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捏脊疗法治百病
12164300000020

第20章 内科疾病的捏脊疗法 (4)

内科疾病的捏脊疗法 (4)

治宜补肾健脾,疏肝理气,化湿行水。予以:①按背法。患者俯卧,医者以两手拇指交替按压脊柱两侧肝俞至肾俞一段,反复10遍。②捏脊法。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至大椎穴反复捏拿15遍。③摩腹法。患者仰卧,医者以一掌绕脐一环,均匀地扩展至整个腹部为1遍,以舒适或温热感为度,反复10遍。按俞穴法,双手拇指分别按压足三里,三阴交,以获得气感为度,各持续半分钟,每日按摩1次。经上法治疗半个月,小便颜色基本正常,量增加,腹水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又加开三门(两拇指分别自幽门经章门推至京门)、运三脘(双拇指指腹自上脘交替推至下脘),以舒适感为度,反复15遍。共治疗1个半月,腹水和下肢水肿及肝区疼痛基本消失。继用上法治疗1个月,其他症状也全部消失,精神焕发,并能做轻体力劳动,舌脉正常,肝功能及超声波检查无异常发现。经多次随访,远期疗效巩固,能坚持劳动(王群朝,等按摩配合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浙江中医杂志,1989;4:165)。

【注意事项】

辨清病情,急症必须及时处理,切勿耽误。积极使用其他方法,本法可作辅助治疗。

八、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以春冬二季较多。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病理】

本病多由于体质虚弱,生活失调,卫外功能下降;风邪侵犯肺卫而发病。风邪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节中,往往挟有时气或疫气,病邪入侵。自呼吸道首先犯肺,肺气失宣,卫表调节失司,因而出现肺系卫表证候。若挟有秽浊毒烈的疫气,则全身症状在起病时即较显著和严重。

【临床表现】

1风寒袭表、肺卫失宣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声重,喉痒咳嗽,痰稀,四肢酸痛;苔薄白而润,脉浮。

2风热犯表,肺卫失和发热重,恶寒轻,咽红肿痛,咳嗽痰黄,口干欲饮,身楚有汗;苔白而燥,脉浮数。

3暑湿伤表,肺卫失畅发热较高,头晕且胀,心中烦热,身倦无汗,口渴喜饮,时有呕恶,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4风燥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烦热口渴,无汗,鼻咽干燥,干咳少痰;舌苔薄白而干,或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弦而数。

5气虚感冒恶寒发热,或热势不盛,但觉时时形寒,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语声低怯,气短,倦怠;苔白,脉浮无力。

6阳虚感冒阵阵恶寒,甚则蜷缩寒战,或稍兼发热,无汗或自汗,汗出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酸冷疼痛,面色苍白,语言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方法】

1治则清宣肺卫。

2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穴捏拿至大椎穴,反复10~15遍,手法力量中等强度,点按风池、风门、肺俞、肩井、大椎穴,手法稍重。可配合大椎穴点刺放血。

【治验集锦】

华新宇报道:捏脊疗法配合拔罐治疗感冒1例,疗效较好。方法:术者以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穴捏拿至大椎穴,反复10~15遍,手法力量中等强度,点按风池、风门、肺俞、肩井、大椎穴,手法稍重,在大椎、风门、肺俞穴配合拔罐。1次即告痊愈(华新宇捏脊疗法的临床应用按摩与导引,2002;10:49)。

【典型病例】

陶某,男,22岁。1998年5月因夜晚贪凉感冒,诉头痛恶寒,鼻塞流清涕,项背困痛。给予捏脊疗法治疗20分钟,在大椎、风门、肺俞配合拔罐,留罐15分钟。即告症状若失。休息1夜,次日告诉症状已经消失。

【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加强锻炼。

九、哮喘

哮喘是指外感或内伤等病因,导致气壅或痰阻于肺,痰气搏击,致呼吸急促,喘鸣有声,张口抬肩、难以平卧,甚则胸憋闷、头额冷汗出,口唇发绀为表现的一种顽固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常出现在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硅沉着病(矽肺)、肺炎等疾病的过程中。

