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针灸名医经典医案
12169800000020

第20章 郑魁山针灸医案 (4)

第八章 郑魁山针灸医案 (4)

姜××,男,48岁。1956年5月29日初诊。

患者左眼视力减退,视物动荡,视野缩小,有时左眼胀痛,患病已3年。曾经北京某医院诊断为陈旧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检查:视力左0.3,眼底左屈光间质模糊,****稍发赤,周围有灰白色渗出环绕,外上有色素块,****外上约1/2****直径距离处,有约2个****直径大小陈旧病灶,色素暗灰,并杂有许多色素点,下方可透见脉络膜血管。视野:盲点较大,****下方有实性暗点。舌苔薄白,脉弦。中医辨证系肝肾不足,瘀血停留,络脉受阻,血不荣目。采用培补肝肾,活血化瘀,益精明目之法治之。取风池用烧山火法,睛明用压针缓进法,留针20~30分钟。针治49次,症状完全消失,检查视力左0.8,视野盲点比前缩小,眼底无显著变化,即恢复了工作。

青光眼

郑××,男,63岁。1958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左眼球发胀,视物模糊,头晕痛,眼压高已1年,近3个月来,时有恶心呕吐,曾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青光眼。检查:视力右1.2-2,左0.8+3。眼压:右32mmHg(1mmHg=0.133kPa),左40mmHg(1mmHg=0.133kPa)。视野:左眼鼻侧显著缩小。舌苔薄白,脉弦滑。中医辨证系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睛目失养。采用养阴平肝,舒筋活络,清头明目之法治之。在视物模糊时,取风池、丝竹空、攒竹,用平补平泻法,睛明用压针缓进法,以清头明目。呕吐恶心时,配中脘、内关、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降逆和胃;头昏痛或眼压高时,配合谷、光明、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养阴平肝,舒筋活络。隔日1次,针治10次,左右眼压均降至25mmHg(1mmHg=0.133kPa)。针治48次,视力右1.2,左1.5。眼压右22mmHg(1mmHg=0.133kPa),左25mmHg(1mmHg=0.133kPa)。又治疗22次,观察了2个月,未复发即停止治疗。

酒渣鼻

萧××,男,29岁。1961年8月15日初诊。

患者鼻尖红,皮脂腺分泌多,常自毛孔挤出皮脂样物,并长脓包2个月。近1个月来又出现胃痛。检查所见:鼻尖红,毛细血管可见,皮脂腺分泌较多,腹软,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其他无异常发现,舌净,脉弦。中医辨证系热郁肺胃,风热上攻,瘀血停留。采用清热散风,活血化瘀之法治之。取素,用点刺法出血,双迎香、合谷用凉泻法,留针15分钟。胃痛时加中脘、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隔日1次。针治3次,鼻尖红减轻,油脂分泌物已不显,胃痛亦消失。又针治4次,观察到10月4日,治愈停诊。

慢性盆腔炎

姜××,女,22岁。1954年10月12日初诊。

患者14岁月经初潮,经期一直错后,****经常有茶色分泌物,且痛经剧烈,有时因腹痛失去知觉,结婚5年无生育。1953年出现腰痛,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在天津某医院诊断为盆腔炎,曾作烤电、组织疗法和药物治疗5个月。检查所见:小腹部有似鸭蛋大小硬块压痛,按之不散不移,腰部和臀部有压痛,以关元俞处最明显,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辨证系气血虚弱,寒滞血凝。采用温经散寒,补气益血之法治之。取肾俞、关元俞、腰阳关、上,用热补法,不留针,隔日1次,针治7次,腰腿痛基本消失,则配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用热补法,使腹部和小腿有热感,留针10分钟;上述穴位交替轮换使用,治疗到3个月,针达25次时,痛经病已愈,其他诸症基本消失,则改为每月经期针治2次,观察到1955年5月7日即愈。1956年8月来信,病愈后身体健康,并生一女孩,寄来相片留念。

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静脉炎

贾××,男,48岁。因右小腿起疙瘩,胀痛4个月,1974年8月3日来我院。

患者1950年右下肢感染后皮肤发黑,1968年发现右小腿静脉曲张,1974年4月30日在天水市医院确诊为右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经中西药物治疗有所好转,但小腿之肿块胀痛不减轻,并且下午肿痛加剧。检查发现:右小腿至足背皮肤黑色,静脉曲张,由膝窝至内踝有结节硬块,连成一片,压之胀木。舌紫,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辨证系瘀血凝滞,经络不通。采用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之法治之。取血海、足三里、阴陵泉、承山、三阴交、太冲,用热补法,留针10分钟;起针后用梅花针沿着静脉曲张和结节肿块的部位由下而上的、由轻而重的、作中等度叩打5分钟。治疗10次,小腿肿见消,每次针后自觉下肢有蚁走感,一直保持1天,胀痛减轻,并发现皮肤黑色变浅,静脉曲张好转,结节硬块变软、变小(由连成一片,变成9块),休息10天,8月23日减足三里,仍用前法治疗到9月5日,针达20次时,病情逐渐好转,治疗到同年10月15日,针第30次时,小腿已不胀痛,当日下午小腿已不肿,结节硬块基本消失,静脉曲张基本恢复正常而停诊。1975年1月26日随访,右下肢皮肤颜色由黑变灰,病已痊愈。

腰椎压缩性粉碎性骨折

赵××,男,39岁。因腰部跌伤12天,1975年3月7日住院。

患者1975年2月23日坐拖拉机翻车,跌伤腰部,当即腰腿疼痛不能活动,坐、立均感困难,但受伤后下肢活动良好,小便正常。经207医院X线片发现第1腰椎压缩性骨折,并有粉碎棘突骨折。检查:神志清楚,心、肺正常,腹胀但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如常,痛觉存在,患者取俯卧位后,在T12~L1软组织肿胀,稍微后突,并有明显压痛,两下肢承山穴处有压痛,以右侧为著。苔薄白,脉弦。中医辨证系筋骨受损,瘀血停留。采用活血散瘀,疏通经络,培补肝肾之法治之。取阿是穴围刺,肾俞、关元俞、秩边、承山用热补法,不留针,针治10次,T12~L1后突处肿痛明显减轻,臀部和下肢已不痛,则减秩边、承山,仍按前法治疗。治疗到3月30日,针达20次时,腰前部疼痛明显减轻,T12~L1软组织肿胀及后突已不明显,亦无压痛。患者已能坐起,下肢活动自如。治疗到4月10日,针达30次时,患者能扶床下地走动。治疗到4月23日,针达40次时,不扶东西能走路。治疗到5月15日,针达60次时,腰和下肢活动自如,基本恢复正常,能走2.5km路而出院,恢复了工作。同年9月22日和11月29日两次随访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