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针灸名医经典医案
12169800000010

第10章 任守中儿科针灸医案 (2)

第五章 任守中儿科针灸医案 (2)

患儿任××,9岁,男,门诊号63303。于1954年2月来我院初诊,主诉:1个月来右侧上下肢不随意地舞动。右手已不会拿东西,不能穿衣写字、独自进食,走路也发生困难。来院初诊时,望诊见患儿右侧上下肢有突发的不随意运动,肢体的舞动既无一定的方式,亦无一定的节律。叩诊时发现患儿心脏稍扩大,听诊时于心尖部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血沉检查:第1小时为26毫米,第2小时为60毫米。根据病历及诊查结果,诊断为小儿舞蹈症。经针治两次后,患儿右侧上下肢不自主运动显著减轻。针治5次后,右手即能使筷子独自进食,走路亦见显著好转。针治9次后,即能写字。针治12次后,右侧上下肢已完全恢复正常。共针治14次,结果痊愈。

小儿风湿性关节炎

患儿曹××,8岁,男,门诊号32317。于1954年5月来我院初诊,主诉:左膝关节疼痛已5天。疼痛剧烈,不能走路,已数夜未能安睡。诊查时见患儿左膝关节红肿、发热、压痛均甚明显。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针刺风市及阳陵泉1次后,即显著好转,关节疼痛迅速消失,当夜即能安眠,次晨能独自行走,局部潮红、发热与压痛均已消失,肿胀亦已显著好转。针治2次后,关节肿胀完全消退,结果痊愈。

急、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患儿赵××,13岁,男,门诊号49439。于1955年5月24日中午12点多钟突然发生上腹部(胃区)疼痛,因疼痛非常剧烈,乃来我院急诊。患儿除有剧烈腹痛外,呕吐亦甚严重,自发病后已呕吐4次,呕吐黄水黏液,及尚未消化之食物。诊查时,见患儿呈现腹部剧烈疼痛状,双手抚扪于上腹部,

在诊查台上翻滚,高喊肚子痛。腹部触诊时发现上腹部(胃区)有压痛,腹部其他部位并无压痛,腹部柔软,未触及肿块,舌苔厚,脉数。诊断:急性胃炎。针刺足三里穴后,立即痛止而愈。

小儿幽门痉挛

患儿赵××,女,2个多月,住院号34056,于1956年3月28日入院。主诉:呕吐已两个月。患儿自出生以来,每次吃奶后即呕吐,有时吃奶后立即将奶吐出,有时于数分钟或十几分钟或1~2小时后将奶吐出。呕吐时常呈喷射状,大便秘结,时常3~4天1次。检查:营养甚差,呈消瘦状,发育不良,腹软,有时可见胃蠕动波。诊断:幽门痉挛及营养不良Ⅲ度。X线钡餐胃肠检查时见胃部充盈良好,黏膜、蠕动、柔软度、移动度正常,幽门部初无痉挛现象,后则呈持续性闭锁,窦部长期呈锥状。放射科同意小儿科的意见,诊断为幽门痉挛症。患儿于入院后曾用阿托品、苯巴比妥等药物治疗3个星期之久,并未见效,每日呕吐4~5次,甚至9次之多。时常呈喷射状。身体消瘦,一般情况欠佳,精神不振,乃于1956年4月21日请针灸科会诊,开始试用针灸治疗。针足三里(双)及内关(双)1次后,呕吐即见好转;第2天呕吐次数减至1天3次;经第2次针灸后,呕吐次数减至1天1次。一般情况好转,精神亦佳,体重增加。针治6次后,呕吐消失,结果痊愈。营养不良亦见好转。

患儿王××,3个多月,男,于1957年3月15日入院。主诉:呕吐已3个多月,患儿自生后3天即开始呕吐。呕吐时常为喷射状,自口鼻外喷,并大口吐奶及溢奶,吐量很多。患儿于吃奶或喝水后2~3分钟即呕吐,因而日渐消瘦。检查:营养不良,呈消瘦状,腹软,有时可看到不太明显之胃蠕动波,未触及肿物。诊断:①幽门痉挛;②营养不良Ⅱ度。经针刺足三里(双)、合谷(双)及内关(双)一次后,喷射性呕吐即消失,每天仅溢奶1~2次,量亦减少。针治14次后,溢奶消失,精神好转,1个月之内,体重由3.8kg增加至4.5kg。结果痊愈。

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患儿章××,1岁,男,人工喂养儿。于1955年5月27日开始针灸治疗时,腹泻已达46日之久。以前用饮食及药物疗法,曾用过鞣酸蛋白、乳酸钙、维生素B1及金霉素治疗,并禁食14小时,服中药12天,亦未好转,大便次数反由每天6次左右增加至每天9~14次之多。诊查时,见患儿舌有白苔,腹软但膨胀。大便检查:黄色水样稀便,脂肪球(+),黏液(+)。诊断为单纯性消化不良。患儿于针刺双侧足三里穴一次后,腹泻即显著好转,大便次数减少至每天2~4次,大便由黄色水样稀便转变为黄色软便,显微镜检查未见异常。针治2次后痊愈。