中医文献中关于哮喘的记载有“喘鸣”,“喘证”,“上气”,“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哮和喘在临床上常不易区分,故一并论述。

【病因病机】

中医将哮喘分为实喘和虚喘两类。实喘是外邪、痰浊等阻于肺中所致;虚喘则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引起。总之,哮喘病在肺脾肾三脏。

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侵袭于肺,肺气壅塞,肺气失于宣降,上逆为喘。

2痰浊内盛饮食不节,恣食生冷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湿壅阻肺中,不得宣降,气机失利,难以下降,导致呼吸促迫而为喘。痰湿久郁化热而成热喘。

3肺肾虚弱久咳伤肺,气阴不足,气失所主,肺失肃降,形成气短而喘。若年老肾气不足,肾气摄纳无权,则成少气而喘。

本证后期严重阶段,肺肾两虚,元气虚损,心阳亦受累,心阳不足,不能鼓动血脉,则心动急促,血行瘀滞;若同时汗出不止,心阳更虚,往往可致心阳欲脱的危候。

【临床表现】

1实证

(1)风寒束肺:风寒袭表,外伤皮毛,内壅肺气,以致肺气壅实,不得宣降,故咳嗽气急、胸部胀闷;肺气失宣,津聚为痰,故痰多色白而稀薄、口不渴;风寒在表,皮毛闭塞,故恶寒、发热、头痛、喉痒;苔薄白,脉浮。

(2)风热袭肺:风热外袭,肺卫受邪,正邪斗争,故发热、恶风、汗出;肺热内郁,肺气上逆,故咳喘气粗,甚则鼻扇;邪热煎熬津液,故痰少而黏;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3)痰湿阻肺:痰湿阻肺,肺失宣降,故喘而胸满闷窒,甚则依息不能平卧;痰湿内阻,胃失和降,故恶心纳呆;痰湿为患,故咳嗽、痰多而黏腻、咳吐不利;舌苔白腻,脉滑。

2虚证

(1)肺虚:喘促气短,言语无力,咳声低弱,自汗恶风,或咽喉不利,口干面红;舌质偏红,脉象软弱。

(2)肾虚: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动则喘息更甚,形瘦神疲,气不得续,汗出肢冷面青甚至肢体水肿,小便不利,心悸不安;舌质淡,脉沉细。

【治疗方法】

1治则宣肺理气,健脾补肾。

2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捏至大椎穴往返10~15遍,虚证手法宜轻柔,实证手法稍重,以透热为度。每捏至肺俞、脾俞、肾俞穴三处按揉,提拿各3~5次。风寒袭肺者加擦脊部膀胱经,配合拿风池、肩井穴,按通天、迎香穴。风热犯肺者加重按重提大椎穴,配合拿风池穴。痰浊阻肺者按揉脾俞时间加长1~2分钟,配合按揉足三里、丰隆穴。肺虚者加按揉心俞穴。揉肺俞穴时间可稍长。肾虚者加按揉命门穴,相应延长按揉肾俞穴时间。

【治验集锦】

桑长利报道:捏脊法治疗24例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手拇指从尾椎协同地捏起皮肤,沿脊柱两侧向上移动至上胸椎为1次,反复3次。捏脊的同时,每隔5厘米提拉一下皮肤,亦做3次,再以双手拇指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旁3次,在肺俞穴上重按并停留片刻。双手拇指指腹揉按胃俞、肾俞、大肠俞穴各3次。双手空拳拍打脊柱旁线的背部,仍自上而下3次。24例患者治疗前最大肺活量为3 250毫升,治疗后最大肺活量为3 600毫升,治疗前平均肺活量为1 775毫升,治疗后平均肺活量为2 500毫升,平均肺活量增加725毫升(桑长利捏脊疗法改善肺功能的初步观察中医杂志,1980;11:58)。

