝腱反射消失,不会站,更不会走。患儿经针治3次后,拉着一只手可以走十几步;针治4次后,会爬,会自己站立,而且能自己走十多步;针治12次后,患儿已能走得很快很远很好,右膝腱反射恢复,右下肢松弛性瘫痪完全恢复。共针治15次,结果患儿于针治后迅速痊愈。针治取穴:风市、梁丘、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大肠俞。

瘫痪已一两年以上才开始来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多半已有严重的畸形与肌肉萎缩,用针灸治疗大都已不可能痊愈,但确有些瘫痪已一两年以上的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于长期针灸治疗后有进步,甚至有出乎意料的显著好转。这一事实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针灸疗法对于小儿麻痹症确有疗效,使我们更加相信针灸疗法有促进与帮助瘫痪肢体恢复的作用。例如:患儿时××,病例号1957,男,4岁。1954年3月24日来我院开始针灸治疗时,两下肢瘫痪已两年零七个月之久。患儿于1951年8月9日开始发热,发热5天后两下肢发生严重松弛性瘫痪,尤以左下肢瘫痪特别严重。检查时见两下肢均有肌肉萎缩,尤以左下肢肌肉萎缩更较严重。

两下肢均有严重畸形,两脚均呈下垂内翻状。两侧下肢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均消失。不会爬、不会蹲、不会站、更不会走。根据病历及检查所见,诊断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经用针灸试治后,竟有出乎意料之效果,针治3次后,扶着会站;针治6次后,扶着会蹲,且会爬几步;针治9次后,扶着能走几步;针治21次后,双手扶着一个高而轻的特制板凳能走相当远;针治73次后,扶杖已能走很远,不扶杖亦能走3~4步;继续针灸治疗后,病情显著好转,能独自行走很远。全家均甚感惊奇。针治取穴:风市、梁丘、阳陵泉、足三里、阳辅、悬钟、丘墟、解溪、昆仑、三阴交、委中、肾俞、大肠俞。并曾用回旋灸法灸各腰椎椎间、命门及腰阳关穴,每次灸2~3分钟,作为辅助疗法。

面神经麻痹

患儿李×,男,3岁零5个月,门诊号58279,于1953年11月11日初诊,主诉为嘴向右歪已6天。诊查时见患儿颜面失去对称,嘴显著向右歪,哭或笑时嘴歪更加显著,左鼻唇沟消失,左眼不能闭合。诊断:左侧面神经麻痹。针刺患侧丝竹空、瞳子、听会、地仓、颊车及下关1次后,嘴歪即见减轻,左眼亦稍能闭合。针治4次后,嘴已不歪,哭或笑时亦已不歪,左眼已能闭紧,左鼻唇沟不但已出现而且已经恢复正常,结果痊愈。

小儿夜惊证

患儿王××,女,7岁,门诊号47756。于1956年12月30日来院诊疗,诉20多天来时常于夜里入睡后3小时左右(夜里12点左右)突然号叫啼哭,似做噩梦惊惧恐怖状,每次发作持续约15分钟心神始安定,而再入睡。印象:夜惊证。经灸百会1次(用回旋灸法灸4分钟)后,即迅速痊愈。

应用回旋灸法灸督脉的百会穴即可能治好小儿夜惊证,每次可以灸3~5分钟。除灸百会穴外,亦可针治,针治时可取下列各穴:

(1)经外奇穴中的十宣穴。

(2)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

(3)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

(4)手少阴心经输穴:神门。

(5)足少阴肾经井穴:涌泉。

(6)督脉经穴:大椎、人中等。

针治的手法:在进针后,捻转15~30秒钟后,即退针。

小儿惊厥

患儿姜××,男,3岁半,门诊号34590。于1956年4月3日入院针灸科初诊,主诉:5个月以来时常抽风。抽时两眼球上翻、颜面及四肢抽动、人事不省,持续10余分钟。抽后疲倦嗜睡,睡1~2小时,醒后一切正常。此后约每隔半月左右即抽风1次。自1956年2月20日后,抽风加重,每天抽2~3次,并有一次抽风时小便失禁。曾用苯巴比妥等镇静药治疗,但仍有抽风。自同年3月28日开始每日抽风5~6次之多。自发病以后食欲差、脾气不好、智力发育受障碍、记忆力减退。检查:营养中等,神志清,颈软,凯尔尼格征阴性、巴宾斯基征阴性。印象:癫。针灸治疗后很见效,自开始针治1次后,即连续7个多月未抽风;但于1956年11月7日又抽风1次,持续2~3分钟,不严重。经继续针灸治疗后,至今有一年半之久,一直未发,食欲好转,智力与记忆力亦均好转。针治取穴:合谷、少商、商阳。