小儿肠绞痛

患儿黄××,6岁,女,门诊号641467。于1956年10月26日初诊,主诉:腹痛已17小时。患儿自1956年10月25日下午6点突然腹痛,因腹痛剧烈,哭叫不止,一夜未能安睡,其腹痛部位系在脐部,未呕吐,亦未发热。曾服苯巴比妥及颠茄酊(Tr·Belladonna)等药物治疗,腹痛仍很剧烈。诊查时见患儿正在腹痛,哭叫不止,呈剧烈疼痛状,腹软,无肌紧张及肿块,未见肠形,左下腹部有压痛,拒按,白细胞:8.2×109/L。多核:0.75,淋巴细胞:0.25。印象:肠绞痛。针刺足三里穴后,腹痛立即消失。复灸天枢穴。针灸后患儿安然入睡。

小儿便秘

患儿周××,女,5岁。于1954年11月28日初诊,主诉:自幼即大便经常干燥秘结,排便困难。自昨日起,大便尤为干燥,以致不能排便。检查:营养中等,舌苔厚呈黄白色,腹软无压痛。针刺足三里与大肠俞后,用回旋灸法灸天枢穴时,患儿肠鸣有欲便感,便出燥屎颇多,立感舒适,此后每天大便1~2次,结果痊愈。

小儿夜间遗尿症

患儿白××,9岁,女,门诊号62528。于1954年2月入院就诊,主诉:从小即每夜遗尿1次。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为夜间遗尿症。经用针灸治疗3次后,即能于夜间睡眠中当膀胱胀满时感到尿意,自动醒来排尿。针治取穴:三阴交。

膀胱肌痉挛

患儿李××,6岁,女,门诊号64939。于1954年3月来我院初诊,主诉:1个月来小便频数,每天小便次数多至20~30次,且有尿急等现象。检查:身体及小便均无异常发现。诊断:无阻抑性的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膀胱痉挛)。针刺三阴交(双)及肾俞(双)1次后,效果很好,小便次数即显著减少。针治3次后,每天小便次数恢复至每天4~5次。结果痊愈。

小儿尿潴留

患儿沙××,两个半月,女,住院号121735。于1957年11月2日因3日来不能排尿(因患尿潴留)而入院诊疗。入院后因不能自主排尿,每日于下腹部热敷,并进行导尿。因患儿住院经诊疗8天后,仍不能自主排尿,乃请针灸科会诊。针三阴交、阴陵泉及足三里穴,并灸关元穴,治疗2次后,即能自动排尿。共针灸3次,结果痊愈。

支气管喘息

患儿刘××,10岁,男。于1954年10月14日来我院针灸科初诊,主诉:近十余日气喘不止。患儿自4年前开始时常气喘,尤以秋冬两季喘息发作最勤。十余天来气喘又发作,而且严重,夜间气喘较重。除气喘外,并有咳嗽,且有带泡沫的黏稠痰咳出。喘息发作时,患儿感到呼吸困难。曾用麻黄碱治疗,但效果不佳,故来针灸。检查:营养中等、咽红、腭扁桃体稍大。患儿吸气期缩短,而呼气期延长且伴有哮鸣音,在患儿附近可听到哨笛声,唇及指甲发绀,呈呼吸困难状。胸部听诊时有干性笛音性啰音。诊断:支气管喘息。患儿经针刺合谷、大杼、风门、肺俞1次后,气喘即消失,将近1年之久未有发作。于次年9月21日气喘又发作1次,经针刺合谷及肺俞1次后,喘息减轻。继续针灸治疗,喘息消失,至今已很久未再有喘息之发作,前后共针灸41次。

急性扁桃体炎

患儿黄××,12岁,男孩,门诊号34093。于1956年3月29日入院,主诉:咽部疼痛已4天。患儿于3月26日开始发热,并出现咽部疼痛,吞咽食物或饮水时甚至咽唾液时咽部疼痛均觉加重。曾服磺胺噻唑等药物,并且注射青霉素,但咽部依然疼痛,吞咽及饮水时咽痛仍甚严重。望诊:见患儿扁桃体肿赤均甚严重,右侧扁桃体上且有黄白色假膜。颈部两侧淋巴结均肿大,且有压痛。咽部拭子培养出甲类链球菌。诊断: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中医称单乳蛾。患儿经诊查后,立即施行针治。于针刺合谷及颊车后,咽部疼痛立即解除。患儿甚感惊奇,吞咽唾液,亦未感觉咽痛。检查扁桃体已不肿赤,扁桃体上之黄白色假膜亦已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亦均消退。结果:针治后迅速痊愈。

腰椎麻醉后头痛

患儿安×,13岁,男。于1957年2月5日因患右侧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入院治疗。患儿于2月7日在腰椎麻醉下施行疝修补手术,经过顺利,但手术后发生头痛头晕,晕痛部位在前额,疼痛甚严重,患儿并感恶心,呕吐3次。请针灸科会诊。会诊时,见患儿正处于严重头痛状态,患儿闭目,不愿睁眼,但卧于床上,双手抱头,头不敢转动。颈软,凯尔尼格征阴性,巴宾斯基征阴性。印象:腰椎麻醉后头痛。针印堂、合谷及列缺穴1次后,头痛立即显著好转,收到立竿见影之效;针2次后,即迅速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