【典型病例】

严某,女,43岁。初诊于1969年3月2日,自诉哮喘病史近10年,春冬二季发作频繁,现咳嗽气急,痰白多沫而稀,纳食不香,胸满憋闷,不得平卧;脉滑数,舌质淡,苔薄。频服******片无效。治法:患者取坐位从尾椎部用双掌交替轻轻拍打行止大椎穴旁,往返3分钟。然后自骶部捏脊至大椎穴,反复20分钟后再以掌根缓缓揉按肺俞、膈俞穴,使之皮肤红润,即用花椒、葶苈子研末,木梓油调匀,热熨二穴20分钟。施治5次后哮喘明显减轻,胃纳日增,治疗15次,哮喘已停,夜能平卧。守此法隔日施半年后停止治疗,嘱其慎起居,避风寒,适劳逸,观察2年,哮喘未发(黄际群成人捏脊疗法应用举隅江西中医药,1987;1:35)。

【注意事项】

忌食辛辣,注意保暖,加强锻炼。

十、不寐

不寐即失眠,指因外邪扰动,或正虚失养,导致神不安舍,临床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

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不寐的病名出自《难经》。中医古籍中称为“目不瞑”、“不得卧”、“不夜瞑”、“不得眠”

“不眠”、“少睡”、“少寐”。自明清以来,多称为“不寐”。相当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脑动脉硬化等出现的失眠。

【病因病机】

不寐不论虚实都是由于机体内在的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失调所致。

1感受外邪《灵枢·邪客》:“邪气之客入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明·张景岳认为风寒、火热、水湿、阴寒都会导致不寐。外邪中,临床以火热为直接原因较多,阴寒、水湿等亦可形成不寐的间接原因。

2情志失常宋·邵康节《能寐吟》说:“大惊不寐,大扰不寐……大喜不寐”。喜怒哀乐等情志过极是不寐病证常见的直接病因,而思虑劳倦是长期不寐的重要原因。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是不寐病证的原发病因。《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不和则卧不安”。有些饮料如酒、咖啡、浓茶也是造成不寐的直接原因。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饮浓茶则不寐”。长期嗜食肥甘厚味可形成不寐的间接原因。

4体虚不足或因禀赋不足,心胆虚怯,虚烦不寐,亦可因年老体衰、阴阳亏虚致不寐。明·戴元礼《证治准绳·不得卧》:“年高人,阳衰不寐”。清《冯氏绵囊·卷十二》曰:“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

5吐泻诸病不寐常继发于各种疾病过程中或疾病之后。如清·郑钦安《医法圆通·不寐》亦说,不寐有“因吐泻而致者”。各种疾病可因耗伤正气而致体虚不足,亦可因其痰火等病机而致不寐。

【临床表现】

1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2心肾不交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少津;舌质红,脉细数。

3痰热内扰失眠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疗方法】

1治则调和气血,交通阴阳。

2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捏拿至风府穴10~15遍,手法宜先用轻柔手法,逐渐加重捏拿提拉的力量。心脾两虚者加揉按心俞、脾俞、胃俞穴,配合揉内关、神门、三阴交等穴;阴虚火旺者加揉按心俞、肾俞、命门俞、关元俞穴,配揉角孙、头维、涌泉等穴;痰热内扰加揉按肺俞、脾俞、胃俞、心俞穴,配合按揉天枢、气海等穴。

【治验集锦】

1高朱萍报道:捏脊疗法治不寐证37 例,疗效满意。方法:患者俯卧, 裸露背部, 术者用拇指桡侧缘顶住脊柱两侧皮肤,示、中指前按, 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 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示指屈曲, 用示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 拇指前按, 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 双手交替捻动向前。自长强穴推至大椎穴, 每3 次为1 轮, 做2~ 3 轮次, 最后1~ 2 轮时手指有变化, 每提拿2~ 3 个动作, 将皮肤用力提起1 次。有时可听到“咔咔”响声, 最后一般在两侧肾俞用双拇指揉按3~ 5分钟, 称为“封肾”, 操作完毕。37 例中痊愈15 例,占4054%; 好转17 例,占4595%;未愈5 例,1351%,占总有效率8649%(高朱萍捏脊疗法治不寐证37 例疗效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1 ;11:1024-1025)。