针治小儿惊厥,采用的穴位是:

(1)十二井穴,即手太阴肺经之少商,手阳明大肠经之商阳,手厥阴心包经之中冲,手少阳三焦经之关冲,手少阴心经之少冲及手太阳小肠经之少泽。

(2)十宣穴。

(3)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合谷。

下列各穴,亦有时采用:

(1)手少阴心经之输穴:神门。

(2)手厥阴心包经之经穴:间使。

(3)足少阳胆经之合穴:阳陵泉。

(4)足太阴脾经之井穴:隐白。

(5)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涌泉。

(6)足少阳胆经:风池穴。

(7)督脉:身柱、大椎、百会及人中等穴。

(8)经外奇穴:印堂等。

针治的手法:进针后,捻转15~30秒钟,然后退针。针刺十二井穴或十宣穴后,若放出少量之血,则更为有效。

休克

患儿刘××,六岁,男,门诊号73487,于1954年7月29日突然昏倒,急送入院,诊查时,见患儿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皮肤冷而湿,脉搏细弱而快。诊断为休克。经用针灸疗法急救,指针人中穴后,患儿神志即清醒,迅速恢复健康。

治疗休克时,常用的针灸疗法:

(1)指针人中穴。

(2)用速刺法或捻转法针刺人中、少商或十宣穴。

对于休克患儿除应用指针或速刺法急救外,并宜使患儿取卧位,头低脚高,保持适当温度,注意过热会使休克加重。对非常严重的休克患儿,除针治外,亦可皮下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或尼可刹米等,作为辅助治疗。

小儿失语症

患儿姚×,2岁零4个月,女,门诊号49769。于1955年10月8日来我院初诊,主诉为丧失说话的能力,已将近一个半月。患儿于1955年8月27日突发高热,曾在某医院住院诊疗,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经治疗后,热退,神志恢复,但不会说话,严重到连一个字也不会说了,而且不会走路。介绍来我院针灸治疗其后遗症。检查:营养尚佳,神志清楚,但不会说话,颈软,两下肢有痉挛性麻痹,两侧膝腱反射亢进,不会走路,凯尔尼格征阴性。印象: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失语症并发两下肢瘫痪)。经针治3次后,即能走几步了。针治5次后,会叫“妈妈”“姐姐”“奶奶”,走路亦较稳。针治6次后,会叫“爸爸”“姨”了,能走很快很远,而且能跑。针治17次后,能说许多话。针治25次后,说话能力已完全恢复,而且说得很清楚,并且会唱歌,两下肢亦已完全恢复正常。结果痊愈。

针灸取穴:(1)哑门、合谷、涌泉;(2)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大肠俞。

小儿脑炎后遗症

患儿张××,3岁,女。于1956年10月23日初诊,主诉:右侧偏瘫,不会说话,已20余日。发病初期,高热昏睡4天后,即发现右侧上下肢不会动转,而且不会说话。未发生昏睡前,曾腹泻,每天4~5次,内含脓血,高热时曾抽风。检查:营养中等,神志清,但不会说话,颈软,右侧上下肢偏瘫,呈强直性麻痹,右侧肱二头肌反射亢进,右侧肱三头肌反射(+),右手不能持物,右臂不能高举,右膝腱反射亢进,右脚呈下垂状挛缩,甚强直,以致不能将脚放平,不会走路。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凯尔尼格征(±)。印象:中毒性脑炎后遗症(痢疾所引起的)。针治5次后,会叫“爸爸”“妈妈”“奶奶”“伯伯”“哥哥”“姨”。右手已会拿东西,并能走几步。针治22次后,右臂已能高举,右手能持物,也很有力,右侧上下肢,动作自如,能走很快很远很稳,而且会跑,说话能力亦已完全恢复,亦很清楚。结果痊愈。

针治取穴:

(1)针肩井、肩、曲池、支沟、大椎。

(2)针风市、梁丘、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大肠俞。

(3)针哑门、涌泉、合谷。

小儿舞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