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针灸名医经典医案
12169800000006

第6章 贺普仁针灸临床经验

第三章 贺普仁针灸临床经验

痹证

何××,女,64岁。

右肩臂痛6天,初尚能做轻微活动,以后逐渐加重,持续疼痛剧增,甚至右臂不能高举,并有压痛,彻夜不得入睡。查体:面黄,痛苦面容,呻吟不已,苔白,脉弦紧而迟。

[辨证] 证系年迈体衰,卫气不充,腠理失固,风寒湿邪客于经脉,正虚邪实,气血阻滞,致成痹证。

[治法] 法宜温热,通调经脉,以祛寒邪。用火针点刺肩部压痛点5针。

二诊:次日来诊时,肩部疼痛大减,精神好转,夜已安眠,唯左臂尚不能高举,活动仍很困难,但脉象弦紧迟已渐缓和,证仍属寒邪未尽之候,再以火针于肩部周围点刺10针。

三诊:5天以后,疼痛更减,夜寐亦安,可做一般家务劳动,脉缓微弦。除邪务尽。再用火针刺局部4针,嘱其停针观察,基本痊愈。

麻木

麻与木在临床上经常同时出现,麻症非痛非痒。木症按之不知,摸之不觉。麻木之症的病源不同,临床表现亦异。

①气虚者:遍身麻木。

②中风先兆:多呈现半侧肢体麻木。

③肝郁脾虚筋失所养:常发于手足。

④热伤元气:多发于夏季。

⑤久坐久卧气不行者:麻木短暂,不治自愈。

⑥外伤经脉:多发于局部。

麻木之症乃为脉络闭阻,阳气不能帅营血濡养经脉肌肤所致。取火针在于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以治麻木。

刘××,男,43岁。

左腿股前面半月来麻木,行走不便,余无不适。面黄,苔白,脉弦滑。

[辨证] 此证系脉络气血郁阻不畅所致。

[治法] 治宜温通气血,疏导脉络。宜用火针点刺局部,3次而愈,恢复工作。

唐××,女,38岁。

8年前曾流产1次,以后未再受孕。曾在某医院妇科检查,诊断为“卵巢囊肿”。建议:手术摘除。患者不同意。以后又去某妇产医院检查,该院诊断为“左侧多发性假黏液性囊腺瘤”,“继发不孕症”。仍建议手术切除。患者又未同意,故来我院要求针灸治疗。检查:左侧少腹部触诊有16cm×16cm及14cm×14cm大小两个肿物。按之质较硬,无压痛,表面光滑,但推之不移。

现症:月经调,二便正常。舌苔白,脉弦细。

[辨证] 证属气机不畅,气血瘀滞,阻于胞宫,结而为癥。

[治法] 治宜化瘀消积。于少腹部行火针点刺肿物,深至肿物中心。

3日行针1次,3次后肿物渐缩小,7诊后左少腹部基本触不到肿物。共13次肿物完全消失。经妇科检查未触及原肿物。

注:在13次治疗中,有4次是行普通针灸,取穴:水道、归来,深刺肿块。

结核(瘰疬)

人之津液灌溉经络,肌肉、筋骨之间,无所不至。如因脾胃虚寒,津液凝结则蓄而为痰,痰浊留阻于皮里膜外,气多血少之处,再兼气怒,即成瘰疬结核。火针有温通阳气、消积化瘀作用。

张××,男,31岁。

颈部左侧生一硬结,已有年余,初为豆大,渐至为核桃状,约4cm×5cm大小,周围散在有大小不等硬核数枚。曾在某医院检查(病理切片),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结核”。主要证候为左颈部不适,按之有压痛,推之可移动。用链霉素过敏。虽经治疗效果不显著。面黄瘦,舌苔白质淡,脉细。

[辨证] 证属肝郁不舒,痰湿不化,留滞于经络。

[治法] 治宜温通,除痰散结。以火针点刺核上3针(核的上部,下部和中央部分各一针),深至核中心部分。经治疗2个月,临床痊愈。

胶瘤(痰核)

朱××,男,26岁。

左手腕背侧生一囊肿约3cm×2cm大小,已数月,稍有疼痛,影响劳动。经云:菀陈则除之。以火针于囊上点刺3针,从针孔中挤出白色透明黏液2~3ml。顷刻而愈。3个月后访视,未复发。

张××,男,28岁。

3个月前,发现左外踝关节下方有一肿物,大如李子、约3cm×3cm,时有作痛,行履不便,余如常。苔白,脉缓。以火针于囊上点刺3针,挤出白色透明黏液3~5ml,共3次肿物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